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義
含有「殖民主義」共 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鄭立的方格子
2025/10/12
[社會觀測#865] 歐洲的興起原因為何消失?
從文藝復興至今畢竟只是 1500-1900 之間那四百年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看歐洲的未來,那就得先看歐洲的過去,歐洲是如何興起的? 我們先將歐洲扑開在一起看這問題,因為這段時間真正興起的是「北歐」,也就是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日耳曼歐洲。而地中海世界也就是南歐,早在羅馬帝國的時期已經興起,延續了千年然後衰
#
文藝復興
#
北歐
#
羅馬帝國
1
留言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2025/10/05
【帝國破產學】大英帝國:從全球包租公到維穩破產的歷史啟示(chatgpt)
大英帝國的衰亡並非敗於戰場,而是被「維護面子」的軍費與殖民開支拖垮。十九世紀末起,德日崛起打破租金型帝國格局,英國為維持海軍與殖民秩序,陷入全球負債循環。帝國最後成為史上最昂貴的包租公,死於成本爆炸而非敵人。 大英帝國為何不征服歐洲以外的世界? ——理論上他們做得到,但理性告訴他們「這不
含 AI 應用內容
#
殖民主義
#
大英帝國
#
一戰
3
留言
付費限定
鄭立的方格子
2025/09/13
[社會觀測#568] 為何北京不放棄對臺灣的主權主張?
上一篇十年前的文章,引伸了一個問題,既然中華民國作為法人的存在是對北京政府的威脅,那為何不鼓勵臺灣獨立運動去消滅中華民國呢?這樣可完全消除對北京政府的一個潛在威脅。應該是對北京有利才對。 中共在冷戰之前都是支持臺灣獨立的,基本上在中華民國還在大陸跟中共打仗的時期,中共站在削弱蔣介石的立場來看,自然
#
中華民國
#
臺灣獨立
#
北京政府
喜歡
留言
台灣女子簡阿貞
2025/04/05
Sexual Harassment, Psychology and Feminism(二):MeToo運動中的受害者政治
Lazard企圖透過演員Ashley Judd、歌手Taylor Swift在#MeToo運動中面對性騷擾的形象,討論擺脫二元框架如何可能。由此開闢一個接納不同經驗、不同受害者的空間,讓一切都得以被聆聽與承認。
#
女性主義
#
新自由主義
#
性別
1
留言
台灣女子簡阿貞
2025/03/30
Body Politics in Development(三)受暴的身體:打破性暴力沉默的兩條歷史性策略
於是,這顯題化了Harcourt兩條路進背後的問題意識:一,為什麼有些議題能夠成功打破沉默,成為論述中心,換言之,它們是如何主流化的?主流化的過程中,有什麼是我們需要反省與注意的?二,我們需要去談那些鮮少被談論、難以主流化的議題,但要怎麼打破沉默,才不至於重蹈Nussbaum的覆轍?
#
女性主義
#
性別
#
性暴力
3
留言
台灣女子簡阿貞
2025/03/28
《性別的世界觀》(二):性別如何作為歷史?
Connell真正要談的東西是「性別如何作為歷史」,而在這之下,劃定性別身體性意義範圍與界線的「性別範疇」,以及透過階層來立體化性別關係並架出來的秩序結構,其實是企圖說明「性別即歷史」的兩大工作。前者引入水平向度的時間感,後者則展示重直切面的空間感。或者我們也可以說,歷史的身體,就是性別。
#
性別
#
性別的世界觀
#
蕾恩柯挪
3
留言
台灣女子簡阿貞
2025/02/28
Body Politics in Development(一)導論:性別與發展的流動實踐
1988年,Wendy Harcourt到印度參加文化和發展相關的討論會,帶著剛踏入研究的熱情侃侃而談非洲女性「殘割」如何既危險又基於錯誤觀念。一結束,一位年長的學者站起來說:「你有什麼資格來告訴我們女性的身體是什麼?你來自歐洲,你的歷史和我們的歷史不同。我們已經厭倦了來自西方的這類批評!」
#
女性主義
#
性別
#
身體
2
留言
劉燕婷的沙龍
2024/09/10
「債務陷阱」或「中國式現代化」? 一帶一路在非洲的時代之辯
9月5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兩種敘事的博弈也積極上演。
#
香港01
#
中非
#
非洲
30
留言
⏳熵妮的沙龍☆
2024/06/26
憂喜參半的"過渡期"
現實主義 Aleksandr Dugin杜金:我既不樂觀,也不悲觀,更多地是現實主義。全球化和單極世界的終結是一件好事,它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世界秩序,在這個秩序中不同文明都可以保持各自的獨立,不用受制於西方的世界霸權。因此單極世界的終結即是殖民主義的終結,這是一個好消息。
#
新世界
#
殖民主義
#
自主平衡
10
1
向日葵大叔
2024/06/26
2
極佳政論及終末論!!讚!!
2
Chu Chia Chen 的沙龍
2024/05/12
退出法律並進入革命
因為亡命之徒處於社會金字塔的最底層,他們的世界是明確的。他們不被權威的詭計和謊言所愚弄,也不屈服於權威的話語、調解工具和輿論製造。他們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原始的現實世界,充滿了艱辛、痛苦、貧窮和不公義。因此,人們發現他們最尊重正義,並且最蔑視正義的缺失。
#
法律
#
革命
#
巴勒斯坦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