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高空煙火:鹿耳門元宵花火迎春

2024/02/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元宵節週末,大家都去哪了?連續好幾年我的行程都是一樣的:去台南鹿耳門聖母廟欣賞全台最大高空煙火。

這樣的煙火秀當然不只是個噱頭,而是配合歲時祭儀的文化習俗活動,前有迎春儀式熱鬧非凡,後有高空煙火最為最後高潮,非常值得來體驗一次。


台南土城迎春牛文化

之前去鹿耳門看煙火都是外行人看熱鬧的狀況,只知道有全台最大高空煙火;連續去了幾次後,才慢慢理解煙火背後的文化習俗意涵。

迎春禮是台南當地的傳統習俗了,因為以前是務農起家,立春過後都會有立土牛、打春、鞭春等儀式,提醒農民該收心耕種,同時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更能從春牛芒神的外型育盼今年的氣候變化。過去迎春禮都由官府舉行,後則慢慢於民間散開,鹿耳門聖母廟的元宵花火迎春就是一例。

鹿耳門聖母廟位處的土城是安南區一處的舊地名,也是現在迎春禮的重鎮,約從1970年代尾巴開始迎春牛活動,包含摸春牛、迓春牛遶境、鞭春牛、搶春牛、炸蜂炮歡送春牛神回天庭繳旨,以及高空煙火等活動,是相當盛大的祈福慶典。


鹿耳門天后宮vs鹿耳門聖母廟:誰才是正統?

拍了這麼多年的路耳門聖母廟煙火,其實心中一直有個疑惑:聖母廟與不遠處的天后宮,都在爭奪自己是「最正統、最悠久的媽祖廟」的名號,到底發生什麼事?

根據時刻旅行的文章,鄭成功從鹿耳門登陸並驅逐荷蘭人後,為答謝「鹿耳門媽」顯靈相助驅逐荷蘭人,於是在登陸處蓋了鹿耳門媽祖廟。但是1871年(也有看到其他人說是1831年)一場大洪水淹沒了鹿耳門,也沖垮了鹿耳門媽祖廟,寺廟內部的神像器具四散,其中又以開基媽祖神像和古鹿耳門媽祖廟金爐的拆散,成為日後爭奪名號的導火線。

開基媽祖神像被信徒請出後,輾轉落在現今的鹿耳門天后宮爐主家中,等待新的媽祖廟建立起來;金爐和其他神像則流連於水仙宮、安海宮之間,直到國民政府來了之後,當地村民眼見新廟遲遲沒有著落,所以乾脆直接將金爐和神像器具請回村裡的保安宮,還改名聖母廟。

有趣的是,保安宮原本可不是空廟,原本主祀的五府千歲遭受冷落,傳說當地似乎因此不平靜了一段時間。而原本請出開基媽祖廟神像的居民不甘示弱,直接在原先接近舊有鹿耳門媽祖廟的地方蓋起了天后宮,並將開基媽祖廟神像迎回寺內供奉,從此有了往後天后宮與聖母廟之間的紛紛擾擾。

故事真實性如何未可知,但確實是一段有趣的歷史,至於誰真誰假、誰先誰後、誰是正統,我想是見仁見智吧。


全台最大高空煙火最常見的2個觀賞處

鹿耳門的高空煙火作為為迎春活動的最後高潮,外加正統媽祖廟名號,每年都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與當地人前往觀賞,甚至直至午夜時分,周遭交通都還是水泄不通、人潮難以疏散。

適合拍攝與觀賞的地方有2個,一個是直接在宮殿內抬頭欣賞,一個則是在外圍的農田,可以導航城北路735巷。不過要注意的是,聖母廟周遭下午五點開始就會進行交通管制,安中路與台江大道是禁止任何車輛進入的,再加上城北路735巷能停車的地方不多,建議下午三點前抵達比較好,不過其實把車停在遠一點的地方再慢慢往農田跟聖母廟行走,也不會太遠,散散步也是挺愜意,如果只是單純想看煙火,選擇在遠一點的後方堤防觀賞也是不錯的選擇。

為了拍這張可是煞費苦心。

為了拍這張可是煞費苦心。

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地冬春之際日夜溫差極大,尤其海邊又空曠,一會海風一會降溫的,可別感冒了。


去了那麼多年的鹿耳門煙火,總覺得該是時候換換口味了,台北夜弄土地公、鹽水蜂炮、台東炸寒單感覺都可以去看看。

116會員
95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