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城市孤單又堅強的靈魂—從政治經濟面向還原臺灣移工面孔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春山出版《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書影。/蝦那拍攝

春山出版《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書影。/蝦那拍攝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讓讀者能釐清臺灣與東南亞國家的移工政策演變、勞動市場的多方關係(雙邊政府、仲介與牛頭、雇主與勞工),還有一個個逐漸清晰的,我們周遭移工們生動的面孔。

raw-image



■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每個進到臺灣的移工,都沒有自己的名字,而是變成一個代號,無論是工班的編號或仲介取的中文名字都沒有差異,他們最終成為大機器裡的一個零件。」

臺灣政府在1990年代開始引進移工,又隨著本土勞權意識提升,資本集團視臺灣工人爭取勞權危害自身利益,並以國家經濟衰退為由大力遊說政府、工廠出走要脅,讓政府不再限縮移工人數,持續引進一批又一批移工,補足大量底層勞力缺口與本國人不願從事的危險工作。

在文化與語言極為陌生的環境,移工們彆腳的中文與不同於主流臺灣社會的文化風格,大多時候成為被開玩笑的對象。漸漸地由同鄉人群聚的地方,如臺中一廣,桃園後火車站等地,成了周日移工休假時的去處,在那裡他們可以做自己、吃著家鄉食物、談談戀愛、舉辦選美,能夠形成一個抵抗外面世界的同溫社群。

移工維繫著臺灣社會重要的運轉,但卻持續被以「人力」思維導向的政策,忽略了同等重要的「人權」,其中包括身為女性的移工想要擁有孩子的願望、一個移工可以群聚連結情感的地方、安全的住宿空間與良好的工作環境……。臺灣政府、雇主與仲介,從源頭束縛著移工的自由,一層接著一層的剝削,移工面對的是申訴無門、求助無人。看著簡永達描述的移工處境,同為勞工的我們,又怎麼能不感同身受,又為這些結構內的困境而難受?

raw-image



■ 危險之島與另尋他國就業的移工

幾年前移工宿舍大火,讓移工人權問題映入臺灣社會眼簾,與此同時移工也開始在社群網路熱烈討論臺灣的工作有多危險。書中引用數據,每兩小時就有一名移工職災,失能與死亡率是本國勞工的兩三倍。

在臺灣,移工若要協尋職災補償難如登天,斷了手臂、大面積燒傷或死亡,沒有相關政府部門掌握確切情況,撰寫不明的職災列表,讓人總認為情況不嚴重,例如最容易受傷類型是被夾被捲,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手或腳,但搭配再一起實則是斷手或斷腳。臺灣以高姿態揀選有價值的勞動力,卻不曾為移工的日常生活與教育成本花過一分錢,反倒是在法令限制移工居留或排除移工成為移民的可能上投注心力,而當移工生病或遭遇職災,卻默許雇主直接將工人送走。

將人視作機器,舊了即換,壞了即丟。

簡永達也實際走訪越南,指出最新移工市場趨勢,移工們口中的危險之島,在高度國際競爭與他國較優異的就業保障下,或將面臨沒有移工願意前來的現實,如今移工引進由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每個移工手中都有十幾份工作可以挑選。臺灣未來勞動市場會如何,是可見的挑戰。

raw-image



■ 責任商業聯盟RBA與零付費

臺灣的移工招募流程牽涉多個層次的招募體系,包括鄉村牛頭、海外、臺灣仲介,政府官員,仲介業務,每個環節都有動機索要回扣,而層層疊加的結果就是轉嫁至最無能為力的移工身上。在最初的移工政策下,移工來臺薪水扣除住宿飲食基本開銷後,幾乎所有的錢都需還債,而雇主連同仲介為了保持移工低流動性,扣留移工護照、強制期儲蓄逃跑保險,在移工害怕被雇主辭退無錢還款與整體社會結構下,讓移工難以起身反抗。

raw-image


於是,移工的處境是這樣,一年還債一年打平,第三年才開始賺錢,工作暴露在高風險高工時之中,並被排除在救濟途徑之外。

每個人、每位移工,都是與社會結構交互影響下的產物,如簡永達所說「我們不能輕易把移工的困境歸咎人力仲介、政府機器,或個人一兩個愚蠢的決定。」造成移工無助的理由環環相扣,而解法也該由各專業領域通力合作。

2016年政府終於刪除移工每三年出國一日規定,仲介最大收入來源被迫中斷,在政策配套不足的狀況下,現今希望更換雇主的移工,為了擁有新工作卻得須支付「買工費」,其金額約等於政策修改前海外仲介給的回扣。2017年西方電子品牌商開始嚴格要求供應商落實「零付費」政策,即海外移工的聘僱費到抵臺後的所有費用,都必須由雇主支付,以藉此改善血汗工廠的處境。

如今臺灣有部分仲介選擇鋌而走險,以「殭屍復活術」,利用親人或員工名義,申請多張牌照,如果違法被終止營業,就再用另一張牌照營業。然而也有一些仲介預期業界趨勢並持續配合「零付費」政策,以期轉型並擺脫人口販子的罵名。

