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那閱讀|作為人類學家,該如何為被消失的人們留下聲音—《黑甲山的微光》戴倫.拜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訴說他們的故事,讓人知道他們是如何自知會被捕、被「消失」,讓我們能一面看著他們的社會生活崩解,一面仍勉力將之抓住。

 

《黑甲山的微光》臉譜出版書影/蝦那拍攝

《黑甲山的微光》臉譜出版書影/蝦那拍攝


-

 

新疆2009年發生「七五事件」後,中國政府構築了一個「只要幫助維吾爾人的發展經濟,就能緩解維漢兩族關係」的殖民美夢。

呼應書名《黑甲山的微光》,黑甲山是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部一處穆斯林社區,中國官媒體新華網2010年曾報導該地「地處郊區,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混亂。」這塊四周圍繞著高樓大廈的不尋常之地,居住著曾對城市榮景有所盼頭的20萬維吾爾移民,往表面看,這地方破壞了經濟起飛的都市文明景觀—「落後」又「貧困」;往深層看,它是恐怖主義與極端分子滋養的溫床。

於是,中國政府以城市建設、拆除違章建築之名,至此將維吾爾移民的家園夷為平地。

 

raw-image


-

raw-image


本書由人類學學者戴倫‧拜勒在烏魯木齊的實地田野調查與研究,探討由國家出資、民間出力的監控系統,如何將維吾爾人變為恐怖資本主義的客體,以及其如何抵抗國家強權進行剝奪系統的生活。而身在其中的維吾爾人一是成為輔助系統運作的基層工作者:協警、警衛、愛國主義講師;另一種則是送進再教育營,先是接受愛國教育後,被迫送進工廠,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政策下的勞動力。


起源於911事件,各國政府以「恐怖分子」或「極端分子」詞語指稱種族化而帶有歧視、偏見的「壞穆斯林」他者。中國承襲這種脈絡,又再加以打造了一種新型態的數位監控,將非漢族的穆斯林人身與財產,變為國家與企業得以正當「侵占」的標的,並使其活在中國墾殖者的論述,持續遭貶低、被排除,在行暴力殖民的同時,又被打造為不自由的、有利可圖的經濟個體(勞動力),而系統受益者得以獲得新型態的科技財產與資本積累。

 

「恐怖資本主義將人民反恐戰爭這個例外空間去切割自己的隔間,產生一個資本主義侵占的新序列,恣意地從被標註為異類,因此可疑的群體中進行資料的擷取。這些科技-政治過程的起點是收割穆斯林的社會生活—從他們擁有的物件到他們的社會關係—然後將之管變為數據。」

恐怖資本主義的體現,是透過數位圈禁、族裔-種族化的貶低、物質剝奪與不自由勞動,改變維吾爾人的自我認知並切斷跨國穆斯林認同,將之打造為中國式殖民的最終圖景。

 

raw-image


-


值得一提的是,拜勒在研究中並未呈現二元對立,代表國家的基層協警與被拘留者以及漢人與少數族群,都有其生命經歷的困境與企圖掙扎出系統的奮力一搏。


如他在其他訪談中提及卡夫卡《流放地》,人成為了機器的一分子卻不自知,這個科技牢籠即是新疆的隱喻,監視者與被監視者同樣被囚於殖民地,使用科技做為工具,將所有人轉變為無時無刻不在自我糾察的緊繃狀態,最後將整個維吾爾社區掏空。

 

他寫漢人攝影師陳業,寫他花上人生數十年記錄維吾爾人所遭受到的社會暴力,而維吾爾人也將他視為自己社群的一分子。

不過當維吾爾青年看到陳業所拍的受苦的維吾爾人,他說:「2009年後所發生的事並沒有從真正的根源去處理問題,就像1989年或文化大革命一樣,領導人只是忽視真正的問題,然後表現得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這種作法非常中國。我覺得多數漢人看著陳業的照片,基本上也會是同一種心態,他們看著這些人生活如此艱苦,只感到一點點難過,但他們不會為此去採取任何行動。」

 

陳業確實還是做到了某種反殖民行動,亦讓拜勒寫下了一種探索去殖民跨族裔政治的可能性,亦即:讓觀感範疇中被排除的東西被看見。另一點可以思考的是,漢人在討論維吾爾人議題時,是否常常不自覺套入自身立場,扁平化維吾爾人的差異性,從而忽視了該族群在系統結構下遭受的暴力。或許也可以提供我們新的思考方式,加以討論目前幾乎毫無存在感卻一樣重要的—居住在新疆的漢人與老新疆的聲音。

 

raw-image



-

 

