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我們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日理萬機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兩個數字我們得先記得,分別是510億和0,前者是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噸數,這個數字有起有落,但基本趨勢是在增加,後者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如此才能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後果。2020年新冠肺炎突然地出現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這場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千萬人失業的災難,也只讓該年的排放量下降約5%,這告訴我們光靠少搭飛機;少開車效果十分有限,對抗氣候變遷需要更新的工具和科技。

為什麼要歸零

地球暖化會讓氣候往兩極化變遷,乾旱與暴雨加劇、野火更頻繁、颱風夾帶更大量雨水,也會讓動植物的生產力下降,海洋亦會受影響,體積膨脹導致海水倒灌、沿海陸地縮減等等,瘧疾和蟲媒傳播會散布到新的地區,中暑也會成為一大問題,種種因素使我們必須將0淨值排放當作目標去努力。

零排放真的很難

從牙刷、玩具等塑料產品,衣服褲子等棉製、聚脂纖維,砍伐木頭製造的傢俱、造景,到鋼筋水泥建造的房子、基礎設施,吃的穿的用的住的,生產製造運送的過程無一處沒有化石燃料的蹤影,全世界每天消耗比汽水還便宜的石油約150億公升以上。

60年間煤供應量增加50%,天然氣供應量增加20%,每一次人類史上的能源轉型運動,都花了非常久的時間,新能源產業並不像電腦能夠迅速進步,過了100年汽車油耗改良提升不到3倍,過了50年太陽能轉換率也才從15%提升至25%,技術是眾多原因之一,還有規模。能源產業實在過於龐大,每年產值約5兆美元,如此大的規模一定會抗拒改變。

現行過時的法規與政府的政策也是一大阻力之一,雖然大家漸漸明白環境與氣候的重要,但在對策優先順序上,永遠落後在經濟、公共衛生、教育等議題之後,然而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絕對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更快速。

我們如何用電

綠色能源的燃料幾乎都是免費的,為何還有綠色溢價呢,除了因為化石燃料太便宜、新的輸電成本太高(從有風的地方運到無風的地方,從大太陽的地方運到多雲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們對電力穩定度的追求,以及間歇性電力造成的問題,才是罪魁禍首。

間歇性電力延伸出是電池儲存的成本及設備的壽命,改善方法是必須積極改善電力網,或是核電廠的發展(美國核電占了20%,法國占了70%),相較於現今的核分裂技術,核融合燃料氫取得便宜、半衰期短、放射性更低,目前由6國資助的ITER建設在法國南部,致力於研究用人工方式將氫氣加熱至超過攝氏5000萬度的極度高溫成為電漿狀態,而後融合成氦。蓄電的部分則介紹金屬電池、液態電池、抽蓄水力、儲熱及低成本氫氣,是目前可行且可以更精進的作法。

我們如何製造

鋼材、混凝土和塑膠的製程是減碳未來必須掌握的關鍵:

  1. 盡可能把每個製程電氣化。
  2. 從低碳化電網獲取電力。
  3. 利用碳補集技術吸收剩餘的碳排。
  4. 提升材料的使用率。

我們要如何耕種養殖

反芻是耕種養殖影響氣候的主因,動物打嗝會產生甲烷,動物糞便分解時會產生一氧化二氮,肥料使用與林地砍伐問題都會產生溫室氣體,現有的對策除了將改良後的牲畜品種與飼料大力推廣出去,精進「植物肉」、「細胞肉」、「固氮基改微生物」的開發,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減少浪費。

我們要如何運輸

汽油是高能量又便宜的物品,無論從「每單位燃料」、「每美元所提供能量」來評估都是當今最受歡迎的燃料,而替代的「生質燃料」、「電燃料」等存在著綠色溢價過高問題,這有待專家研究與改良,現今能解決的方案,除了減少交通量、減少汽車製程使用的碳密集材料、提升燃料使用效能,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改用電動車,為了讓電動車上路,我們需要大量的清潔電力,這也是為什麼用電被列為首要改革的對象,而電池目前幾乎是不可能驅動大型交通工具,因為每重量提供能量是汽油燃料的35倍重,因此核動力驅動也扮演重要的一環。

我們如何調節溫度

已知第一台冷空氣製造機是1840年代由醫生約翰.哥里發明,一開始創造出來是為了對抗瘧疾,1902年工程師威利斯.開利設計一台機器,為了防止剛印刷好的雜誌頁面起皺,催生了整個空調產業。目前市面上已經有許多節能空調,但空調設備內的冷媒(含氟氣體),其暖化程度是等量二氧化碳的數千倍,各國目前正在積極開發危害較小的冷卻液取代冷媒。

供暖系統例如暖爐、熱水器因為仰賴化石燃料,占了建築碳排的三分之一,解決方法亦是盡量電氣化,開發清潔生質燃料,或是改安裝電熱泵。熱泵環保又省電,現階段卻因為沒有州政府的政策支持而導致普及率不高。

