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主在退潮─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嗎?》談當違法濫權成為事實,堅信民主就是義務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的百分比由2000年的59%,下降至2015年的49%。呈現出台灣民眾對民主信念產生下滑的趨勢。


台灣的民主化,在政治學上屬於1970年代的第三波民主,從1987年解嚴以來,民主化了正好30年。但是,民主化之後呢?民主作為一種「制度」,它所要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從18世紀的啟蒙時代開始至2000年初的第四波民主化,民主制度在世界上發展了2、3百年,民主是否就成為了台灣或世界等主流政治體制的終極答案了呢?本書從近年來民主新興國家專制化的現象,探討美國或世界主要民主國家在推動民主與防止民主倒退時所遇到的困難,並試著提出解決的處方。


民主作為一種制度,它所保障的是什麼?(目的)或者說,當不論選擇民主或不民主,都朝著同樣的「理想」前進時,民主相對於不民主是否較容易達成理想?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理想,而提供一個基於人權的立場,讓人人有尊嚴的活著,我想是不管任何制度,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吧!


民主退潮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新興民主國家看到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其諭師法中國模式的發展戰略,包括收回國家對戰略性工業的控制,重新集中政治決策權,加強使用司法系統作為國家權力工具,並重建一黨統治等。但是,與其說民主與經濟有絕對的關係,不如說在於「執行力」的大小。歐巴馬第一任財政部長蓋茲納(Timothy Geithner)曾表示:「只要給我一天的不民主,我可以解決所有經濟的問題。」執行力不彰是民主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主要在於經濟問題方面,當然,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中國模式也許真能導致短期經濟快速的發展,但是卻必須犧牲法治、人權、自由等多元的價值,並可能帶來政治貪腐、市場壟斷等後果。回過頭來想想哪種制度最能夠保障個人尊嚴時,民主的確是當今最適合人類的制度。


民主保障了多元的價值,包括提供自由公平的政治參與、保護少數、尊重基本人權、平等的法治、公正的司法、程序的正當、政治的多元、尊重反對的聲音等。並且擁有較高的識字率、享有更多的基本保健和安全飲用水,更多小學註冊人數,以及較少營養不良等情況。即使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持續長達數十年的民主,在與專制國家相較時,其經濟成長率較穩定,長期而言經濟有較快速的增長。


最能體驗民主可貴的國家或許就是捷克吧,曾經民主,到失去民主,再獲得民主,更能品嘗民主的顧中滋味。我想起我在當兵時的最後一篇大兵日記裡寫道:「能選擇當兵而非替代役,讓我深刻體會『階級權力之惡鬥,民主自由之可貴。』」對比當兵時發生的太陽花學運,破壞現行體制相較於由體制內改變,或許較為快速與有執行力,但是那是踐踏了民主與法治。不管破壞者的訴求多麼有理有據,以體制外的方式獲得的改變,是不可能長久的。民主,容得下最多的聲音與價值,不管喜歡不喜歡、反對不反對,任何人都能夠在這個制度中找到一個容得下自我的空間,體現自我的可能。


民主,讓每個人都有翻轉的希望與可能。關於讓人人有尊嚴的活著這部分,前陣子瑞士舉行「決定是否提供全體國民基本無條件所得(UBI)」的公投,將決定全體公民即便無所事事,也能享有月領約8萬多新台幣的基本收入。雖然最後公投沒過,但是我認為其背後的想法很值得我們思考。當人們都滿足了生活最基本的經濟需求,而能夠不再為經濟煩惱時,原先生活有困難的人,不必再去借高利貸或冒著生命危險與犧牲尊嚴地去工作或從事違法的行為。願意省錢的民眾也能夠將其作為創業的資金,讓生活獲得改善。而原本為了理想而從事低薪資的工作者(例如:文學家、藝術家),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喜歡的工作。如果尊嚴是我們所追求的最高價值,那麼勢必需要犧牲其他次要的價值,例如:高度的經濟成長。如果經濟成長是能夠說想成長就成長的話,那麼哪個國家不想成長呢?就因為經濟有眾多的人為因素,導致其不可預測性,而更深的問題或許是,當經濟成長已經到極限時,我們持續地透過負利率、量化寬鬆等政策,試圖「看起來」有所成長,而不願相信經濟能夠持續成長不過是理論模型的理想時,踏實、有尊嚴的生活,或許才是更值得追求的吧!