書中我認為深刻之處,是拜勒筆下書中的主角們,讓讀者得以看見其生命中曾經閃耀的光芒,儘管最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一個迎不來幸福快樂的結局。那些在帕爾哈提‧吐爾遜(Perhat Tursun)小說《後街》(The Backstreets)找到自己類似經驗的維吾爾人,有的削去蓄鬍,身著西裝讓自己看起來更為「素質」,以免讓人將自己聯想為「恐怖分子」,強制遣返回鄉,甚至被消失;另外一群恪守穆斯林傳統行業的學徒—從烘焙到屠夫、金工等,其勞動被貶低、被視為城市中可以被削減的剩餘人口。


這些年輕維吾爾男性,最初懷抱著功成名就的渴望,隻身從鄉間來到烏魯木齊這座吃人城市。

「這個城市裡沒人認得我,所以不要想說跟誰當朋友了,就算想跟誰當敵人都做不到」感受不到自身在城市的存在,除了無從棲身,歧視與貧窮困苦亦如夢靨般糾纏無法脫身,流離在永不見散去的濃霧之中,墮入在城市邊緣地帶。而當維吾爾移民好不容易在清真寺、無邊無際的網際網路、如命如肝的友誼間找到歸屬,卻更進一步形塑了其與伊斯蘭信仰的關係與政治科技系統的評價關係,最後被以「拯救」之名,一個個消失於再教育營與工廠的無底洞。

 

raw-image


「令人難以接受的真相是,民族誌本身的能力極限就是為被殖民者提供緩解性的保護跟照顧,但我被迫坐在了這樣一種真相旁,讓再三失去朋友的憤怒成為我的燃料,推著我去努力翻譯跟記錄國家與企業的暴力。」


悲觀地看,作者的民族誌、漢人陳業的攝影、馬赫穆爾的紀錄片,拯救不了任何一個維吾爾朋友,乃至數十萬維吾爾族人。但如作者所言,至少作為人類學學者的意義,就是紀錄,將麥克風音量調大,讓他們能被聽見。





