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arnak僅剩的遊牧民族之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八月,我從半農業半游牧區域Gya村包車前往全游牧區域Pangchen,距離Leh(列城)大約為150km,車程約四個多小時。夏季的Pangchen,有偌大羊群、髦牛、獒犬、與游牧人搭建的髦牛皮帳篷。

游牧人多來自Kharnak村,他們隨季節移動的路線大致是這個循環:Dhat(春)-> Zara(夏) ->Pang-Chen(夏)->Ya-Gang(秋)->Dhat(冬)->Tsamartse(冬)->Dhat(春)。這條游牧人行走的路線,也是健行路線。夏季時,他們待在海拔較高的Pangchen(4650m)。秋季隨植被來到Yagang ,冬季人們則與羊群定居在海拔更低、更溫暖的Dhat(4250m),Dhat也是Kharnak區的村落與信仰中心,有寺院和人們定居的泥房子。晚冬時人們再遷徙到Tsamartse(4500m),直至三月底,游牧人又攜著帳篷遷徙至村落中心Dhat,隨著四季更迭,在地圖上分散在不同位置。




從Gya前往Pangchen三個小時的車程中,由於車子馬力不足,多個路段引擎發動不了,車子S形爬升通過五千三百公尺的Taglang La Pass,(這台車耗油量低,)多次開到公路邊緣,右手邊是偌大懸崖。我的頭不時撞擊車頂,背包從車內左側滑至右側,手得緊拉握把。

公路邊坡我看見一群藏野驢吃草,牠們只分布在特定區域(如:Rupshu 、Changthang)。金雕山頂盤旋,我不確定下一刻,我與司機,會不會成了金雕覬覦的食物。


好不容易來到Pangchen。我對Pangchen的第一印象是,路面崎嶇顛簸,盡是荒蕪土色。在某個定點有網路熱區,但不到5分鐘車程,網路瞬間掛零,訊號只有「禁止」圖示。游牧人如有要事溝通,只能口耳相傳,如果商討對象在山中,就得等到傍晚男人帶著羊群回來時。時間異常緩慢,所有計畫在這裡難以確定。



下車後,大致看整個區域有十來個帳篷。我看見帳篷外有婦女整理羊毛,也有的盤腿坐著使用織布機,織出髦牛線布疋。勾針勾織出的經緯世界讓我大開眼界。石頭堆砌的房屋外掛著髦牛皮製成的帳篷。





我找到了朋友的帳篷,她邀請我進去喝髦牛奶做成的酥油茶、髦牛乳製成的優格、還有糌粑,糌粑是用優格混著青稞粉做成的。


raw-image


raw-image




對我來說,初品嘗這些奶製品時味道跟一般牛奶製品無差,但隨著胃液攪和,連講話、打嗝的氣息都是奶味,彷彿肚裡是濃稠的髦牛奶。它是否太有後勁?也難怪,游牧人的營養取得不易,除了久久去列城大採購一次蔬果,其餘都只能靠山上採集和牲畜補給營養。髦牛奶正是這樣很強烈的補給品。




帳篷外聚集一些人,我與他們閒聊。

一大清早,牲畜被男人趕去山上後,人們在做甚麼呢?女人聚在一個公共空間,一起織布、聊天,將髦牛皮線織成地毯,做好的成品賣給市場。中午一起煮飯聚會。白天大概是較為空閒的彈性時間。有大哥笑說,白天的時光男人無所事事,只要吃飯聊天就好,女人要織布,忙得很。其實這段時間,男人也有繁複工作,像是:皮革製作、繩索製作、巡視帳篷並修補,若要進列城,得開車四個多小時處理要事、採購。更多時候,男人跟隨牲畜至山中,日復一日逐草而行。