參考資料: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 第七期第一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

https://srda.sinica.edu.tw/datasearch_detail.php?id=1057

搖搖欲墜的臺灣民主?從民主態度調查談起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4/04/01/yapkohua-2/

2016年全球自由程度

https://freedomhouse.org/....../fre....../freedom-world-2016 

2016/8/2

    7會員
    53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不應該把台灣從民主陣營丟進「一個中國的雙十節」「一個中國的雙十節」和台灣無關。1911年10月10日中國武昌起義成功,翌年1912年中國人建立中華民國新政府。中華民國不是一個和中國無法關係的國家,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10月10日不是台灣人民,也不是台灣共和國的國慶日。
    avatar
    Sherry
    2023-10-11
    民主的平衡點 – 從工程的角度看民主,我們如何獲得更高效率的民主,避免民粹政治以下我想提出一個好玩的觀點 或許可以解決民主的問題 一個讀醫學的工程師 沒有政治學背景 也不懂政治 甚至不認識台灣九成以上的政治明星 或許你們會覺得,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來寫關於民主或政治的文章 歡迎大家挑戰,指責,提出任何意見 但我更喜歡有建設性的一起討論 希望我沒有背景和立場的言論,能給大家一點新
    Thumbnail
    avatar
    阿亮 | LJ
    2023-05-15
    淺談民主:民主從何而來,而又往何去?(下) #讀書會   上週我們談到民主制度產生與被執行的幾種「目的」,並且稍微思考了這兩種立論在多元與主流的拉扯中會怎麼樣闡述,今天將先回到一個較為基礎、原則性的討論:政府的合法/正當性來源,進以了解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存在著什麼樣的異同,並以此延伸看看整府在處理議題時,會站上什麼樣的角度與產生甚麼樣的作為,
    avatar
    王水星
    2021-12-12
    淺談民主:民主從何而來,而又往何去?(上) #讀書會 前言   身處相對民主的台灣,民主對我們說,常被比喻為空氣,稀鬆平常而無比重要。但民主真如同我們想像的那般美好嗎?今天將會從民主的淵源開始,探討看看民主的存在是否乃追求某種崇高價值,而「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制度,是否完善其使命?對於人敏與政府來說,又抱持著什麼樣的想像?最終,基於民主可能的
    avatar
    王水星
    2021-12-05
    從民現到民隱?艱難之中,仍然做自己——讀《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民現」意指雨傘運動及反修例街頭抗爭,人們走進並佔領公共領域。但自從武漢肺炎肆虐,加上國安法通過,「民現」已變為「民隱」。心情固然沉重、失意,但我轉念一想,忽然發覺這正是另一種「民現」。我們雖然未必能看見手足,他們也從公共領域裡隱沒下來,但他們不合情理的「不存在」,反而提醒我們,他們的存在。
    Thumbnail
    avatar
    慕雲
    2021-03-28
    試從《成神之日》的結局超譯,看小確幸和民主的困境儘管大家對成神之日的結局大為不滿,可能是麻枝准有意為之,向前人致敬?成神之日的爛尾結果反映了現代人和民主甚麼困境?成神之日的小確幸結局,真的能夠持續下去嗎?現在我們像成神之日內的人物追求小確幸,最後可能會被課金遊戲背叛?我們不能重新學習以前的工人的經驗,團結一起爭取更大福祉嗎?好奇就點擊入內看!
    Thumbnail
    avatar
    胡啟敢
    2021-01-25
    泰國民主怎麼了?──讀《泰王的新衣:從神話到紅衫軍,泰國王室不讓你知道的秘密》說到泰國,大家直覺會想到什麼呢?是景致優美、充滿美食的觀光勝地?充滿佛寺與虔誠佛教信徒的國度?令人愛戴、過世已久的蒲美蓬國王?還是現今再起的泰國民主抗爭?本書提供了泰國的歷史與現狀,更提供了與過往不同的視角。
    Thumbnail
    avatar
    黎胖
    2020-08-13
    從白垃圾與黑鬼的廢墟再次重生民主——《民主式經濟的誕生》讀了極具美國民主黨色彩的這本《民主式經濟的誕生》,總不禁想起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很早就在《理想國》其中一篇,提到民主政體,而正是他藉由蘇格拉底,辯論出,民主政體實則出自劣化的寡頭。每一個政體都有其優缺點,就連民主政體也不例外。
    Thumbnail
    avatar
    班傑明(Benjamin Shafon)
    2019-11-27
    這苗頭實在不太妙。從老牌民主國家到新興民主政權,十年前眉飛色舞,現在卻紛紛告急/王審言沒人說當公民很容易、沒人斷定民主沒有崩潰的一天。但翻開歷史、看看周遭,如果找不到比民主更優越的體制,也只好打起精神,用知識作武裝,敞開心胸,面對挑戰。邁向優質的台灣民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麻煩您翻開《#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這本書,讓我們出發吧。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18-12-10
    走下神壇的翁山蘇姬——從民主鬥士到政治家<p>其實撇開翁山蘇姬在羅興亞人問題上所面臨的困難,使得她無法有所作為不談。翁山蘇姬之所以不能如西方世界之願,正因為她本來就不是西方社會及媒體所塑造的那個「聖人」,她就是跟甘地一樣的精明政治家。</p>
    Thumbnail
    avatar
    梁東屏
    201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