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拯救腦霧小作戰 I : 用打的? 還是用寫的?

更新於 2024/06/3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科學新發現]: 手寫打字更可能增加大腦的連接。挪威科技大學 1月26日在《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最新研究表明,與其在鍵盤上打字,手寫(數位觸控筆)可以提高大腦的連接性[1]

raw-image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收集了36名大學生的腦電圖資料,這些大學生被反覆提示寫下或輸入螢幕上出現的單詞。書寫時,他們使用數位觸控筆直接在觸摸屏上用草書書寫。當受試者手寫時,不同的大腦區域連通性有增加的趨勢,但打字時則無。研究人員也表示,當在紙上使用真正的筆時,結果預計是相同的。

原因: 書寫時,手指運動促進大腦的連接

反覆敲擊鍵盤的簡單動作,對大腦的刺激相對較小,研究人員van der Meer解釋: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使用筆時通過精確控制的手部運動獲得的視覺運動資訊對促進學習的大腦連接模式做出了廣泛貢獻。…
大腦活動的差異與手寫時字母的仔細形成有關,同時更多地利用感官,”

手寫過程,增加了頂葉大腦區域間的連接,而這些區域涉及感覺和運動處理,以及中樞區域,區域間的這些特定波與記憶形成和編碼有關。

其他科學家的解釋

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神經科學家Ramesh Balasubramaniam說:

“以前的大量研究表明,手寫可以提高拼寫準確性、記憶力和概念理解力。科學家們認為,追蹤字母和單詞的緩慢過程使個人有更多時間來處理材料和學習。”

--------------------- 

[按] 讀研時,有三問:

[問]: 那麼如果加入「語音輸入」,結果會怎樣?

[問]: 中文手寫會比英文字母手寫更刺激腦神經元連結?

[問]:「聽」的語音刺激: 真人說話和數位語音對腦神經元連結又有何不同?

--------------------- 

A little battle to save brain fog I: By typing? Or by writing?
To Write Or To Type is a question of brain connections

To Write Or To Type is a question of brain connections

Handwriting is more likely to increase brain connections than typing. The latest research from the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rondheim published i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on January 26 shows that instead of typing on a keyboard, handwriting (digital pen) can improve brain connectivity.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ers collected EEG data from 36 college students who were repeatedly prompted to write or type words that appeared on a screen. To write, they use a digital pen to write in cursive directly on the touch screen. Connectivity in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increased when subjects wrote by hand, but not when they typed. The researchers also said the results were expected to be the same when using a real pen on paper.

Reason: When writing, finger movements promote brain connections

The simple act of repeatedly typing on a keyboard causes relatively little stimulation to the brain, explains researcher van der Meer: the visual and motor information acquired through precisely controlled hand movements when using a pen makes a broad contribution to the brain connectivity patterns that facilitate learning. 

Differences in brain activity are related to how carefully letters are formed when handwriting is done while making greater use of the senses. The process of handwriting increases connections between areas of the parietal brain involved in sensory and motor processing, as well as central areas where these specific waves are associated with memory formation and encoding.

Other Scientists’ Explanations

Ramesh Balasubramaniam, a neuroscient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rced, explained that extensive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handwriting improves spelling accuracy, memory an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nd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 slow process of tracing letters and words gives individuals more time to process the material and learn.

More Questions:

[Q]: So what will happen if "voice input" is added?

