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 vocus 創作者成長學院邀請「一直玩的馬摩」 分享。
馬摩說:「人生就是充滿攻略的旅程。」創作又何嘗不是呢?本次我們邀請馬摩分享,他在過去一整年從頭開始經營自媒體,至今已在臉書累積超過 3.5 萬追蹤者,馬摩是如何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亮眼的成績,這背後所需的心態調整、重新聚焦,並堅持不斷創作的過程,只要是經營自媒體的人都會深有所感。
一起來看看馬摩這篇創作復盤大補帖吧!立刻往下閱讀,也歡迎留言交流心得:
我是馬摩,是一名旅遊內容創作者,主要以文字經營臉書社群與 vocus,內容題材以旅遊知識與攻略為主。很幸運地,今年創立粉專達到了 3 萬追蹤,對我來說已經是非常不得了的成就。
事實上,創作是非常困難的一條道路,作為兼職的佛系創作者我就感受深刻,很難想像那些經營了 5 年、10 年的長期創作者是如何面對挑戰的。
2023 年初創了粉絲專頁,在這長達將近一年的奮鬥中,經歷了許多創作的辛酸血淚,藉由這篇文來分享我的創作歷程與 2024 經營方向。
最重要的是:希望這些經驗能讓每位創作者擺脫迷惘。
這裡的歷程,與其說是作品歷程,更像是心境上的轉變。
我相信每個創作者初期都有最飽滿的熱情。
在創作初期,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不顧演算法,隨心所欲的創作,期許自己能成為該領域的「 KOL 」。
此時以為自己有源源不絕的題材、足夠的知識含量去應對不同的內容。
一段時間後,我開始發現自己沒辦法吸引粉絲,即使我在該領域有一定的知識量,也很難觸及、影響他人。
這對於用心的創作者來說,其實是非常巨大的打擊。投入的越深,陷的越深,得失心就越重。
此時放棄擺爛與努力經營幾乎是一線之隔,心態上很難健全,也會影響創作品質。
到這裡,很多創作者可能選擇放棄了。
此時我做了一些調整,這些轉變影響我至今,可說是最重要的轉變:
1. 專注、聚焦在我最擅長的主題:
在撞牆期我開始寫了一些沖繩的旅遊攻略,我認為即使觸及、流量不好,仍想將這個系列完成,至少要完成一個系列才算有個交代。
這個堅持反而救了我,也給了我後面的啟發。
在 9 月後我完全聚焦在東京旅遊攻略,開始有人閱讀、收藏、分享,讓我的觸及更好,給了很多信心,提升了創作品質。更好的創作品質,就有更多人分享,創造正向循環。
2. 觀察同領域中爆紅題材的特徵
爆紅題材沒辦法複製,但可以觀察他們,多半都具有幾點特徵:
觀察到這些特徵後,我嘗試融入在作品中,便得到了很好的成效,後述細節。
3. 捨棄數字
我開始不看任何數字,例如讚數與分享數,專心在創作上,盡可能不讓這些「成果」影響我的創作品質。
到了後期,我找到了方向。
最適合我的方法就是:將網路社群企業化,用最有脈絡的方式來經營。同時重視粉絲的回饋與感受,讓每篇創作如同客戶提案般的縝密。
這樣的經營法雖然辛苦,但能讓整體的創作帶有質感,間接產生個人特色。
我認為在前半年的經驗,犯下了幾個典型的錯誤,這些創作思維實際上正阻礙著我。
1. 認為每個人理應給予正面回饋
以前總是以為「認真創作的人,應該要得到正面回饋與分享」。
有沒有過一種經驗,散步在街頭,聽到唱得不錯的街頭藝人,停下腳步停完了歌曲,結束後頭也不回的前往目的地。
很多人在瀏覽社群目的是為了自己需要的資訊,而我們只是稍微吸住了他們的目光,內容還不夠飽滿使他們成為真正的粉絲。
2. 格局越寫越小,限縮發展
在創作初期急著用「獨特的觀點」去創作是很危險的方法。
並不是說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而是這屬於冷門的受眾,初期觸及不好很難將這種創作理念傳遞給大眾。
另一點是因為:這樣的觀點或內容通常會比較艱澀難懂,甚至是大眾不感興趣的。如果創作的方向是大眾不感興趣的,本來就很難奢求獲得流量。
舉例來說,假設要在台灣開連線代購公司,開一間「日韓代購」肯定會比「星馬代購」來得熱門許多。
當然競爭也會更明顯,這時候就是考驗創作的真功夫了。
3. 總是急著調整題材
我創作陷入瓶頸後,很容易覺得「這個題材不好」,於是不斷更改創作的內容,導致很難聚焦粉絲群。
想像一下,如果一下寫親子關係經營、一下寫理財經驗、一下寫旅遊分享、在沒有規律的安排會讓內容變得很發散。
實際上,如果我們聚焦在一個方向,內容也許沒有這麼差,只是我們還不夠「大牌」,加上沒有耐心等不到未來而已。
接著來談談,經營至今我的心態建立。
到現在我才意會到,創作前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是建立心態。題材多寡可以隨時調整,但健全的心態如同地基,在初期沒有健全,會長遠地影響創作品質。