白天時人們聚集的公共空間,一起織布煮飯喫茶聊天

白天時人們聚集的公共空間,一起織布煮飯喫茶聊天




午餐後,我信步到山澗流過的地方。這裡是唯一的綠地,柔軟的溼地上曬著陽光,退去寒意。我看見石塊砌牆圍出的空間,後來問村民是以前他們居住的遺跡。





raw-image


我走回村莊,某地傳來哭聲。我走近羊圈一瞧,是一隻小羊,稚嫩的聲音像人類嬰孩。牠太小了,得留在這裡。






傍晚的颳風如此巨大,我快被吹移身子。

隨著這風而來的是上千隻羊群,遠方塵土飛揚,空氣頓時魔幻地交織著鈴鐺與咩叫聲。有的羊愣在原地不走,牧羊人么喝著,拍打羊隻的臀部趕牠向前走。



相較於羊群回到各自的羊圈,歸來的髦牛群聚集在草地,整村的髦牛近一百隻,數量遠小於羊群。跟游牧人請教,才知道,公髦牛夏季待在另一個山谷Narbo valley,大約四千多隻,牠們在山上自己過活。只有母髦牛和初生髦牛與游牧人共居,初生髦牛得喝母奶,游牧人必須看養牠們。另外,由於羊群比較脆弱,容易被食肉動物攻擊,需要人類每天悉心看顧,因此所有羊群與人類居住一起。


大量羊群回家,遊牧人必須盤點牲畜。

羊圈裡大哥拎起幼羊,把牠扔進別的空間,原來幼羊混在公羊群裡。羊圈透過石砌圍成幾個空間,公羊與母羊混居,幼羊得分別居住。這是為了避免有的幼羊可能喝完母羊的奶水,導致其他幼羊沒得喝。或者是為了避免公羊踢到幼羊,幼羊自己住較安全。




草地上有隻髦牛吻部綁著突出物(交叉狀木條),從游牧人得知,這是年幼的髦牛。當牠們靠近母髦牛時,木條會妨礙牠們靠近乳頭,慢慢地無法喝奶而達到斷奶的目的。

草地上有隻髦牛吻部綁著突出物(交叉狀木條),從游牧人得知,這是年幼的髦牛。當牠們靠近母髦牛時,木條會妨礙牠們靠近乳頭,慢慢地無法喝奶而達到斷奶的目的。

草地上有隻髦牛吻部綁著突出物(交叉狀木條),從游牧人得知,這是年幼的髦牛。當牠們靠近母髦牛時,木條會妨礙牠們靠近乳頭,慢慢地無法喝奶而達到斷奶的目的。





所有羊群已平安回家。髦牛已然在草地上準備過夜。

風颳得大,夕陽一點一點從山頭挪移,最後一點金光消逝,我與大哥回程。車內我把自己裹得厚厚的,不斷喝著熱水,心想:這大概是僅剩的遊牧民族之一了。




後記:

我訪問來自Kharnak、但從小搬離到城市生活的年輕朋友Jigmat Mingur。

許多家庭選擇放棄游牧生活,有些因素,如:為了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冬天太過艱辛、城市有更多穩定資源,大多遊牧者會搬到Choklamsar,名為Kharnakling。

許多游牧者心向自然,並不真的喜歡城市生活。儘管他們的心情千絲萬縷,卻受迫現況而選擇離開游牧之地。

Mingur說,從小為了念書,大概6歲就被送到都市,可是長大後在NGO工作,依然把重心放在Kharnak。因為Kharnak土地沙漠化,NGO計畫植草(首先在海拔較低、較暖和的Dhat植草),可以在夏天儲存更多草,好為冬天預做準備,也許冬天就不必然讓牲畜待在冬季草場且又吃不飽。牛群健康,牧民就能得到好的髦牛奶油與牛乳,日子也許就不會如此艱辛。我想年輕人雖然離開村子生活,甚至沒有放牧的技術,但至少心繫村子,可以透過組織幫忙改善牧民的生活,從中取得平衡,這樣的生活模式就不會流失過快,目前也有外國人發起的團體設立平台,幫忙牧民販賣髦牛皮、羊毛皮製的織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