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遠方生活:去哪裡數位遊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台東過了將近一年一邊遠距工作、一邊衝浪的好日子後,我就打算要出國住一陣子。

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奇心:我想看看世界上不同角落的風景、過過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幾個月後很喜歡,我想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習慣用有限的時間旅行。一年年假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玩法。一開始在國內旅行和當導遊。工作兩年存了點錢後,和室友去的那趟菲律賓開啟了我對東南亞的愛,之後每年我會挑個東南亞國家,自己去或跟朋友去玩。我會計算好年假,一次去個兩三週。2019 年年底離職後,也去了澳洲一個月邊找朋友玩、邊學寫程式。

在有限的時間裡,做「要去哪裡玩」的決定不難。

但 2022 年中,做著遠距工作、準備搬離台東出國生活的我,看著世界地圖,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為已經沒有所謂的「要去哪裡玩」,而只剩下「要去哪裡生活」。

旅行是有濾鏡的,而生活是赤裸裸的。

如果有個朋友提議要跟你去旅行,你會想像著一場興奮的冒險,在有限的時間、定義好的地點、走思考過的行程;但如果那個朋友提議要跟你同居,你可能就會變得比較小心翼翼,因為時間會多久可能是未知、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未知、日子一久你對他(或對你們同居這件事)的觀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也是未知。

這位朋友也可以是自己。想像要獨自去旅行,和想像獨自去哪邊生活,對我而言是不盡相同的心境。

在辦公室工作的框架下,朝九晚五是日常、旅行是對現實的暫時抽離;而對遠距工作者來說,工作和旅行兩者都可以是日常。

我那時才意識到,當我擁有無限的自由,要去哪裡竟好像多了層限制,好像去了「不對」的地方就會「浪費」了這份自由似的。即使後來發現這樣的煩惱很莫名其妙,但剛擁有這份自由的當下我就是糾結許久。

所以我做了些研究,然後在一個表單裡整理了所有我的想法。我列出我想要去的地方要有的條件:

  • 有浪,沙地浪點優先(因為我衝浪沒厲害到要挑浪、也很容易把自己搞到受傷),附近還有別的浪點佳
  • 要去的季節天氣溫暖、不常下雨
  • 物價不會太高
  • 網路方便
  • 有發數位遊牧簽證
  • 可以練習我想練的外語佳

我開始 Google(當時還沒有 ChatGPT),查 Nomad List 等數位遊牧資源的網站,看我想去哪個國家或地區,再查他們的浪、天氣、物價。

我最後在西班牙的地中海海邊、里斯本附近的海邊、南葡萄牙中間挑選良久。西班牙文是我學過而且想再精進的語言,但為了浪,最後我選了葡萄牙,決定去里斯本附近的 Costa da Caparica,一個綿延 15 公里的沙灘。