每位創作者應該都有過相同的困境:「觸及」。
不論是不是業配,總是有那麼幾篇文是「感覺寫得不錯,但怎麼沒什麼迴響」,容易陷入懷疑自己的循環,間接影響創作的品質。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自媒體創作是一種長期抗戰。觸及雖然重要,但我認為這不是創立初期最重要的事情。
有健康的心態,才能不斷產出品質好的作品。讓你的內心不再成為創作的阻力。就好比人生,身體健康永遠是最重要的課題。
在此,我整理了一些心法,這些方法能避免心魔:
追蹤者數量上來了,但他們真的很喜歡這裡嗎?這是未知的。
可以對粉絲體貼當個網路暖爐,但也要有覺悟網路社群是善變的。因此在創作之前必須認知到:粉絲不會讓我們成神,只有自己的態度與能力才能決定我們的高度。
即使有再多粉絲,他們也不見得想看同樣的主題,我們無法透過作品滿足所有人。
但我們可以在乎自己,滿足自己。
創作自己有興趣、擅長的主題,會讓你的創作更快樂。寫自己沒興趣的東西寫不久也寫不好,更何況初期是不可能靠粉專或其他自媒體獲利的。
一次的爆紅沒辦法帶來幫助,也很難複製。
不要被流量、群眾牽著走,才不會迷失自我。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這篇文會爆紅」,了解背後的原因,分析受眾給你的回饋,讓這篇文成為未來的燃料。
我拿投資來比喻:如果不做功課胡亂投資,怎麼可能會有好的報酬?
想要用零碎短暫的時間經營,那可能只能得到零碎的效果。所以先釐清「自媒體對你的重要性」。
想要認真地經營,沒問題,那就付出努力與時間;想要當小帳抒發心情,沒有錯,那就別要求追蹤與流量。
任何的產出之前,以自我認同為目標。
你真的喜歡這篇創作嗎?
只要你喜歡這樣的內容與資訊,那你的受眾一定會被影響,慢慢地去調節體質。
最後,經營自媒體其實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對創作一定會有幫助。另外如果創作已經對生活和身心有影響了,我的建議是:遠離他,遠離對你生活有毒的事物。
我認為初期先休閒經營,原因有幾個:
等到你認為「好像有點樣子」再來考慮變現也不遲。當然,休閒經營的缺點就是時間不足,因此就回歸到「寫自己喜歡的主題」,先滿足自己為優先。
初期我的觸及很差,直到用了這套寫作方法,才真正讓這個粉專活過來。用對的方式撰文提升文章品質,能提升自己的水準也能提升創作內容的質感。即使不是文字創作者,這些方法我相信也可以調整成你習慣的創作模式。
這裡我列出了幾個原則並逐一說明:
時間能提供時事作為題材,一年四季都會有不同的變化與題材,運用這些變化,可以創造更多主題。
時間限定的主題能集中目光,例如冬季點燈、賞櫻分享,這些時間限定的題材能聚焦人們目光甚至成為值得轉發的內容。
創作時考慮將「時間軸」的概念帶入你的作品。每個時間點就代表著不同的題材,拆解這些問題就不缺題材了。
這裡我舉例一段河口湖遊記的範例文字:
這次從東京前往河口湖展開 3 天 2 夜的小旅行。河口湖有著怡人的風光,倒映湖中的富士山景令人驚艷。其中冬季更為浪漫,每天都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
大部分的旅遊遊記都屬於這類的分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收藏與轉發價值不高」,很可能會成為隨手滑掉的貼文。
可以嘗試將「細節
」彙整到遊記中,例如:
河口湖距離東京約 2 小時車程,常見安排為 2 天 1 夜或 3 天 2 夜。河口湖則分成湖景與逆富士景,而逆富士只能河口湖沿岸看到。最佳造訪時機為 10~2 月,水氣少,是晴天率全年最高的季節。
網路世界是殘酷的,不實用的資訊很容易被淘汰,讓受眾感到實用有價值是很重要的課題。
讓創作的主題有脈絡,盡可能有前後篇邏輯與關聯。例如我在寫東京住宿攻略時,會穿插一些訂房的知識。這樣能不斷讓受眾去思考這些知識的關聯性。
持續產出相關主題作品,但不是濫發,反而要避免主題發散。
假設定位自己是旅遊自媒體,最好初期越集中火力在旅遊知識與分享,就算其他主題很誘人也一樣,盡量避免偏離主題。
這樣在粉絲培養上,也能培養出一群固定粉絲。
持續產出讓網路社群佈滿你的足跡,只要先專注在一個平台上即可,除非作品集真的很多了,不然反而不建議一次經營太多平台。
整理資訊,是優質創作的第一步。
沒人可以憑空寫出好文的,這些都是資訊的整理,包含自己的知識也是。對資訊的理解程度,將決定創作的深度。
「教學」是超級困難的創作模式,卻也是進步最快、最有用的方法。平常自己覺得簡單的專業知識,卻可能要教學至少 10 遍別人才能理解。試著輸出資訊,轉述給門外漢,解決受眾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