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哈巫族過年祭典 在地文化復興 平埔原住民族群引關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林彥勳、林詩音、陳子晴、王榆皓

對平埔族群們的了解

通常民眾被問到:「請問你們知不知道台灣的平埔族群有哪些呢?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類,稍微懂一點的會說『我只知道西拉雅族欸!』,但不了解的,甚至會說『平埔族不是一個族嗎?』」。

人們對法定原住民都不是很了解,更何況是法定外的平埔族群呢?今日專題報導會帶你深入了解從過年祭典到部落文化,來認識一個位於埔里的平埔族群-噶哈巫族。


噶哈巫過年祭典展現文化特色

平埔族群們中的噶哈巫族 在 2023年12月23日,在蜈蚣社區(對外) 與 2023年11月24日~2023年12月26日,在牛眠部落(對內),舉辦了盛大的過年。噶哈巫族於埔里鎮共有四庄分別為:「牛眠、守城、大湳、蜈蚣崙。」

112/12/23(六)活動流程

112/12/23(六)活動流程

112/11/24(五)~112/12/26(二)活動流程

112/11/24(五)~112/12/26(二)活動流程


噶哈巫的過年祭典在每年的農曆11月15日,其中活動有走鏢、牽田、抓大魚、送大魚等。 以下分別介紹這幾項活動:

抓大魚:「與字面上的意義完全相反,其實是抓小魚這樣顛覆傳統認知的行為,而且在部落人民的概念中抓到越小隻的越厲害,因為相比於捉大魚這樣純粹的力氣活,捉小魚更能展現細膩的技巧,更因為地理環境的限制,只能孕育出小魚,所以皆以捉小魚居多。」

raw-image


走鏢:「是族內的跑走競賽,原為選出族內勇士保衛部落,後演變為與大家同樂的節日活動,走鏢的冠軍享有很高的榮耀。」

raw-image



牽田:「開頭有領隊耆老與部落中的年輕人拿著竹枝吊著鹹豬肉,然後旁邊會有一位敲鑼人敲鑼祈福,步行繞庄一周,直到行至定點,開始繞著篝火行走,分發小米酒,一位耆老於火前,獻上供品念誦噶哈巫語的禱詞,耆老結束吟唱後,大部隊隨即一齊唱頌Azem(阿煙)之歌,走回慶祝場地。」


送大魚:「邊敲鑼邊走向河邊,有一個竹簍,裏面放著用月桂桃葉包著的魚,向東邊跟祖靈告知我們來了,然後拿起竹簍的魚丟向河裡,據說如此便可送走上一年都禍患,迎來新一年都福氣,使願望得以實現,擲魚後,眾人便起程歸家,象徵著儀式結束。」

raw-image




噶哈巫過年祭典的美食

在過年祭典時,會有烤豬肉、阿拉粿、麻糬、苔蘚、小米酒等美食。


其中具特色的食物阿拉粿的製作方式:「把糯米糰秤重->沾油並揉圓->把餡料包進去->沾油並揉圓->把月桂桃葉擺成十字型->把糯米糰包進去->放到蒸籠裡蒸->取出用電風扇吹涼。」

raw-image
raw-image



搗麻糬:「今年過年才有的活動。大家先向祖靈報各自的名字,然後用力的搗個兩下,最後會讓參與者搗個100下,之後會發麻糬吃。食用時要與別人交換,象徵和對方化解恩怨。」

raw-image
raw-image




對噶哈巫文化與過年祭典的看法與心得


「我們參加了這個活動,感受到了非常濃厚的那種過年的氛圍,也能感覺到噶哈巫他們非常的團結。他們也非常熱情的邀請族外的我們一起跳舞。能跟噶哈巫族人們一起唱唱跳跳吃東西也非常開心!」-陳子晴
「我覺得台灣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公民社會都有責任跟義務去保存這個文化」-江書葳
參加活動時遇到暨大原專班的學生,他們表示,原本對平埔族群是完全陌生的,參與這個活動後,能更了解埔里的平埔族群們。
「我們一直延續到今年已經第九年了,那這個期間我們的參與人數,也一年比一年多,所以說我們會一直把這個傳承延續下去。」-牛眠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潘孟彰 

補充資料

報告簡報(內有影片):

https://www.canva.com/design/DAF5TW-E69Y/OHFM0brBV8BzBOest83XGA/edit?utm_content=DAF5TW-E69Y&utm_campaign=designshare&utm_medium=link2&utm_source=sharebutton


參考資料與圖片來源:

https://youtu.be/7J7BpjUYhks?feature=shared

  • FB :埔里四庄番-噶哈巫族

https://www.facebook.com/kaxabu

  • FB: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總幹事-潘仁和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861831163932768&id=100003178574894&mibextid=oEMz7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111213026ching
1會員
2內容數
school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太魯閣族永續生活體驗的文章,瞭解原住民在飾品選擇與製作上的歷史,以及當代服飾中失傳的傳統製作工法。嘗試用不同的材質傳承此工藝,彌補生態復育期間的文化斷層。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太魯閣族永續生活體驗的文章,瞭解原住民在飾品選擇與製作上的歷史,以及當代服飾中失傳的傳統製作工法。嘗試用不同的材質傳承此工藝,彌補生態復育期間的文化斷層。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這集節目討論原住民排灣族社區中的多元議題,包括體育、文化、學術、社區和宗教等多個領域。強調了宗教儀式的轉化、多元宗教信仰的存在、聖經的組成與內容、教育不平等問題以及社會的發展和公平。
Thumbnail
這集節目討論原住民排灣族社區中的多元議題,包括體育、文化、學術、社區和宗教等多個領域。強調了宗教儀式的轉化、多元宗教信仰的存在、聖經的組成與內容、教育不平等問題以及社會的發展和公平。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對平埔族群們的了解 通常民眾被問到:請問你們知不知道台灣的平埔族群有哪些呢?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類,稍微懂一點的會說「我只知道西拉雅族欸!」,但不了解的,甚至會說「平埔族不是一個族嗎?」。 人們對法定原住民都不是很了解,更何況是法定外的平埔族群呢?今日專題報導會帶你深入了解從過年祭典到部落文化,來
Thumbnail
對平埔族群們的了解 通常民眾被問到:請問你們知不知道台灣的平埔族群有哪些呢?大部分人的反應有兩類,稍微懂一點的會說「我只知道西拉雅族欸!」,但不了解的,甚至會說「平埔族不是一個族嗎?」。 人們對法定原住民都不是很了解,更何況是法定外的平埔族群呢?今日專題報導會帶你深入了解從過年祭典到部落文化,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