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幾篇筆記介紹了網路請求,瀏覽器儲存資料的方式,那麼實務上,前端最常需要發送網路請求的時候,就是透過呼叫 API,去向後端工程師發送/請求資料,所以今天來記錄什麼是 API吧!
在維基百科的介紹裡,API 的全名是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直譯就是「應用程式介面」,它提供了一組定義好的規則和工具,讓不同的軟體系統之間能夠互相溝通和互動,這個互動可以是獲取資料、傳送資料、執行遠端操作...等。
字面上看起來有點抽象,但我們可以把 API 想像成「餐廳服務生」,就像到餐廳點餐時,你不需要知道餐點是如何完成的,只需要告知服務生你需要的餐點,並且等待餐點送來,就可以享用美食了,也可以想成是「飲料販賣機」,你不需要知道機器是如何運作,只要在販賣機台按下想喝的飲料,等待飲料掉落即可。
由此可見,API 就類似一個平台或一種媒介,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媒介,取得想要的東西,讓傳遞資料變得更加方便。
因此在軟體開發時,有了 API 的幫助,前端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理解資料庫的程式邏輯,只需要依照 API 的說明文件來操作,就可以取得想要的結果及資料,使前端開發者可以更加專注在本身的功能開發上囉。
API 的種類也相當多,舉凡登入身分驗證、Map Service、金流支付等功能,都有 API 再背後進行資料的傳遞,而前端常用的 API 一是公司內部 API,二是第三方服務的 API。
公司內部 API 會由後端工程師依據需求來建構,第三方服務則像是 Facebook 、Line 等公司,都有提供多種open API ,讓開發者可以在自己的專案上串接並使用相關的服務唷!
另外,API 的撰寫/設計風格也有許多種,根據設計風格的不同,前端開發時取用資料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目前最常用的是RESTful API,可以參考這篇文章【RESTful API 又是什麼?】,今天的筆記就到這邊啦~
我是Amber,前端學習中,歡迎交流討論🧸
參考文章 &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