[Q]: Will Chinese handwriting stimulate brain neuron connections more than English handwriting?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54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精選集、科學不科學、新冠科普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5會員
189內容數
愛因斯坦: "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對於A.H.而言,每個人的內在都住著一個好奇的小孩, A.H.藉著寫科普,提煉日常的觀察與理解, 期待科學其實也能成為大家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今年1月17日發表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的研究指出,當新冠病毒感染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將會引發神經元衰老,停止工作並發出引起炎症的化學信號。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新發現可能會揭開與長新冠相關的神經系統症狀,如腦霧、嗜睡和抑鬱... ­­ 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
2024年1月《科學》(Science)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長新冠中的免疫損傷(Immune damage)可能來自先天免疫防禦系統中「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的局部啟動誘發血栓炎症...
科學解密長新冠的時間點來到2023年底,科學家再次確認腦細胞間的連接,突觸(Synapse)被破壞、被過度修剪,可能就是長新冠腦霧的罪魁禍首...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安妮亞旅遊計畫: 2022年10月21日星期五,紐西蘭奧克蘭天氣陰,溫度16度C。由於這冬天(6-8月)是紐新蘭新冠高峰,安妮亞和家人已有一段時日未出遊踏青...查看新冠廢水資料就像查看天氣一樣,自主防疫成為單純的日常。
今年1月17日發表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的研究指出,當新冠病毒感染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將會引發神經元衰老,停止工作並發出引起炎症的化學信號。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新發現可能會揭開與長新冠相關的神經系統症狀,如腦霧、嗜睡和抑鬱... ­­ 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
2024年1月《科學》(Science)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長新冠中的免疫損傷(Immune damage)可能來自先天免疫防禦系統中「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的局部啟動誘發血栓炎症...
科學解密長新冠的時間點來到2023年底,科學家再次確認腦細胞間的連接,突觸(Synapse)被破壞、被過度修剪,可能就是長新冠腦霧的罪魁禍首...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安妮亞旅遊計畫: 2022年10月21日星期五,紐西蘭奧克蘭天氣陰,溫度16度C。由於這冬天(6-8月)是紐新蘭新冠高峰,安妮亞和家人已有一段時日未出遊踏青...查看新冠廢水資料就像查看天氣一樣,自主防疫成為單純的日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瑞典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用豐富的神經科學知識解釋了手機為何讓人愛不釋手,卻又同時引發壓力與焦慮。如果你也察覺手機會逼瘋人,原因就在這裡。
Thumbnail
你知道嗎? 科技業的大老都不讓孩子用手機嗎? 根據國發會調查,成人每天要用超過3小時的手機? 近幾年幾乎所有已開發國家中接受睡眠障礙治療的年輕人人數都在暴增,比較數據才驚覺, 似乎跟智慧型手機快速增長有關聯性。 手機已經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了,但你真的會使用手機嗎? 還是已經淪為手機控制的奴隸呢?
Thumbnail
科技驟變的時代,你的的大腦跟著進化了?跟著退化了?跟著轉型了?跟著變形了?是你用了手機,還是手機用了你呢? 時代的變動物換星移、天地否變,這是身為現代的每個人所感受到的。歷史由猿人、智人來到有文字記載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發明~智能手機,人們至今未知能否駕馭了?或在似真似
Thumbnail
現代人必須人手一本! 數位科技發展的速度快到難以想像,以為會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沒想到帶來的卻是失眠、焦慮⋯等各種文明病。 作者先從演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進化本來就不是用來適應數位化,所以會有這麼多問題,是因為我們跟不上現代社會;再從醫學、科學的角度,將各種情緒是如何產生?大腦如何運作?以及數位化
Thumbnail
作者:Anders Hansen 分類:大眾科學/自我提升
我發現自己每天早上一到公司,打開Outlook確認有哪些事情後,就先拿起手機滑推特,而不是馬上開始工作!
★為什麼比爾蓋茲不給小孩用手機、賈伯斯不讓孩子碰iPad?注意力喪失的時代,你不得不面對的手機依存問題!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Thumbnail
你的腦子還活在熱帶草原的日子裡,並沒有因應現代化而進化——壓力、偵測、獎賞系統說分明⋯⋯。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瑞典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用豐富的神經科學知識解釋了手機為何讓人愛不釋手,卻又同時引發壓力與焦慮。如果你也察覺手機會逼瘋人,原因就在這裡。
Thumbnail
你知道嗎? 科技業的大老都不讓孩子用手機嗎? 根據國發會調查,成人每天要用超過3小時的手機? 近幾年幾乎所有已開發國家中接受睡眠障礙治療的年輕人人數都在暴增,比較數據才驚覺, 似乎跟智慧型手機快速增長有關聯性。 手機已經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了,但你真的會使用手機嗎? 還是已經淪為手機控制的奴隸呢?
Thumbnail
科技驟變的時代,你的的大腦跟著進化了?跟著退化了?跟著轉型了?跟著變形了?是你用了手機,還是手機用了你呢? 時代的變動物換星移、天地否變,這是身為現代的每個人所感受到的。歷史由猿人、智人來到有文字記載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發明~智能手機,人們至今未知能否駕馭了?或在似真似
Thumbnail
現代人必須人手一本! 數位科技發展的速度快到難以想像,以為會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沒想到帶來的卻是失眠、焦慮⋯等各種文明病。 作者先從演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進化本來就不是用來適應數位化,所以會有這麼多問題,是因為我們跟不上現代社會;再從醫學、科學的角度,將各種情緒是如何產生?大腦如何運作?以及數位化
Thumbnail
作者:Anders Hansen 分類:大眾科學/自我提升
我發現自己每天早上一到公司,打開Outlook確認有哪些事情後,就先拿起手機滑推特,而不是馬上開始工作!
★為什麼比爾蓋茲不給小孩用手機、賈伯斯不讓孩子碰iPad?注意力喪失的時代,你不得不面對的手機依存問題!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Thumbnail
你的腦子還活在熱帶草原的日子裡,並沒有因應現代化而進化——壓力、偵測、獎賞系統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