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捲---庶民美食與生活美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數位時代人手一機的現象

最直接可以影響我們的就是生活美學不再是遙不可及

 

學生時代會上美術課

透過繪畫素描書法水彩….及各種多媒材創作


可以浸潤成長所需的美學養分


現在人手一機


拍照成為全民運動

相機就是畫筆

關鍵是如何學習及轉化成養份

 

從前攝影是昂貴的興趣嗜好

器材的坑可以無限延伸

 

如今不必特意追求昂貴的攝影器材

就可以在生活中盡情創作----手機拍照….


回歸主題


生活中離不開“食物”

庶民美食隨處可見


上圖“花捲”就是街頭巷尾可能遇見的美味食物


不管是三餐、小吃、上館子、或是頂級餐廳慰勞自己的胃


生活中隨處都是“美食攝影的素材“


我想說的學習拍好照片不再是奢侈興趣


只要用心

生活中就可以展開我們的美學之旅

兼吃貨人生…..


圖片技巧:


運用中距離較緊緻的構圖


避免畫面囊括無用的散亂背景


將蒸籠的煙表現出來


可以表現食物的“溫度”


捕捉夾子夾花捲的動作

增加食物與人的互動


可以增加畫面動感


Photo By Amoris Wang


Amoris Wang累積多年海內外攝影的接案經歷,經歷出書、講座及攝影教學,以此園地研究攝影美學題材,並書寫拍照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構圖上的簡潔 及色彩運用上的簡潔 以上是一種構圖美學 也是 “減法美學”   有時候主角色彩單一時 若是背景色彩複雜 那主角很容易被搶去光環 上圖的柿子是經過色彩設計 使用灰色系容器、灰色桌面、灰色背景 只是為了凸顯主角並降低色彩干擾
有時候照片不需要如何造作 或是如何大製作 如同拍攝電影場景   也不需要複雜道具 或是精心準備的絕美佈局構圖 ……………   真的 只要將鏡頭拉近表現美味 這就對了 這是“單純的美味“表現 也是美食攝影的魅力 因為有的食物天生自帶氣場、天
靜物攝影的概念有點像靜物寫生, 構圖、光線、色彩、風格的經營是相似的。 採光方面分為現場環境光(如窗戶邊的自然光) 以及人工光源造景(利用閃燈、持續光等工具), 有些喜歡使用自然光拍美食的攝影師就屬於環境光源利用, 這概念有點像利用光線寫生。   當拍照現場沒有適合又好看的光源時,
單色背景照是什麼? 市面上有時候會看到廠商要求單色背景照的要求, 例如食物攝影、商品攝影…. 我也看到空間攝影、建築攝影、工廠大型機具拍照….也有這樣要求, 但是對我而言這是很不明確的要求, 因為客戶認知的單色背景照可能是以下幾種情形 1.     去背照 2.     可去背照 3
傳統小吃對在地人而言 充滿了成長的記憶 不論是味覺或視覺 都是一種深埋血液中的 思念   花生顆粒與花生湯顏色一樣 要凸顯花生粒必須拍出液體逆光的光澤 而黑糖粉稞本身的透光感也是重點 此次逆光處裡需要小心不能讓液體全反射光線 只能局部重點(花生)反射 也不能因為要逆光拍黑糖
構圖上的簡潔 及色彩運用上的簡潔 以上是一種構圖美學 也是 “減法美學”   有時候主角色彩單一時 若是背景色彩複雜 那主角很容易被搶去光環 上圖的柿子是經過色彩設計 使用灰色系容器、灰色桌面、灰色背景 只是為了凸顯主角並降低色彩干擾
有時候照片不需要如何造作 或是如何大製作 如同拍攝電影場景   也不需要複雜道具 或是精心準備的絕美佈局構圖 ……………   真的 只要將鏡頭拉近表現美味 這就對了 這是“單純的美味“表現 也是美食攝影的魅力 因為有的食物天生自帶氣場、天
靜物攝影的概念有點像靜物寫生, 構圖、光線、色彩、風格的經營是相似的。 採光方面分為現場環境光(如窗戶邊的自然光) 以及人工光源造景(利用閃燈、持續光等工具), 有些喜歡使用自然光拍美食的攝影師就屬於環境光源利用, 這概念有點像利用光線寫生。   當拍照現場沒有適合又好看的光源時,
單色背景照是什麼? 市面上有時候會看到廠商要求單色背景照的要求, 例如食物攝影、商品攝影…. 我也看到空間攝影、建築攝影、工廠大型機具拍照….也有這樣要求, 但是對我而言這是很不明確的要求, 因為客戶認知的單色背景照可能是以下幾種情形 1.     去背照 2.     可去背照 3
傳統小吃對在地人而言 充滿了成長的記憶 不論是味覺或視覺 都是一種深埋血液中的 思念   花生顆粒與花生湯顏色一樣 要凸顯花生粒必須拍出液體逆光的光澤 而黑糖粉稞本身的透光感也是重點 此次逆光處裡需要小心不能讓液體全反射光線 只能局部重點(花生)反射 也不能因為要逆光拍黑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手感繪圖可以將寶石的美展現的更靈動,這是電繪無法替代的效果。我相信在未來的生活中,手繪的技術將愈來愈珍貴、更具有收藏價值。人類的科技無法取代靈性的真誠、靈魂的成長,所以手繪是我本身在授課當中非常注重的環節。 『畫畫保持身心靈健康』不僅僅是口號,也是我從小到大親身體驗多年的試驗結果。手繪可以
Thumbnail
攝影藝術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文章指出,現代攝影更注重相機媒介在藝術中的運作,而非單純的拍照。這種趨勢對於亞洲以外的攝影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若想深入瞭解這個趨勢,或者提升攝影技巧,文章作者設計了兩門課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加。
Thumbnail
瞭解如何在手機上用筆作畫,體驗一筆一畫間逐步生成畫作的樂趣,雖然不及AI繪圖逼真、炫麗無比,但手繪也別有一番趣味。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手感繪圖可以將寶石的美展現的更靈動,這是電繪無法替代的效果。我相信在未來的生活中,手繪的技術將愈來愈珍貴、更具有收藏價值。人類的科技無法取代靈性的真誠、靈魂的成長,所以手繪是我本身在授課當中非常注重的環節。 『畫畫保持身心靈健康』不僅僅是口號,也是我從小到大親身體驗多年的試驗結果。手繪可以
Thumbnail
攝影藝術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文章指出,現代攝影更注重相機媒介在藝術中的運作,而非單純的拍照。這種趨勢對於亞洲以外的攝影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若想深入瞭解這個趨勢,或者提升攝影技巧,文章作者設計了兩門課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加。
Thumbnail
瞭解如何在手機上用筆作畫,體驗一筆一畫間逐步生成畫作的樂趣,雖然不及AI繪圖逼真、炫麗無比,但手繪也別有一番趣味。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