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台灣基準年2005年溫室氣體約 #2.678億噸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世界每年0.525%
#溫室氣體來源:
製造32%、用電27%、耕種養殖19%、交通16%、空調7%
假設 #直接空氣捕集設備 技術進步
從空氣清除1噸碳成本是 3,000元台幣
510 x 3,000 = 1,530,000 億元
2.687 x 3,000 = 8,034 億元
台灣2021年GDP 216,493.88 億元
佔GDP是8034 / 216493.88 = 3.71 %
這是什麼概念?
約台灣90萬人均GDP 貢獻值!
比爾蓋茲估計,
2020~2030年若能投入1.8億美元,可帶來超過7兆美元的收益,投資報酬率4倍。
歐盟預計2026年對進口產品徵收碳排放費用,蘋果(Apple)宣布在2030年達成產品供應鏈100% 碳中和目標
台灣環保署則在 2021 年將「2050年淨零排放」
寫進《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並納入碳費收取機制,擬向年碳排逾2.5萬公噸的大戶課徵碳費,最快2024年實施。
2021年底歐盟碳定價即已來到1噸90歐元,
將近3,000元新台幣,創下歷史性新高,
而對照著台灣政府現下規劃考慮中的
碳費只有100~300元新台幣,
實在考驗台灣公司未來的應變能耐
比爾蓋茲建議在政府方面:
應朝向電氣化的推動、能源安全的建設,以及零碳能源轉型的經濟。
尤其在企業零碳的初期投資會是一大門檻,政府應該給予投資,甚至研發示範如何確立零碳的獲利模式,此後企業就會紛紛接手。
落實到企業執行面,
有3個方向能做到淨零碳排放:
1.減少排放量:將大量的差旅從飛行轉為高鐵或是線上會議,並在辦公室採用再生能源。領導者可以進一步要求辦公設備,都以低碳的標準製造。
2.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據政府標章更換設備,採用耗能較低的空調和照明,或遷入「綠建築」辦公。
3.消除碳排放量:目前技術最純熟的方法是「造林」,但速度緩慢。其他發展中的技術包含土壤固碳和生物炭等,都值得企業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