avatar-img
20會員
13內容數
📖 記錄書籍的光影 📖書單主題:歷史人文|社會科學|耽美小說|文學散文 📖2024閱讀規劃:世界經典文學重讀、圖博書單、東歐史 📪聯繫合作:小盒子/novelphotographer2023@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蝦那的閱讀記錄 的其他內容
小說中透過大量隱喻、感受、意識流與主角對自身生命存在的意義,描繪了種族、殖民主義對維吾爾人的無聲暴力。
《半夢半醒的世界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石,半虛構半紀錄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的戰爭,他的戰爭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並未結束,而是持續了29年。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描摹記憶,像是將原本鮮活的圖騰盡全力複寫於描圖紙,每一張的似是而非,一層一層疊加,過程必然將闕漏些什麼,直至最終圖像漸漸清晰,喚起共有的想像。 日記文字劃掉重來,丟掉再拾起,用力揉捏紙張,皺褶與破碎讓回憶帶著缺憾的深刻。
2023年出版性別主題書中,我自己閱讀後印象深刻的三本書《始於極限》、《性的正義》與《集合體》外,也推薦臉譜出版的《黎.米勒》,這位萬花筒女攝影師的傳奇人生也很值得一閱~
愛使人充滿希望……但危險也在於,正是這份希望使我們盲目,給予我們近乎生物本能的樂觀情緒。不知怎麼地,你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我自己就是這樣覺得。然後,俄羅斯開始全面入侵烏克蘭。 文字能帶來改變嗎?文字能拯救世界嗎?
2023年約閱讀100-120本,這篇文章精選幾本年度最喜歡的書籍分享給大家,涵蓋社會科學(歷史、政治、社會議題)、文學散文、耽美(BL)小說。 ※完整圖文
小說中透過大量隱喻、感受、意識流與主角對自身生命存在的意義,描繪了種族、殖民主義對維吾爾人的無聲暴力。
《半夢半醒的世界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石,半虛構半紀錄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的戰爭,他的戰爭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並未結束,而是持續了29年。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描摹記憶,像是將原本鮮活的圖騰盡全力複寫於描圖紙,每一張的似是而非,一層一層疊加,過程必然將闕漏些什麼,直至最終圖像漸漸清晰,喚起共有的想像。 日記文字劃掉重來,丟掉再拾起,用力揉捏紙張,皺褶與破碎讓回憶帶著缺憾的深刻。
2023年出版性別主題書中,我自己閱讀後印象深刻的三本書《始於極限》、《性的正義》與《集合體》外,也推薦臉譜出版的《黎.米勒》,這位萬花筒女攝影師的傳奇人生也很值得一閱~
愛使人充滿希望……但危險也在於,正是這份希望使我們盲目,給予我們近乎生物本能的樂觀情緒。不知怎麼地,你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我自己就是這樣覺得。然後,俄羅斯開始全面入侵烏克蘭。 文字能帶來改變嗎?文字能拯救世界嗎?
2023年約閱讀100-120本,這篇文章精選幾本年度最喜歡的書籍分享給大家,涵蓋社會科學(歷史、政治、社會議題)、文學散文、耽美(BL)小說。 ※完整圖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等待在夜裡被捕》是一本討論新疆維吾爾地區的種族滅絕的回憶錄。作者塔依爾用著平靜的語氣,敘述著維吾爾人在中國恐怖統治底下,被官方各種抹黑與貼上標籤,以極端宗教思想、民族分離主義與暴力恐怖等原因,受到打壓、逮捕,甚至被送去「教育」。 ╻我們與新疆的距離 作者塔依爾當初用維吾爾語書寫回憶錄,如今
Thumbnail
一百多年以後。 人界。 廣漠曠遠的極東之地,舉目眺望只見群山迤邐於地平線上,如同巨人兩臂環抱著一片翳翳繁茂的詭異密林。山原上風刮得異常猛烈,巨木枝葉均隨之沙沙搖晃形似海浪波動,而綠陰之下卻終日霧靄瀰漫,樹影疊疊,流連其中如同誤墮大海萬死一生,於是眾生稱之「無妄樹海」。
Thumbnail
  他沒有餘力去思考,為什麼前天向他親切問路的旅人,如今卻帶著全副武裝的同伴衝進他的「村子」。   伊爾德維人沒有村落的概念。這是一個「家」,一個「伊瑣」、「肋骨的上方」。   他們循著自然規律,從一塊溫暖乾燥的山凹,到一處河土鬆軟的濕地。整個「菲思古德」就是他們的「家」——
Thumbnail
迦勒底城消失,巴比倫化為塵土,埃及變成一塊貧瘠的土地,西西里曾有160個繁榮的城市,但在西元零年之前成為廢墟,最後變成沙漠,儘管人類付出勞力、善用巧思、祈求禱告與意圖改變。 但這一切仍然發生,就像日落之後黑夜來臨般自然,證明人類對於自己所有成果與模式一定有不知道的事。 而那個未知數一定極為致命..
Thumbnail
大家也許發現我甚少閱讀當代華文作家的作品,内地作家更是罕見。這次會選擇此書,純粹是我喜愛的演員推介的緣故😚。 話說我過往接觸的華文小說大多以鄉村小鎮作故事背景,我作為一個城市人實在毫無代入感。這本書卻聚焦在一個被遺忘的殘舊城市,當中一群在社會之中不上不下的小人物,這倒是一種新鮮感。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等待在夜裡被捕》是一本討論新疆維吾爾地區的種族滅絕的回憶錄。作者塔依爾用著平靜的語氣,敘述著維吾爾人在中國恐怖統治底下,被官方各種抹黑與貼上標籤,以極端宗教思想、民族分離主義與暴力恐怖等原因,受到打壓、逮捕,甚至被送去「教育」。 ╻我們與新疆的距離 作者塔依爾當初用維吾爾語書寫回憶錄,如今
Thumbnail
一百多年以後。 人界。 廣漠曠遠的極東之地,舉目眺望只見群山迤邐於地平線上,如同巨人兩臂環抱著一片翳翳繁茂的詭異密林。山原上風刮得異常猛烈,巨木枝葉均隨之沙沙搖晃形似海浪波動,而綠陰之下卻終日霧靄瀰漫,樹影疊疊,流連其中如同誤墮大海萬死一生,於是眾生稱之「無妄樹海」。
Thumbnail
  他沒有餘力去思考,為什麼前天向他親切問路的旅人,如今卻帶著全副武裝的同伴衝進他的「村子」。   伊爾德維人沒有村落的概念。這是一個「家」,一個「伊瑣」、「肋骨的上方」。   他們循著自然規律,從一塊溫暖乾燥的山凹,到一處河土鬆軟的濕地。整個「菲思古德」就是他們的「家」——
Thumbnail
迦勒底城消失,巴比倫化為塵土,埃及變成一塊貧瘠的土地,西西里曾有160個繁榮的城市,但在西元零年之前成為廢墟,最後變成沙漠,儘管人類付出勞力、善用巧思、祈求禱告與意圖改變。 但這一切仍然發生,就像日落之後黑夜來臨般自然,證明人類對於自己所有成果與模式一定有不知道的事。 而那個未知數一定極為致命..
Thumbnail
大家也許發現我甚少閱讀當代華文作家的作品,内地作家更是罕見。這次會選擇此書,純粹是我喜愛的演員推介的緣故😚。 話說我過往接觸的華文小說大多以鄉村小鎮作故事背景,我作為一個城市人實在毫無代入感。這本書卻聚焦在一個被遺忘的殘舊城市,當中一群在社會之中不上不下的小人物,這倒是一種新鮮感。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