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膩的盛夏午後,毫無預警地下起了暴雨。回想十分鐘前還在寧靜自在的Boven雜誌圖書館,飲著一杯涼水,在柔和明亮的客廳沙發閒散地看著書;對照現在的窘境,真有種想要馬上折返、就此躲開所有瑣事的衝動。
定期更新的智庫
Boven 雜誌圖書館在復興南路與市民大道交叉口的巷子裡,從地面層拾級而下,轉身就踏上Boven的磨石子地板。換了拖鞋、領了水,就可以隨意找個位置坐了,開始一個人的閱讀。這裡有兩萬冊雜誌,如攝影、藝術、設計、建築、咖啡、美食等,書種有200多種,其中95%是外文,8成以上是各領域的設計類雜誌。Boven 雜誌圖書館就像一間定期上架最新資訊的豐富智庫,只要走進來,時光就跑得飛快,不用等到下雨,任何時候都讓人流連忘返。
Boven:「樓上」
周筵川在退伍以後進入淘兒音樂城,在那個音樂與雜誌匯集的地方,他感受到與人互動、分享資訊的樂趣。於是在28歲那一年,「讀書人」周筵川與軍中同袍「說書人」彭緯豪與其同學-「出書人」徐元祥共同創辦了第一代Boven。 第一代Boven是四層樓複合式經營:地下室是音樂和雜誌、一樓賣服飾、二樓賣咖啡、三樓是 Lounge Bar。「Boven」是荷蘭文「樓上」的意思:「每一層樓的主題都不同,歡迎大家一層層樓來感受」。
Boven第一代結束以後,周筵川又到了「雜誌瘋」等處,五年後,他沿用Boven的名字,開始了雜誌圖書館的經營。Boven 的空間請建築師顧相璽來操刀,四面是大片的木頭層板做書架,視覺上顯得簡單而開放,天花板增加層次緩和地下室容易產生的壓迫感,空調系統也經過特殊規劃,在裡面窩上一整天也不會覺得苦悶。看書的空間,可以選擇悠閒地倒在沙發裡,或是正經八百地在閱覽區敲筆電,當然也能隨時席地而坐—光潤的磨石子地板其實是周筵川最常待的位置。
分享的意義
還在「雜誌瘋」工作的時候,周筵川有次遇到附近做訂製服的師傅來找資料,他想看看電影「澳大利亞」(Australia) 中,女主角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的一件裙子。因為店裡介紹這部電影的雜誌正好沒有了,師傅只好作罷。過了幾天周筵川偶然在朋友的咖啡店看到那本電影雜誌,於是跟朋友要了其中介紹電影美術的小冊子給服裝師傅。後來服裝師傅特地買了一籃水果答謝周筵川,原來對周筵川來說僅不過舉手之勞的事,卻幫服裝店老闆接了一筆20萬的大案子。
這次的經驗給了周筵川很深刻的印象。彭緯豪說「書如果只是擺著,就是裝飾,但如果打開,就是知識。」而雜誌更新的速度快,談的內容廣且及時,一旦分享出去,裡面的資訊和知識就可以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周筵川形容自己是「幫大家灌溉養分的農夫」希望Boven能幫助大家在花費最少的情況之下,能夠獲取最多的訊息、加以運用;使得Boven不只是雜誌圖書館,更是豐富心靈的精神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