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旅遊|City of the Dead,開羅死人城的前身今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死人城是個歷史久遠、擁有豐富人文及文化遺產的地區,它是如此的重要、卻讓許多開羅人避之惟恐不及、政府視其為現代化建設的絆腳石。

這樣一個精彩的地方,如何將它各個面向都寫進文章中、而不至於乏味冗長,甚或讀來有趣,實屬不易。

本文從死人城的歷史、居民組成、生活聚落、拆除危機等面向切入,篇幅較長,但讀完後必定能讓讀者簡要而全面地認識死人城。文末會提及如果想要探索伊斯蘭老城、死人城地區,可以如何著手。

一、簡介

City of the dead、亡者之城、死人城。

聳動的名稱,為第一次聽聞這個地名的人帶來詭譎而不安的感受;近年隨著深入埃及在地文化的旅遊風氣興盛,也有越來越多遊客與Youtuber前往此地探索。

對大部分的開羅人而言,這裡就只是墓園區,但在媒體、外國遊客的渲染下,開羅墓園成為了遊客口中相傳的「死人城」。其占地廣闊,全長近7公里,位於穆卡塔姆山腳下(Mokattam),歷史最早可回溯到公元7世紀,是許多古代權貴、伊斯蘭學者、近代政治家、名人以及開羅居民的安眠之地。

一般家族的墓地通常由四面磚牆圍塑而成,中央是空地,或有提供訪客暫時休憩的半戶外休息區、提供守墓人居住的附屬建物,通往地下室墓穴的入口則用石板封起來,從外面看起來就像是沒有屋頂的小房子;歷史悠久的權貴墓園則深具文化遺產的價值,石碑上常刻有精美的阿拉伯文書法,有些甚至是近乎失傳的珍貴字體。

二、死人城的居民從何而來

活人在死人葬身之地生活,這看似衝突且奇異的聚落生態,其實並非近代才出現。

墓園區的居住活動最早可以回溯至9世紀,最初多為殯葬從業人員(掘墓人、守墓人等)與其家人們;而許多統治者與權貴也在此設立清真寺與宗教學校,因此也有許多宗教學者們在此區活動。

墓園區聚落的人口隨著世紀交替,時而成長、時而減少,直到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大量移入開羅的鄉村人口超過開羅住房的負荷量,許多無法負擔房租的外來人口轉而湧入墓園區居住。

1960年Nasser政府興建Salah Salem高速公路,也迫使許多民眾離開家園、遷往政府在墓園區外圍建造的社會住宅。

至此,墓園區的住宅需求大量增加,原本位於墓園區的住宅供不應求,加上政府管控不力,違章建築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墓園區各處的空地上,甚至拆毀既有的歷史建物,換為新的公寓建築。

而如前述,埃及的家族墓園都由地上的圍牆與地下墓穴構成,有些甚至有供親屬休息的簡易設施,撇除在地下永眠的鄰居,居住環境反而優於市中心狹小、昏暗的租屋處,因此許多人也選擇棲身於廢棄、或自己家族的墓園內。

1960年代後期,政府曾試圖禁止人們於日落後滯留於墓園中,然而無法有效管控。

1992年,開羅大地震造成許多房屋損毀,許多震災災民也選擇住進家族墓園內。

有鑑於墓園區已然形成一個龐大的社區,政府於21世紀開始,為此區域提供水電,人口密集地區更有學校、醫療與郵局等設施。

下方簡短一分鐘的影片,可以一窺北區墓園Qaitbey聚落的生活。

三、地理位置與住宅聚落現況

開羅墓園區大致可依照地理方位分為南、北兩區,北區墓園西側緊鄰伊斯蘭老城區(著名的哈利利市集就座落於此區);墓園區的居住活動已存在15個世紀,然而大部分的住宅單元都是近代才出現的。

