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碩班考試監考員看高教現況

2024/03/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度過監考的方法想像在參加發呆大賽 #跟我同梯的哲學博士生有26人建築博士生則有28人

#度過監考的方法想像在參加發呆大賽 #跟我同梯的哲學博士生有26人建築博士生則有28人


  之前監考過高普考、地方特考、導遊和領隊人員考試,距上次監考已近四年,最近(2/18)第一次監考碩士班考試。據敝校表示,本次碩士班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來到破萬的1萬624人,為此共開了5個考區(去年高普考報名人數為7萬1284人,共16考區)。


  高普考與碩士班考試除了報考人數、考場分布範圍與考試天數的不同外,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前者主辦單位為考選部,後者則為大學考試入學中心。此兩種差異衍伸包含講習會(高普考為第一天第一堂考試前舉行,並另有講習費;碩士班則為考試前兩天線上會議舉行,無講習費)、飲水(高普考考生可飲水;碩士班則不可飲水)、交卷(高普考考試結束鈴聲響起前皆可交卷;碩士班考試開始後60分鐘可交卷,結束前10分鐘不得交卷)、鉛筆盒/袋(高普考之鉛筆盒/袋需透明;碩士班則無此規定)、監考費(高普考當是領現金;碩士班考試則是考後匯款)等差異。


  本次監考的是「通訊工程系」的碩士班考試,一班共36人報考,上午缺考兩人,下午缺考三人,清一色都是男同學(僅唯二女性)。該碩士班招生名額25人,共496人報考,錄取率5%(不含缺考)。考試共考兩科目,分別為:工程數學(線性代數、機率)和通訊系統。筆者連題目都看不懂,考一般問答題或許還有墨水分數或寫出自己知道的部分。然而,數學問答題不知是否是一翻兩瞪眼,還是推論過程正確但答案不對也算分?總之,比起寫一般問答題的100分鐘,感覺寫數學問答題的100分鐘更折騰,佩服堅持到最後的考生。


  目前全台的通訊工程學系共五所大學(不含科大),分別為:中央、中正、北大、逢甲、元智。中央通訊系最早為電機系的通訊組,2003年獨立為單一科系,目前分為「電通訊」與「資通訊」兩個教學研究組。應用部分,敝校通訊系網站寫到:「近來積極組織研究團隊指導研究生執行 B5G/6G 無線通訊實體層技術、軟體無線電平台之通訊系統實現、低軌道衛星通訊技術、人工智慧於多媒體與物聯網技術、雲端服務與行動計算、嵌入式系統與行動裝置應用設計、以及B5G/6G無線網路等方向之教學開發與整合研究計畫。」就業部分,可服務於通訊元件廠商、積體電路公司、通訊系統廠商、光電元件公司、生化科技公司、遠距醫療公司等。簡單說,通訊無所不在,智慧型手機的發射與接收系統即屬通訊範疇。


  多虧參與碩士班考試,才知道敝校有些「新奇」的系所,如: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聯合招生的資訊管理暨大數據分析類(含企管系、資管系、工業管理研究所,一次筆試即可選填一或多個系所組為就讀志願)。及目前入學管道的多元;除本國人的推甄、考試入學,還有境外生(含港澳生、陸生、外國學生)與新住民等入學方式。


  敝校雖碩班考試報考人數創新高,然而,整體大環境還是在減少,以台大為例,碩士班考試僅1.4萬人報考,創5年新低,且理工強人文弱,。以下分享我國高教現況:


  根據去年底教育部出版之《中華民國教育統計》第47期,截至111學年度(2022~2023),我國大專院校學校計126校,學生數計114萬人(較上學年減少6.8萬人),其中博士生計2.9萬人(30歲以上者計1萬3179人(46%),其30歲以上又博六以上者計3613人(27%)),碩士生計17.5萬人。就讀專業以「工程、製造及營建」最多,計23.7萬人,「商業、管理及法律」次之,計21.2萬人,最少為「農業、漁業林業及獸醫」,計1.7萬人。學士畢業生數(110學年)分為三類,分別為人文類4萬830人、社會類8萬2625人、科技類8萬8744人,共計。博士畢業生數則分別為人文類695人、社會類595人、科技類2198人,共計3488人。人數最多為「工程及工程業學門」計709人(20%),次之為「醫藥衛生學門」計277人(8%),「建築及營建工程學門」計86人(2.4%)。以博士畢業人數與博士新生註冊人數(4120)之比可知,博士班肄業者約佔15%。另博士與學士比例為人文類1.7%、社會類0.7%、科技類2.4%;即社會類學士人數遠多於人文類學士,然而,卻較少比例取得博士。


  另專任教師數,大專院校計4.4萬人(較上學年減少1千人),50歲以上者佔63.5%。人數最多為「工程及工程業學門」計6686人(15%),次之為「醫藥衛生學門」計6276人(14%),「建築及營建工程學門」計1156人(2.6%),最少為「安全服務學門」計23人(0.05%)(包含:犯罪預防、犯罪矯治、海域執法、災害防救、交通安全、警察政策、警察學、群眾活動處理、犯罪偵查、警察法規等科目)。兼任教師人數則計4萬1894人。有趣的是,新住民子女學生之父(母)原生地區或國家,前三者為:大陸(12.4萬人佔43.5%)、越南(10.2萬人佔35.7%)及印尼(2.4萬人佔8.5%)。而九年級學生(國三)近視率達76.7%


  報載我國博士生的平均年齡近十年提高2.5歲,111學年已近40歲(39.3歲)。不在講求「讀完書再就業」,而是先工作再唸書,或依邊唸書一邊工作。目前我國有博士學位者約10萬2千人,故僅有84%取得教職(專任+兼任教師),更僅有43%取得專任教職(難怪T大哲學博士有二十幾位在對岸教書)。


  依據內政部統計,全年新生兒13萬5571人(較前年減少3415人),再創新低。佔前年大學畢業人數21萬2199人64%。若依照此比例,等去年新生兒大學時,大專院校學校將少45校,專任教師將少1萬6千人,博士生則將少1256人。


  最後,在少子化、高齡化及AI快速發展的今天,念博士不必然要教書,教書不必然要念到博士,念博士有什麼價值?馬克吐溫曾說:「人最重要的日子有兩天。一個是自己的生日,另一個是了解自己為何而生那一天。」若說任何博士都是哲學博士(Ph.D., Doctor of Philosophy),那麼透過思考而認識自己便是所有博士生甚至人生的功課與必經之路。博士在資格考、第二外語和登期刊論文的限制下,不同於碩士階段,修完學分即著手寫論文;而是修完課後,對該學科有整體、系統的認識後(資格考),並透過寫文章、發表文章(研討會、期刊),逐漸與學術圈接軌,以逐漸聚焦、釐清自身的問題意識。人生有一段時間,能夠獨自拿著火炬,走在人煙稀少的思想道路上,試著去發現、發明「洞穴」外的世界,我想這就是博士的核心價值。


raw-image
raw-image

教育部統計處電子書櫃

活到老學到老 大齡博士增加

2024/3/3

3會員
522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