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修禪定卻沒有智慧同時來調整自己的話,打坐工夫愈深,很可能會發生兩種狀況:一是傲慢、一是忿怒。傲慢是自己覺得了不起,忿怒則是「我正在安靜的狀況裡,你不要碰我,只要稍微讓我心裡不舒服,我馬上就生氣」,這兩種狀況都是因為不會同時運用禪定和智慧的關係。

 禪宗修行人有一句話:「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是指把千條江水都掀動了也無妨,但你若是擾亂或妨礙修道的人,那罪過就很大了。也因此有些修行的人說:「我是個修行的人,你不要擾亂我,因為你擾亂我比擾亂千江水的罪過還要大,我當然是生氣有理!」雖然這句話是用來勉勵大家要愛護修行的人,但是修行的人不能拿它來當成護身符,若是以之做為藉口,那是絕對的錯誤。而我們的護身符,就是「定慧並用」。

#聖嚴法師

raw-image


 為什麼打擾修行人的過失非常大?在修行的過程中,除了無始以來的妄想煩惱會現前之外,覺觀能力也比一般人更敏銳,例如當打坐念佛時,若有人在旁輕聲細聊了一下,修行人的感受就會像在菜市場的吵雜環境一樣,就會開始坐不住。

 所有的凡夫與世間事都一樣,當開始有專業時,開始有點成就時,所受到的攻擊與干擾也會更多,這就是這個世界是處於向下沈淪的時期(減劫),在風口浪尖的是非最多,但不站上去就沒有成功的機會,修行人如果有菩薩弘願,確實需要在「定慧並用」上多下功夫。

 修行不易,請多一點護持與體諒,不同道者不理會其實也很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逸蓮精舍~念佛人的家
10會員
83內容數
念佛人的家,有關念佛修行,逆流而上的點點滴滴。 也會寫一些有關運動健康相關的紀錄。 其他生活中的心得日誌。 註:由於談的佛法心得比較多,不適合營利,所以就暫時以多寫文章就好。
2024/07/31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Thumbnail
2024/07/31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Thumbnail
2024/04/27
念佛之道用功之方 ── 江味農〈復毛敬泉書〉   前言  江味農居士所撰的《金剛經講義》,博採眾長,淵廣圓徹,有如一部佛教百科全書。老居士闡揚般若,又與淨土宗旨相互發明,高揭般若與淨土相輔相成的圓融善巧。
2024/04/27
念佛之道用功之方 ── 江味農〈復毛敬泉書〉   前言  江味農居士所撰的《金剛經講義》,博採眾長,淵廣圓徹,有如一部佛教百科全書。老居士闡揚般若,又與淨土宗旨相互發明,高揭般若與淨土相輔相成的圓融善巧。
2024/03/26
【靈峰宗論】  (問。身心二俱捐捨。將何修入三摩地。寕復別有一身心耶。) (蕅益大師)荅。 執我之心。乃生死根。由此我執。方愛其身。而有身卽是我。離身有我。我大身小。身大我小之四別。若謂身卽是我。萬無肎捨之事。縱妄計捨則斷滅。更無後苦。仍未達此妄計之心。卽是苦本。若謂離身有我。見身多苦。捨令無苦
Thumbnail
2024/03/26
【靈峰宗論】  (問。身心二俱捐捨。將何修入三摩地。寕復別有一身心耶。) (蕅益大師)荅。 執我之心。乃生死根。由此我執。方愛其身。而有身卽是我。離身有我。我大身小。身大我小之四別。若謂身卽是我。萬無肎捨之事。縱妄計捨則斷滅。更無後苦。仍未達此妄計之心。卽是苦本。若謂離身有我。見身多苦。捨令無苦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