歷代的統治者在此區不只建造陵墓,更設立包含清真寺、蘇菲派修道院、慈善服務設施等複合型建築群,也因此形成了生活聚落。

聳立於清真寺對街的違章高樓層建築

聳立於清真寺對街的違章高樓層建築

歷史久遠的既有聚落主要位於北區墓園、馬木路克時期(Mamluk)的Qaytbay,以及奧圖曼時期旅人記載的南區墓園al-Qadiriyya街;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大致還有4個聚落形成,許多墓園的聚落都已經跟開羅都市紋理交織融合。

如今,即便在歷史久遠的聚落,也能找到現代建物的身影,甚至有高達12層樓的違章公寓,其陰影壟罩於歷史遺跡之上。

下方為介紹死人城Mamluk時期的重要遺跡的影片:

四、蝸居於墳墓的人們,與他們的未來

以墳場為家的居民,其實只佔了死人城居民總數的一小部份。

然而這景象太過奇異、衝突,許多網路照片、影片與媒體報導,都奮力的著墨墳場的居民的處境,使這群墳場的居民成為開羅人口爆炸的證據與象徵,甚至錯誤的以為死人城的居民都以墳墓為家。

不論墳場居民實際上的生活狀況如何,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都處於社會底層,且充滿不確定性;2020年開始,政府計劃興建連接舊市區與新首都的高速公路,也希望能整頓開羅墓園區,以觀光為導向,在此區建造大型公園、旅館與博物館,最初的提案希望將墓園全部移除,遭受抗議之後,目前減少到墓園總面積的25%。

墳場的遷移,意味著住在這的貧困家庭將失去棲身之地,而一直在墓園生活和工作,依靠微薄薪水與親屬的施捨來維持生計的人,也將失去生存手段。

五、吞噬歷史的「開羅現代化」

為了興建舊市區連接新首都的高架高速公路,近2600座墓地被推土機夷為平地。

政府表示拆除計畫皆有經過審慎的考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的開羅人文遺產都不會受到損害,而移除貧民窟則對都市發展、公眾利益有正向的意義。

然而,開羅墓園區內橫跨15個世紀的珍貴古蹟遺產,一直未受到政府單位的重視;文化遺產保護者認為除了已登錄的古蹟,還有更多歷史陵墓尚未被發現與登記,這些遺珠之憾都可能在盲目地拆除中被犧牲。

2020年開始的拆除行動,在社群媒體上引發了憤怒與抗議。

例如政府原先決定拆除塔哈‧胡賽因 (Taha Hussein)的墳墓,他是20世紀深具影響力的作家,有「阿拉伯文學院長」之稱,以便在該地點建造天橋。此舉引起多方人士的抗議,因為根據埃及的國際承諾,計劃中的城市發展項目必須要保護珍貴的世界遺產。

最終政府取消塔哈墳墓的拆除計畫,但其周圍墳墓皆已變為道路,塔哈的墳墓成為新建天橋下的一座孤島。

除了歷史遺跡,許多一般民眾的家族墓園也都被迫遷移。

接到遷移通知的民眾別無選擇,只能開始挖掘地底下的親人遺骸,重新包裹,送往政府在沙漠中指定的新墓地;如果選擇陳情、拒絕遷移,家族墓園可能直接被夷為平地。

六、死人城的歷史文物保存

在同一個地區,可以找到跨越15個世紀的建築文物,從久遠的Ikhshidid 王朝(935-969 AD)、Fatimid 時期(969-1174 AD)、AYYUBID 時期 (1175-1250 AD)開始,歷經強盛的MAMLUK 時期 (1250-1517 AD)、OTTOMAN 時期 (1517-1805 AD)、MUHAMMAD ALI 時期 (1805-1952 AD),儼然是一個大型的露天博物館,而且迄今仍在被使用。

Mausoleum of sultan al-Zahir Abu Saeed Qansouh al-Ashrafi (15th century) photo by@mo2men.qwer

Mausoleum of sultan al-Zahir Abu Saeed Qansouh al-Ashrafi (15th century) photo by@mo2men.qwer

