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步道】五月與東方畫展 | 台北漫步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我跟朋友去歷史博物館看展覽,結果發現展覽已經結束了。我們很失望,只好懊惱地往回走。走著走著,我們經過了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心想,既然歷史博物館看不成了,就來這裡看看吧。

我們原本以為這裡只展出一些常見的文創藝術作品,所以沒有抱太大期望。沒想到,這裡竟然是一個特展,主題是「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時期」。展覽展出了五月畫會和東方畫會的作品,都是非常珍貴的藝術品。

我們非常高興能夠看到這麼高品質的畫展。五月畫會和東方畫會都是成立於1950年代的畫會,對台灣戰後美術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帶動了台灣藝術和整體創作風向的改變,是現代繪畫運動的萌芽發展力量。

raw-image

廖繼春的《割麥》是一幅非常有名的畫作。當時,廖繼春在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任教,也就是現在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這幅畫描繪了一大片盛開的麥田,色彩繽紛豔麗,充滿了生命力。

說實話,這幅畫並不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廖繼春的作品。因為這幅畫比較偏向抽象化,是廖繼春早期的作品,具有很強烈的野獸派風格。我個人比較喜歡具象的風景畫,所以對這幅畫的欣賞程度有限。

此外,我對麥子這種植物也比較陌生,因為麥子並不是台灣常見的植物,比較偏向大陸性氣候。我比較喜歡他的風景畫,更奔放更狂野,那寫實又大膽的色塊給我一種親切感。

raw-image

這段手寫的文字出自余光中之手,一如既往地給人一種舒服有力道的感觉。他的文字充滿了真情實感,讀來讓人動容。我也很喜歡這種抒發內心想法的創作方式,但余光中這樣的大師前輩相比,我還差得遠。我仔細欣賞過他文字,讀起來就很有韻味,讓人回味無窮。

raw-image

這次展覽的方式非常好,每件作品的前面都有一個簡短的說明,然後再展示作品,讓人一目了然。對有興趣的人來說,可以回過頭去看這個人的簡介,自然而然對他會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raw-image

這是一幅馬賽克鑲嵌畫。仔細觀察,會發現每一塊石頭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這種材料在台灣並不常見,要創作出一幅牆面一樣大的作品,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這幅作品有些破損,在四分之五的地方有一條折痕,看得出來修復過的痕跡。但是,要讓觀賞者注意的,主要是馬賽克色塊之間的顏色對比。雖然色塊之間的顏色截然不同,但創作者卻能夠將它們組合成整個人體,包含非常細緻的面貌,還有他含著的煙斗。這些都是很難去創作出來的,因為這是真正的石頭,真正的馬賽克。在顏色無法調整的情況下,作者只能直接將無法調色的石塊貼上去,而且還要貼得準確。這絕對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

raw-image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作品。它是一個胖胖的女孩子的花瓶,將花瓶與女孩子完全融為一體。你不會感受到它是花瓶,因為它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個胖女孩的雕塑作品。然而,這個胖女孩非常有用,同時也是一件有功能性的藝術作品。它可以插花。當把花插到她的頭上的時候,這個東西就變成了一個有功能性的花瓶。想像一下,她的頭上長了一叢花,就像五彩繽紛的頭髮長在頭上,這會是什麼樣的情境?我相信一定非常漂亮。

raw-image

這是李元亨的雕塑作品。我要說的是他的展覽方式非常獨特。他將展版上介紹的老師看的方向與「少婦」和「小孩」三個雕塑作品串聯在一起,以對話式的形式呈現,打破了傳統雕塑作品的單一展示模式,使作品更加生動有趣。

這種展覽方式非常罕見,也體現了策展人的功力。他能夠將創作者與作品之間的關係拉近,並讓作品相互對話,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raw-image

這幅畫是吳昊老師的作品。從畫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希望藉由塗鴉的方式來創作,展現出童趣般的單純。畫作的色塊平塗,筆觸隨意,乍看之下就像是小學生在課堂上花一兩個小時就畫完的作品。然而,仔細觀察,卻會發現畫作的線條十分準確。例如,鼻子和眼睛僅僅用三個圈圈就勾勒出來,卻明確地傳達出五官的樣貌。這正是藝術家創作時的驕傲與自信。我相信,每個人看到這幅畫都會有不同的解讀,這就是藝術帶給人的感受。

raw-image

鍾俊雄的作品展出方式非常亮眼。策展人將他的作品以簡單的說明和代表性的畫作或衣服呈現於牆面上,讓觀賞者不僅可以仔細欣賞作品,還能對鍾秀雄本人有所了解。這種展覽方式需要策展人對藝術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將作品的特色和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完美地呈現出來。

