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為因應國際機場發展行政院啟動「桃園航空城計畫」,此舉造成後續龐大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非「竹圍里民」莫屬了。由於航空城計畫須徵收3148公頃土地,且竹圍里全區都涵蓋其內,因此幾乎所有里民都需要2024年10月前撤離,逃不過自己住了好多年的家被政府徵收的命運。

竹圍里僅存的一間小7便利商店

因航空城計畫而犧牲的竹圍里......
幾隻小鳥不畏其他人慢慢逼近,依然悠閒地停在騎樓底下;幾個小孩不像住在城市裡的人們害怕交通,依舊開心地在馬路上玩耍。理當人滿為患的鄉道卻如此異常冷清,在一幢幢的屋子底下還整齊放著沙發、小孩子玩的玩具和桌子,像是有一群長輩開心地坐在這喝茶聊天。每棟房子都像是破窗效應這個理論出現前的紐約市,沒有窗戶、沒有門扉,也沒有電錶,只有一塊塊冷冰冰,象徵著孤寂的木板被政府用法槌如同死罪般釘在門口,如果將木板想像成對屋子施以死刑,就可以很好形容為何這一區會如此寧靜了。

雖然房子已不在,但人對於此地的思念永不逝去
走著走著來到了「福海宮」前面,這裡在兩年前廟方就已經將安座遷移至蘆竹了,不過那古樸典雅的飛簷翹角和亭台樓閣都還存在。看著廟宇坐落此處,沉重的心,心裡的緊繃漸漸被如同微風般,無形的力量慢慢化解了。望向旁邊,「竹圍社區發展協會由此進」映入眼簾,旁邊有許多藝術家們創造的壁畫,其中有可愛的貓咪抬著轎子經過河邊,也有小朋友們提著燈籠開心地度過元宵節。
我不清楚我之後會不會再來此地,但在我離開時心中沒什麼波瀾,不是因為冷血無情,只是流淚道別並不適合我自己。

太陽西下,準備騎車離開時的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