而移工呢,他們也或將持續懂得在適當的時機,爭取自己的權益。


-

「在城市裡,我是個外來者,就像我採訪的那些移工一樣。看著他們有時像變色龍一樣隨遇而安,有時又專心致志打算靠個人野心翻身。」 我們跟移工一樣,都是為自己、為家人爭取更好生活的工作者,我們知道自己不孤單——而這一點讓彼此都感到心安。


raw-image


avatar-img
20會員
13內容數
📖 記錄書籍的光影 📖書單主題:歷史人文|社會科學|耽美小說|文學散文 📖2024閱讀規劃:世界經典文學重讀、圖博書單、東歐史 📪聯繫合作:小盒子/novelphotographer2023@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蝦那的閱讀記錄 的其他內容
在每個現代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及其導致的科層化、專業化,均削弱了人們在 執行官方政策時的個人責任感。幾乎在每個社會集體中,同儕團體都對人們的行為施加龐大壓力,並制定著道德規範。如果第101後備警察營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殺人者,那麼有哪群人不能呢?  
黑甲山是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部一處穆斯林社區,中國官媒體曾報導該地「地處郊區,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混亂。」這塊四周圍繞著高樓大廈的不尋常之地,居住著曾對城市榮景有所盼頭的20萬維吾爾移民,往表面看,這地方破壞了經濟起飛的都市文明景觀—「落後」又「貧困」;往深層看,它是恐怖主義與極端分子滋養的溫床。
小說中透過大量隱喻、感受、意識流與主角對自身生命存在的意義,描繪了種族、殖民主義對維吾爾人的無聲暴力。
《半夢半醒的世界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石,半虛構半紀錄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的戰爭,他的戰爭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並未結束,而是持續了29年。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描摹記憶,像是將原本鮮活的圖騰盡全力複寫於描圖紙,每一張的似是而非,一層一層疊加,過程必然將闕漏些什麼,直至最終圖像漸漸清晰,喚起共有的想像。 日記文字劃掉重來,丟掉再拾起,用力揉捏紙張,皺褶與破碎讓回憶帶著缺憾的深刻。
在每個現代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及其導致的科層化、專業化,均削弱了人們在 執行官方政策時的個人責任感。幾乎在每個社會集體中,同儕團體都對人們的行為施加龐大壓力,並制定著道德規範。如果第101後備警察營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殺人者,那麼有哪群人不能呢?  
黑甲山是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部一處穆斯林社區,中國官媒體曾報導該地「地處郊區,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混亂。」這塊四周圍繞著高樓大廈的不尋常之地,居住著曾對城市榮景有所盼頭的20萬維吾爾移民,往表面看,這地方破壞了經濟起飛的都市文明景觀—「落後」又「貧困」;往深層看,它是恐怖主義與極端分子滋養的溫床。
小說中透過大量隱喻、感受、意識流與主角對自身生命存在的意義,描繪了種族、殖民主義對維吾爾人的無聲暴力。
《半夢半醒的世界 》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石,半虛構半紀錄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人小野田寬郎的戰爭,他的戰爭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並未結束,而是持續了29年。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描摹記憶,像是將原本鮮活的圖騰盡全力複寫於描圖紙,每一張的似是而非,一層一層疊加,過程必然將闕漏些什麼,直至最終圖像漸漸清晰,喚起共有的想像。 日記文字劃掉重來,丟掉再拾起,用力揉捏紙張,皺褶與破碎讓回憶帶著缺憾的深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Thumbnail
初抵泰國北部邊境,立刻見識到當地高中學生的堅強和獨立。我想繼續挖掘他們的秘密。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附上資源,希望給需要幫助的人 校園 反霸凌專線:1953 法律扶助基金會:(02)412-8518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精彩、引人入勝」無法完整形容我看完本書的觀感,他帶給我更多的是對自我探問,以及對移工朋友生活現況的好奇心。這本書是由一位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資深記者簡永達、根據 7 年間對政府、移工團體、仲介採訪的內容所出版的著作《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內容淺顯易懂,並能引領讀者用更開闊的思考方式觀察移工議題。
Thumbnail
這起社會事件引發各種輿論,反映了臺灣社會問題的複雜性。文章中提出了改善生命教育、提高危機意識、以及加強社工師薪資福利等建議,藉此呼籲社會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Thumbnail
初抵泰國北部邊境,立刻見識到當地高中學生的堅強和獨立。我想繼續挖掘他們的秘密。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附上資源,希望給需要幫助的人 校園 反霸凌專線:1953 法律扶助基金會:(02)412-8518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Thumbnail
「精彩、引人入勝」無法完整形容我看完本書的觀感,他帶給我更多的是對自我探問,以及對移工朋友生活現況的好奇心。這本書是由一位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資深記者簡永達、根據 7 年間對政府、移工團體、仲介採訪的內容所出版的著作《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內容淺顯易懂,並能引領讀者用更開闊的思考方式觀察移工議題。
Thumbnail
這起社會事件引發各種輿論,反映了臺灣社會問題的複雜性。文章中提出了改善生命教育、提高危機意識、以及加強社工師薪資福利等建議,藉此呼籲社會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