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討論這個問題呢?是因為有人問及「你的會員越多,理論上你的點閱率越好」,但為什麼有些人感受不到這個現象呢?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探討相當簡單來說,就像方格子所言,需要經營鐵粉,創造點擊率,進而帶動採購和轉換銷售率。贊助、購買、訂閱。
所以這次來討論網路上的真假會員。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忠實的鐵粉,當你發布消息後,期待吸引會員前來點閱、按讚、分享、收藏,並留下他們的意見。但實際上,要回顧自己的會員數、追踪數據,再觀察文章瀏覽量,這樣就可以了解您的文章點讀取轉換率、會員點讀取轉換率歷史等指標。
有些人可能只有10%的轉換率,有些可能是20%,這說明他們的轉換較低。有的可能有50%~60%這表示他們的轉換率較好,這需要深入探討他們轉換率的多寡。
另一種情況是,點閱率超過會員人數,這可能代表有大量外部讀者在閱讀文章,但他們可能不是會員,不參與互動。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外部讀者數量龐大,但容易成為真正的的鐵粉,這就是為何會出現會員超過幾倍的情況。
如果從文化創意的觀點來看,多數商業都有三個關鍵角色:公司內部、供應商和客戶。除了這些以外,通常稱為潛在客戶或網路的假會員,因為他們實際上與你的經營項目沒有互動和溝通。
以方格子為例,供應商是指創作者創作的吸引人的文章,真客戶會員是那些訂閱、贊助、或購買商品的人,他們為創作者創造了收益。這是正常的,因為這就是商業模式。其他人的理論上都可以被歸納為潛在客戶或假會員,因為他們對方格子沒有實際效果,只是閱讀免費文章,最多增加廣告點閱讀率而已。
這個概念很容易理解,以購物平台(如momo或蝦皮)為例,供應商是提供商品的商家,而真會員則在平台上購買商品的人。除了這兩種人,其餘逛大街、瀏覽商品但未購買的人都可以被視為潛在客戶或假會員。對於購物平台來說,會員必須為金流交易提供金融數據,因此他們的會員多半是真實的會員,不會包括只逛大街瀏覽商品的人,因為這些人不會提供金融數據,也不會成為實際交易的一部分。
總括而言,購物平台不需要這樣的假會員,因為他們會增加資料管理上的負擔並帶來困難。因此,對於商業模式的持續發展,真正的會員是更有價值的,能夠帶來實際收益和互動。
談論方格子平台的會員數量,其中有8萬個會員是創作者,屬於真正積極參與的會員。然而,關於其他會員的行為購買,公開資料似乎難以找到。以50萬個會員為例,假設其中40%有實際商業行為(如贊助、購買、訂閱),也就是說可能有約30萬個會員與方格子未有實際交易關係,可視為尚未創造價值的潛在客戶。
儘管方格子宣傳有50萬個會員,但實際上有部分會員尚未與方格子發生互動和交易。這樣的情況有利有弊。另外在宣傳方面,有50萬個名單發送電子報,但其中可以有效的電子報數量卻難以估算,因為缺乏公開資料。從過往品牌經驗來看,有交易行為的會員通常有20%會點擊進入閱讀文章或提供回饋。網路會員通常更少。
對於那些只在網站上閱讀的會員來說,能否轉換為贊助者、購買者或訂閱者,以及轉換的比例如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一般品牌經驗顯示,這樣的轉換是可能的,這些客戶可能成為新客戶。行銷的目標是讓潛在客戶認識品牌、了解產品,可能在未來成為實際購買者。
在網路環境中,雖然能夠快速獲得大量會員資訊,但與實體會員的忠誠度相比,網路的忠誠度相對較低。品牌實體會員通常是真正使用過、了解過商品的人,而網路會員可能只簡單註冊成為會員即可,從而沒有進行實質交易。這種差異表現在已交易的會員已成為會員,而未交易的會員則提供基本數據,造成兩者之間的差異較大。
一個企業在對待會員時,應該有不同的態度。首先是對待供應商,企業應該善待供應商,讓他們願意繼續提供商品,為企業提供商品與文章。其次是實際對待購買過商品的人,原來的客戶或回頭客戶。對此類人的經營目標是讓他們再次重複購買企業的商品。第三種人是購買過的潛在客戶,企業希望與他們成交,讓他們成為會員。對這種不同人的心態應該要有所區別,這就是行銷的經濟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商品的交易轉換率。
以商業的角度來看,方格子平台的會員中,有一部分是預設交易的免費會員。實際上,這些會員與未註冊的非會員在交易方面沒有區別,因為在商業邏輯上,光是瀏覽文章並不會對交易產生重大影響。以momo和蝦皮的商業模式為例,購買行為通常在交易前才需要會員留下數據,而在瀏覽、查看商品時不會要求會員提供任何記錄。行為越短暫越好,代表動作越少,成本越低,成果越好。
總而言之,企業在對待顧客時需要相應的屬性,及時調整態度,以提升商品的交易轉換率。在網路商業行為中,追求簡潔高效的操作是獲得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