最後提到能夠影響調節溫度的,還有蓋出冬暖夏涼的環保建築,我們雖然已知方法卻存在極高的綠色溢價,布利特中心是號稱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環保商用建築,它的造價十分昂貴,這也是為什麼從2013年啟用到現在,它仍是最環保建築之一。

適應暖化的世界

溫室氣體排放大多是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首當其衝面臨生死攸關的人們卻是在貧窮國家,我們能做的是幫助他們適應暖化,確保他們的健康,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CGIAR由15個獨立研究中心組成,致力於打造更優秀的植物與動物基因,其中耐旱玉米、「潛稻」的研發大大改善乾旱地區辛巴威、印度等眾多地方人民的生活。

另一方面根據研究,促進貧窮國家的婦女的財產權,例如使他們擁有跟男性相同的資源的話,便能多種植20%到30%的糧食作物,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還有一項工程也很不可思議—地球工程:利用人工的方式使地球溫度下降,像是把照射到地球的太陽總量減少1%左右,有個方法是在大氣層上層分布極細顆粒,其直徑只有數百萬分之一英吋,它可以反射陽光,就類似大型火山爆發噴出的粒子使全球溫度明顯下降。另一項方法是增亮雲層,運用鹽霧讓雲層反射更多陽光,想減少1%陽光,只要將地球面積10%的雲層增亮10%就可以了。

地球工程成本相對低,且不會遇到大多數的政治障礙,有人抨擊這是拿地球做實驗,有人表示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是在對地球做實驗,持平來說,我們需要建立各國的共識,這是已知能解決地球溫度的方法,未來有一天也許我們別無選擇,因此最好現在就做準備。

政府必須做的事情

一、當心投資落差:每當一個想法剛起步,我們不確定他是否會成功,然而所需時間可能超過銀行或創投人士的耐性,這時適當的政策與融資可以確保想法獲得充分的探索。一般來說,看不到盈利前景的產業,應該由政府帶頭投資,一旦獲利模式確定,私部門就會接手,政府投資還有另一項優點,有助打造從事出口的企業,把產品販售到其他國家。

二、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應該藉由降低無碳產品價格、提升碳排產品價格,鼓勵創造有競爭力的無碳替代品,或是藉由碳稅、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將外部成本至少由始作俑者負擔部分。

三、克服非市場障礙:為什麼家家戶戶不願意放棄化石燃料的暖爐?為什麼房東不改換節能的熱水器?這些障礙都與成本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是缺乏充足的資訊、訓練有素的人員以及誘因獎勵。舉凡這些面向,適當的政策都能發揮極大效果。

四、政策與時俱進:政府的政策有時導致減碳的難度,例如蓋大樓時,建築法規鉅細靡遺地規定混凝土性能、強度及負重,甚至是確切化學成分,這些準則往往會排除你想使用的低碳排水泥,即使這些水泥完全符合所有功能標準,但法規並沒有與時俱進。

五、轉型符合公義:大規模轉向碳中和經濟,必定會造成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像是依靠石油與天然氣生活的人們、相關高薪技術及產業要如何轉型,都需要政府從旁協助、提供資金或是技術上的諮詢。可以理解以開採資源做為當地經濟重要基石的地區,轉型會讓他們難以維持生計,但人們抱持這擔憂,不代表否認氣候變遷,要是加以認真看待,就會發覺零碳排的主張有更多人支持。

六、技術、政策與市場三管齊下:1970年代石油危機中,丹麥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再生能源,搭配躉購費率,後來更加上碳稅,一連串誘因促使企業擴大開發,如今丹麥有一半的電力來自陸域與離岸風力發電,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機出口國,中國也在全球風力發電中佔了很大的比例,而且還在不斷成長。太陽能是另一個成功的例子,早在1970年代,日本、美國與歐盟就開始資助探討太陽能發電,1990年代初,企業的投入使得太陽能有了長足的進步,德國提供低利貸款、實施躉購費率制度、收購過剩太陽能,美國提供貸款擔保,中國向來善於尋找妙方來壓低太陽能板價格,一連串政府創新作為,2009年以來,太陽能發電的價格已經下降了90%。

人人都可以做的事

一、參與政治活動,並向民意代表表達訴求。

二、成為消費者用購買行動引導市場:向公用電力事業申請綠色定價方案、減少自家碳排(用LED取代白熾燈泡、安裝智慧型溫控器、幫窗戶做好隔熱、購買高節能電器、用熱泵代替冷暖空調系統)、購買電動車、嘗試吃植物漢堡。

三、身為員工或雇主亦能在公司內部實施對策。

減到零排放的總體所需技術

  1. 生產氫氣但不排碳。
  2. 維持一整季的電網級儲電系統。
  3. 電燃料。
  4. 先進生質燃料。
  5. 零碳水泥、零碳鋼材。
  6. 新一代核分裂。
  7. 核融合。
  8. 碳補集(包括直接空氣捕集和點捕集)。
  9. 地下輸電。
  10. 零碳塑膠。
  11. 地熱能。
  12. 抽蓄水力。
  13. 儲熱系統。
  14. 耐旱和耐澇的糧食作物。
  15. 棕櫚油的零碳替代品。
  16. 無含氟氣體的冷卻液。


