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九民運領袖王丹擔任社長的《北京之春》雜誌,自2016年起開始年年領取台灣民主基金會的資金.只少領取至2021年。簡略而言,《北京之春》1982年由留學加拿大的王炳章所創刊,有報導稱,該雜誌自1983年起,接受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以「中華民主自由基金會」名義資助,直到2001年底,當時的陳水扁政府以海外民運人士不再是「中國內部的反共力量」為由,才停止資助《北京之春》。
2002年,中華民國外交部決定仿效美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成立「台灣民主基金會」(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兩者資金都來自於各自國會撥款。2005年,《北京之春》與「台灣民主基金會」簽訂的一份契約書,後者審核《北京之春》雜誌社所提交之出版計畫書,認為出版計畫符合該會補助宗旨,則該會同意提供《北京之春》一年出版經費五萬美元。據王丹在他的Facebook帳號上透露,該項資助於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告斷。
2010年9月起,《北京之春》宣布停止紙本印刷,改為電子雜誌。直到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又可在「台灣民主基金會」的各年度國際補助名單上看見《北京之春》的影子。 《北京之春》有多大的影響力,讓「台灣民主基金會」撥款讓其運作?閱覽官網,不僅設計停留在21世紀初的版面,內容更是其撰稿者在個人社群平台上,或投稿至其他媒體的文章,再重新轉載至該網頁上,如魏京生撰寫《戰爭的代價》一文,實際上原文是魏京生以「特約撰稿人」身份首將其刊登於自由亞洲電台;亦或是吳祚來刊登於其X(推特)帳號的貼文,被直接以「短論」方式轉載至《北京之春》官網上。
以如此簡單的方式搬運民運人士的文章與社群貼文,就可領取「台灣民主基金會」的補助,且該基金會的資金來自於台灣人民的納稅錢。王丹是不是應該解釋解釋,實際上領取了多少「台灣民主基金會」的資金補助?以及究竟做出了什麼「實質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