raw-image

這個空間非常漂亮,它就像一個圓形的展場,沒有傳統的房間隔間,而是由不斷迴旋的樓梯構成。我之所以拍攝這張照片,是因為這的樓梯給人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彷彿是一座走不完的樓梯,人們在上面不斷循環行走。這個場景讓我聯想到"潘洛斯樓梯",無窮無盡。

raw-image

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整個展場的氛圍。我將照片放大給大家看,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我誠摯地邀請大家親自前往觀賞這個展覽,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4月28日。請大家把握時間,地點位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由國立歷史博物館策劃。

raw-image
384會員
1.4K內容數
Alan idea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去踏青昨天上班前,報名了一個踏青活動,和幾個外國人一起上山去走走,順便做點氣功,但因為我下午還要工作,所以只待了近一小時就先下山了。我講了一點點日文跟一點點英文,有種到此一遊的感覺,我覺得自己不擅長社交,但又很常找這類活動參與,因為我怕無聊吧!想找事做。
Thumbnail
avatar
番茄
2023-12-10
【秋季踏青和平島及基隆嶼觀山看海】 與好友們相約於基隆和平島集合旅遊。 路痴如我,清晨破曉即到了基隆火車站,詢問清潔大姐,慈悲指引方向後,繼續前行。 雖說有手機導航地圖,但不知為何,使用走路途徑功能時,總仍是東西南北方向偵測緩慢不明,需要走一大段路之後,才能在地圖上看見自己與標地物的"加長"距離。
Thumbnail
avatar
Julia的親子幸福花園
2023-10-31
爬山爬到一半烙跑去坐小火車 布達佩斯近郊踏青好去處Hűvösvölgy-Normafa10月中的布達佩斯照理來說是要秋意濃到冷風颼颼,可是今年的天氣有點反常,今天的氣溫高達25度,我穿著短袖短褲爬山熱到整個後背都濕透了。從Hűvösvölgy站開始走,不到半小時就會進入森林區,空氣清新、人煙稀少是放空運動的好地方。
Thumbnail
avatar
M
2023-10-14
踏青遊 蘇軾 蘇軾 踏青遊
Thumbnail
avatar
頁央
2023-02-13
虎頭踏青趣因為同事的強烈推薦,初秋的一個周日清晨,我壓迫著外子帶我跨縣市,到桃園虎頭山爬山。 虎頭山地處龜山跟桃園市的交界,是一整片的綿延山系,也是桃園市的最高點。其實虎頭山的海拔高度並不高,只有251公尺,因為是制高點,以前這裡有許多軍事哨所。解禁後在這片山系林地裡,縣府建置了許多步道,提供不同需求的年齡層
Thumbnail
avatar
soso
2022-09-20
來逛逛大樹舊鐵橋天空步道,散步踏青好去處高雄市政府目前將大樹區舊鐵橋橋下的高屏溪河岸空間規劃為自然生態公園,園內有大草坪、人造溼地、磚瓦窯、仿舊日式建築、自行車道等,而當這些景致搭配上背景的大樹鄉舊鐵橋給人一種相當懷舊的氣氛,相當值得一遊。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2. 火車:搭乘火車則在九曲堂火車站下車,步行或搭計程車前往。
Thumbnail
avatar
雅雅
2022-06-30
春天是踏青好時節自古以來有「走春」的習俗,在春天萬物甦醒時到郊外踏青旅行。 對於大多數父母都必須工作的雙薪家庭,都會在此時帶孩子出外玩,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伴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只要是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22-03-10
踏青尋春正清明清明倒也不總是斷腸時分呢,正如其名,是因為此時春風送暖,又帶來豐沛的雨水,空氣特別好,所以才取名「清明」。
Thumbnail
avatar
盧慈捕語
2020-04-27
連新加坡人都不一定知道的新加坡私房景點 #大自然微踏青篇我曾在新加坡住過將近兩年的時間,我和朋友們總是會在週末的時候去探索那些遊客不會去,卻安靜又美麗的地方。如果你不想每天都在大城市內,想走點微踏青的拍照行程,歡迎參考我的推薦清單。
Thumbnail
avatar
娜仔
2020-01-31
金瓜石踏青 從忠孝復興捷運站搭往金瓜石的巴士,途中陷入熟睡,醒來的時候有股幸福感,就這樣,我一路搭到了終點站,往金瓜石一處景點「茶壺山」走去。
Thumbnail
avatar
番茄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