葡萄牙的 Costa da Caparica 日落

葡萄牙的 Costa da Caparica 日落

計畫是從 2022 年 9 月開始待兩個月,如果喜歡的話就申請數位遊牧簽證,待個一年兩年。不然就換個地方繼續流浪。

avatar-img
12會員
13內容數
天涯海角的流浪與覺醒|一位數位遊牧者的書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地球上迷了路 的其他內容
2022 年年初,去都蘭流浪一個月後,我從此愛上了台東。 我愛台東的海,染著不同漸層的藍,堆疊著各式各樣的浪;我愛台東的山,自海平面拔起,是坐在板子上往海灘望去永遠矗立在後面的背景;我愛台東的人,無論熟的、不熟的,總是笑笑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哪邊玩、要不要進來坐坐、要不要吃他們種的什麼蔬菜水果,不像一
我開始遠距工作的時間是 2021 年 10 月,機緣巧合當時也是我接觸衝浪的起點。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的遊牧日子總離不開海邊。 故事要從台北說起。 身為彰化人的我,自上大學開始在台北待了快十年:大學四年、工作六年。 對我而言,待十年的變化就是從一開始很興奮的探索它的一切,到後來在台北最大的娛樂是「
2022 年年初,去都蘭流浪一個月後,我從此愛上了台東。 我愛台東的海,染著不同漸層的藍,堆疊著各式各樣的浪;我愛台東的山,自海平面拔起,是坐在板子上往海灘望去永遠矗立在後面的背景;我愛台東的人,無論熟的、不熟的,總是笑笑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哪邊玩、要不要進來坐坐、要不要吃他們種的什麼蔬菜水果,不像一
我開始遠距工作的時間是 2021 年 10 月,機緣巧合當時也是我接觸衝浪的起點。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的遊牧日子總離不開海邊。 故事要從台北說起。 身為彰化人的我,自上大學開始在台北待了快十年:大學四年、工作六年。 對我而言,待十年的變化就是從一開始很興奮的探索它的一切,到後來在台北最大的娛樂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所有人都希望你成功,可我只希望你快樂。」--作者A某。 西方有魔法,東方有符仔;西方有塔羅,東方有卜卦;西方有阿卡西,東方有觀落陰(等等,但我看了禪師不打坐YT,阿卡西的根源似乎也能追溯到佛教?)。 之前逛書店的時候,我快速掃過這本書的封面,但因為標題實在太鬧了,當時想著這應該不是什麼
Thumbnail
選擇不同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當年,(2020.12),我開始了我的車宿生活,家人、朋友沒有一個人贊同,全力勸阻,但我沒有退縮。因為,我想在我的第三人生(亦即退休人生)踏遍台灣每一個鄉鎮,我想在海邊吹著海風看日出、日落,抬頭看ㄧ閃一閃的星星,在瀑布下戲水,而不是睡在飯店的冷氣房中看電視。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在一年之中,我最期待的兩次旅行— 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的家庭旅行了! 結婚有了小孩之後,忙碌緊湊與五味雜陳的新手爸媽與育兒生活, 真的很渴望抽離與喘息一下, 這三年多來已去過墾丁、台南、屏東、台中, 都已留下美好的照片紀念與回憶. 這一次想去久違的東部, 近四年沒去台東與坐火車,
睽違一年多沒更新... 其實是在陸資上班(沒買vpn所以就停更了...) 一年多的陸資洗禮...確實有滿多可以分享的部分(陸資與台資的工作環境/注意事項、文化差異、工作差異...) 這一年多的時間也持續的進修(除了一小部分的越南語、主要是內在成長方面居多) 最近也一邊想著要怎麼來去佈局或是分
Thumbnail
探索旅程中發現她心底對工作的吶喊:「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卻沒辦法達成我想要的目標?」對此,潛意識提醒著:『不用急、用自己的步調走就行。』
朱利安·拔恩斯的作品,譬如我們較熟悉的《福婁拜的鸚鵡》,出版至今已經三十餘年。他的筆調口吻,貌似平淡(譬如相對瑰麗的書寫風格、或魔幻寫實類的調度),甚至讀來不太像虛構小說,說話者的聲音太貼近一個現實作者的位置。以至於閱讀起他的時候,尤其像《福樓拜的鸚鵡》或是眼下這本《生命的測量》時,像是讀起一個具有
Thumbnail
在台東過了將近一年一邊遠距工作、一邊衝浪的好日子後,我就打算要出國住一陣子。 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奇心:我想看看世界上不同角落的風景、過過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幾個月後很喜歡,我想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習慣用有限的時間旅行。一年年假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玩法。一開始在國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所有人都希望你成功,可我只希望你快樂。」--作者A某。 西方有魔法,東方有符仔;西方有塔羅,東方有卜卦;西方有阿卡西,東方有觀落陰(等等,但我看了禪師不打坐YT,阿卡西的根源似乎也能追溯到佛教?)。 之前逛書店的時候,我快速掃過這本書的封面,但因為標題實在太鬧了,當時想著這應該不是什麼
Thumbnail
選擇不同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當年,(2020.12),我開始了我的車宿生活,家人、朋友沒有一個人贊同,全力勸阻,但我沒有退縮。因為,我想在我的第三人生(亦即退休人生)踏遍台灣每一個鄉鎮,我想在海邊吹著海風看日出、日落,抬頭看ㄧ閃一閃的星星,在瀑布下戲水,而不是睡在飯店的冷氣房中看電視。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在一年之中,我最期待的兩次旅行— 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的家庭旅行了! 結婚有了小孩之後,忙碌緊湊與五味雜陳的新手爸媽與育兒生活, 真的很渴望抽離與喘息一下, 這三年多來已去過墾丁、台南、屏東、台中, 都已留下美好的照片紀念與回憶. 這一次想去久違的東部, 近四年沒去台東與坐火車,
睽違一年多沒更新... 其實是在陸資上班(沒買vpn所以就停更了...) 一年多的陸資洗禮...確實有滿多可以分享的部分(陸資與台資的工作環境/注意事項、文化差異、工作差異...) 這一年多的時間也持續的進修(除了一小部分的越南語、主要是內在成長方面居多) 最近也一邊想著要怎麼來去佈局或是分
Thumbnail
探索旅程中發現她心底對工作的吶喊:「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卻沒辦法達成我想要的目標?」對此,潛意識提醒著:『不用急、用自己的步調走就行。』
朱利安·拔恩斯的作品,譬如我們較熟悉的《福婁拜的鸚鵡》,出版至今已經三十餘年。他的筆調口吻,貌似平淡(譬如相對瑰麗的書寫風格、或魔幻寫實類的調度),甚至讀來不太像虛構小說,說話者的聲音太貼近一個現實作者的位置。以至於閱讀起他的時候,尤其像《福樓拜的鸚鵡》或是眼下這本《生命的測量》時,像是讀起一個具有
Thumbnail
在台東過了將近一年一邊遠距工作、一邊衝浪的好日子後,我就打算要出國住一陣子。 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奇心:我想看看世界上不同角落的風景、過過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幾個月後很喜歡,我想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習慣用有限的時間旅行。一年年假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玩法。一開始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