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為了離開自己生活的周遭,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之處。現在有導航APP在手,想去哪裡都是可以先自行先了解路線的。就算到了當地才尋路,也只是要多花一點時間。即使是坐火車慢慢的前行,欣賞沿途的風景。看似普通的稻田與夕陽,卻因為限定在當下這個時刻而變得十分難得。有人會說,既然在之後都會忘記,那何必特地走這一遭呢?以前沒來過大甲,以後也可以不來啊,對自己的人生並沒有什麼改變。當然,有沒有來過大甲,對自己的人生會有多大影響,是因人而異,也有許多其他地方值得去一遊。沒有規定人的一生非要去過多少地方或國家才合乎標準吧?
在此,只是講述一個可能性。既然來旅遊,就是好好的欣賞風景。然後盡量控制預算,但也免不了爆預算。有人會說,都特地請假出來玩了,還怕花錢啊?那就待在家裡都不要出門最省!這話固然有其道理,但在外出時遇到狀況時,總是要試著做出決策,而不是只會砸錢而已。例如要到達某個景點,可以選擇搭乘計程車前往,但也可以選擇坐公車加上步行前往。而就算選擇坐計程車,也可以選擇叫車跳錶計費的比較便宜,而不要選擇喊價式的,那就隨司機說多少就多少,會有一定價差。並不是說喊價式的就一定不好,一樣可以到達目的地,給人多賺一些又如何?這都是在選擇範圍內。當然,旅遊預算就會多一點。
旅行會有各種狀況,這可以說是挑戰,也可以說是一種樂趣,端看從何種角度來看。例如事先決定要叫計程車前往目的地,那麼是要在旅館前面叫呢?還是在車站直接搭乘排班計程車呢?這就有討論空間了。如果選擇前者,那就是站在原地等候,不用移動,但缺點就是可能叫不到車。而選擇後者的話,則是一定有車可以搭,但缺點就是還要再移動到車站,免不了需要再走一段路。之前也討論過旅伴的問題,如果選擇後者,這時旅伴提出意見了,說是這樣走很累,都不能抱怨一下等等。問題是,不是大家說好了到車站搭車嗎?現在又抱怨還要走是什麼意思?難不成再走回旅館叫車嗎?這樣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這時就知道籌劃者的辛苦了,要負責訂飯店訂車票,還要安排各個景點要如何前往,即使做了這麼多,還是有旅伴不滿意,頻頻抱怨,挑戰自己的極限。所以,反向思考來說,是不是自己的辦事能力增加了?因爲打點好一切之外還要處理客訴,總是要處理好,旅程才能繼續下去。像先前提到叫計程車的部分,從結論而言,就是預算增加了一些,一樣也是可以到達目的地,這也不是推前進度了嗎?如果因為此事而耿耿於懷,也就破壞了旅行的心情。最壞的情況就是,額外增加的車資由自己吸收,這樣也可以避免有旅伴拒絕多支付旅費的情況,有的人就是喜歡佔些小便宜。
把預算增加這件事轉嫁到別人身上,這就像幫別人買便當,收取100元,結果發現便當漲價成110元,買回來後,對方不願多付10元,還會抱怨說:啊你不會去買別的100元便當,我的預算就這麼多!問題是,如果去找別家100元的便當,也未必是對方能夠接受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