此書的論述偏向論文,閱讀起來有些許艱澀,重點整理篇幅也較大。但不失為一本好書,字裡行間傳達了比爾蓋茲的理念,也像是拋磚引玉,希望藉由這本書呼籲更多企業及政府,制定更多政策、發展更多相關技術,至於我們,盡量在生活小事上培養習慣去節能減碳,幫助地球朝向零碳計畫前進!

avatar-img
23會員
19內容數
公園讀書會提供一片草地,讓喜愛閱讀的人, 隨時分享自己的心得及觀點,歡迎大家席地而坐,暢所欲言。也歡迎訂閱我的平台,不要錯過每篇《日理萬機》,利用少許的時間,吸收滿滿的重點摘要,徜徉書海。學習滿滿就能收穫就不會錯過每篇大家的精彩留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rker公園讀書會 的其他內容
身為家長,你是否能夠感受孩子的情緒?你是否能夠幫助他們排除恐懼?這本書簡單地利用一周七天的時間,帶領大家一同解決孩子的煩惱及憂慮。
本文章探討談判中的五大核心欲念,包括賞識、親和感、自主權、地位、角色。作者羅傑費雪運用這些方法,解決了無數紛爭,像是1998年厄瓜多與秘魯的和平協議,結束長達百年的土地爭奪。就讓我們來一窺這些核心欲念如何在談判中左右著我們。
有時候堅持到底不見得是好事,放棄也能帶來更多機會,做好短期的人生計畫,反而能讓我們著眼於當下。「就像在起大霧的森林開車,你只能看到車頭燈照亮的距離,不過你仍然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
創業前到底該準備什麼?現在開始會太晚嗎? 害怕失敗,使我們躊躇不前。 盡管拋開那些枷鎖,勇往直前!
同樣是小時候父母離異,有的人以此為動力向前邁進,成為教育者,過的快樂且充實。有的人選擇怨天尤人走進偏差的道路。父母離異是一個過去式,他無法決定現在的你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的人生都決定在當下,不要給自己藉口去選擇不幸。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之道其實是「時間」,但很少有人會專注在這上面,沒有一本書書名直接寫到「我投資了75年」,因為那樣子不酷,那樣的書絕對賣不出去。這本書則希望透過20堂課,幫助大家找到自己投資理財的方式。
身為家長,你是否能夠感受孩子的情緒?你是否能夠幫助他們排除恐懼?這本書簡單地利用一周七天的時間,帶領大家一同解決孩子的煩惱及憂慮。
本文章探討談判中的五大核心欲念,包括賞識、親和感、自主權、地位、角色。作者羅傑費雪運用這些方法,解決了無數紛爭,像是1998年厄瓜多與秘魯的和平協議,結束長達百年的土地爭奪。就讓我們來一窺這些核心欲念如何在談判中左右著我們。
有時候堅持到底不見得是好事,放棄也能帶來更多機會,做好短期的人生計畫,反而能讓我們著眼於當下。「就像在起大霧的森林開車,你只能看到車頭燈照亮的距離,不過你仍然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
創業前到底該準備什麼?現在開始會太晚嗎? 害怕失敗,使我們躊躇不前。 盡管拋開那些枷鎖,勇往直前!
同樣是小時候父母離異,有的人以此為動力向前邁進,成為教育者,過的快樂且充實。有的人選擇怨天尤人走進偏差的道路。父母離異是一個過去式,他無法決定現在的你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的人生都決定在當下,不要給自己藉口去選擇不幸。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之道其實是「時間」,但很少有人會專注在這上面,沒有一本書書名直接寫到「我投資了75年」,因為那樣子不酷,那樣的書絕對賣不出去。這本書則希望透過20堂課,幫助大家找到自己投資理財的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現在全球變暖、環境污染這些問題越來越嚴重,很多人開始關注怎麼過上更可持續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我願ESG與你同在, 未來生活,從聚焦ESG開始!   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生活變化是什麼?   許多科學家皆指出, 地球迄今較工業革命前增溫攝氏1.1°C, 已足以加劇目前嚴峻的熱浪、野火、風暴和水患。   2022年亞洲地區發生2例洪災, 淹出生活環境的無奈   巴基斯坦洪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現在全球變暖、環境污染這些問題越來越嚴重,很多人開始關注怎麼過上更可持續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我願ESG與你同在, 未來生活,從聚焦ESG開始!   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生活變化是什麼?   許多科學家皆指出, 地球迄今較工業革命前增溫攝氏1.1°C, 已足以加劇目前嚴峻的熱浪、野火、風暴和水患。   2022年亞洲地區發生2例洪災, 淹出生活環境的無奈   巴基斯坦洪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