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不太願意深入討論這個主題,因為這個主題其實很沉重。通常,一般部落格的定義很清晰,如痞客邦,它們主要提供一個創作的平台,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發表文章和觀點。這種開放的文章發布方式讓所有人都能輕鬆閱讀,形成了一種自然的流向,既有人創作文章,也有人閱讀文章。
在文化創意領域,創作者是供應商,而顧客則是閱讀者。當然,也可能一個人同時扮演閱讀者和創作者兩個角色,既是創作者也是讀者。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其實這是標準的商業公司模式,銷售的是文章,透過廣告費等方式獲利,雖然獲利可能不多,但至少能夠維持部落格平台的持續發展。
然而,方格子創作平台與一般的部落格平台有所不同,它銷售的是技術,主體不是文章,而是文章背後的有價值機制。在這裡寫一篇文章,自然能夠得到平台技術的支持,可以與支付、卡務等金融支付機制掛鉤,然後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這是沒有錯的,本來就應該收取。這也是方格子的獨特之處,同時也吸引了許多創作者在這裡發表他們的文章。也就是數位服務公司。
乍看之下,方格子與其他部落格似乎沒有太多的不同,都是提供人們發表創作的地方。只是一個強調讓人們可以隨意閱讀,另一個則更強調這些文章是有價值的,需要付費才能閱讀。商業模式的設定由平台自行決定,這是正確的,只是適不適合每個人取決於創作者本身的能力、熱情和發表慾望,因此需求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只是單純地發表,而有的人則希望透過創作賺取財務支持。這兩者雖然概念不同,但都稱之為發表,都是為了讓人們可以閱讀。從上一篇讀懂首頁的文章來看,方格希望吸引許多創作者到這個平台創作。至於如何讓創作者獲得流量,這部分的工作並不由方格子負責,而是希望創作者能夠在社群平台和外界建立自己的粉絲,為自己帶來的利潤。這一點是正確的,想要獲得利潤和財務支持,自然需要付出努力,因為天下沒有白白掉錢下來的道理。
然而,創作者不管怎樣,除了賺取財務支持外,大多數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他們所創作的文章。因為這是人性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想要在方格子發表文章,同時能夠因為發表文章而獲得財務支持。然而,在當前的情況下,這兩者似乎是相矛盾的,因為系統的設定是一對一的關係而不是多對多的關係。所謂的一對一關係就是你經營的粉絲通常只會在你發表的沙龍和個人頁面上瀏覽,而不會到別的地方去。
但是,方格子作為一個如此龐大的平台,每個人都在各自努力自己的沙龍事業,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在這裡閱讀文章並購買產品或訂閱文章。理論上創作者好不容易用自己極大的力量引流到方格子這裡來,當然當然希望這些人能夠多閱讀他的文章,進而訂閱自己的文章跟購買商品,而不會希望他離開去到別的人的沙龍去看別的人的文章,以這種角度來看,沙龍跟沙龍之間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競爭關係。
不過,除了會員外,非會員基本上看不到或因為系統設置不便而無法看到其他創作者的文章。這是很可惜的,因為文化創意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就像韓國的電影和音樂一樣,有著強大的行銷能力,讓韓國的文化娛樂事業發展到全球。這是因為他們選擇的路線是國家創造環境,打造出期望許多文創文化娛樂公司的公司,大家一起朝著國外推廣。所以才能夠創造出如此亮眼的成績。這也是所謂的『打群架』的群聚效益。因為韓國太有名太強,不管怎麼選,都還是落在韓國的範圍內。
站在文化創意的角度看,方格子打造華文創作平台的設定,定位在現在的會員里而不是非會員。我再強調一次,沒有對錯,只有選擇。以文化創意的角度,創造親切的感覺是很重要的。方格子有著獨特的創價模式,這是非常好的特點。但因為會員的封閉性阻斷了它的親切感,讓不是會員的人覺得不親近而不想加入會員。這點是非常可惜的。
或者或許方格子可以思考分流的方式,在非會員的成為創作者頁面上,增加一個按鈕,叫做『我是閱讀者,我想閱讀文章』,然後記錄這個人臨時帳號,讓他開始閱讀會員首頁的文章,到達某一個程度了以後,譬如10篇文章,然後再跳出頁面,請他加入會員。這個時候閱讀者已經閱讀文章之後,對方格子已經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他會願意加入成為會員,並且繼續閱讀更多的文章,這樣可以達到增加方格子的親切感,讓更多的人來到方格子閱讀更多的文章,也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加入成為會員。並能經由系統引導單純閱讀的會員購買文章或訂閱文章,這樣豈不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