在拆除開始進行後,為了盡可能地搶救珍貴的文物,由歷史學家、建築師、文物保存單位及文化遺產愛好者每週都會組織一次前往死亡之城的巡視,拍照記錄破壞場景,並在廢墟中篩選,尋找散落的墓碑碎塊和具有歷史意義的碎片。

許多團隊盡力保存開羅墓園的珍貴古蹟,有些則盡力推動歷史建築的修復、促進當地聚落的活化,盼望能為這個獨特且迷人的社群注入新生命。

保存地方的記憶,也希望能將其繼續傳遞給後代。

七、如何探索死人城、伊斯蘭老城區

Mosque- Madrassa of Sultan Ghoury Photo by @reem_borhan

Mosque- Madrassa of Sultan Ghoury Photo by @reem_borhan

死人城與伊斯蘭老城區,無疑的充滿了迷人的歷史古蹟,每個轉角都有故事。

伊斯蘭老城過去曾有輝煌的時期,但如今只剩下窮人居住,變成開羅的落後地區,甚至與貧民窟畫上等號;走在髒亂、崎嶇的路上,加上未妥善處理的垃圾氣味,其實不是讓人可以輕鬆探索的地區。

死人城的外圍和開羅都市交會,有許多居民活動,基本上治安不差;至於死人城的深處,雖然筆者沒有親自探索過,但不建議自行前往。

雖然並無資料顯示墓園區的治安有明顯問題,然而死人城深處的居民可能多屬於社會邊陲、或者宗教道德觀念低落,加上埃及經濟嚴重的惡化,是連埃及人都會盡量避免前往的地區(平常沒事也不會往墳墓跑)。如果真的要前往,建議要找死人城的當地人帶路。

雖然自己參觀死人城是可行的,但沒有當地導覽帶路、介紹,很可能落的走馬看花,錯過很多精彩的古蹟與故事。因此推薦以下兩個參觀當地的管道:

MASQhttps://www.facebook.com/MaqadQaitbey

由ARCHiNOS Architecture主導,致力於Mamluk時期古蹟的修復、北區死人城Qaitbey社群的文化保存、推廣在地產業與文創,並不定時舉辦文藝活動、步行導覽。

筆者參加過一次MASQ主辦的步行團,同一天搭配在地的文創市集活動,又可深入當地平常不能進入的景點,是很棒的體驗。

Walk like an Egyptianhttps://www.facebook.com/Walk.Like.An.Egyptian.Page

藉由步行的方式,帶旅人認識老開羅的魅力、歷史與古蹟,每月不定時舉辦不同路線的步行活動,活動時間大約1~1.5小時,路線包含死人城與伊斯蘭老城區等。


🐪更多雪莉思的文章,都在「埃及生活記事」
🌵本沙龍文章未經本人許可,請勿轉載。(轉載不可全文轉貼,並需註明出處。)

嗨,我是Sherry :)

2023年與我的埃及伴侶移居開羅,開始撰寫關於埃及的文章,希望透過我的文字,能帶您一起認識、探索金字塔以外的埃及。

更即時的埃及生活點滴、日常照片,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KAI_LUO_A_YI


參考資料來源: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City_of_the_Dead_%28Cairo%29

2)https://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65697835

3)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menasource/egypt-city-of-the-dead-sisi/

4)https://www.thenationalnews.com/mena/egypt/2023/04/19/tomb-of-egyptian-author-taha-hussein-damaged-by-building-work/

5)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3/sep/11/egypt-saudi-arabia-megacity-human-cost

6)https://www.thenationalnews.com/mena/egypt/2022/09/01/demolition-of-famed-egyptian-writer-taha-husseins-tomb-appears-imminent/

7)https://whc.unesco.org/en/list/89/

8)https://egyptianstreets.com/2021/09/13/a-morbid-lifeline-cairos-city-of-the-dea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mma Tsai-avatar-img
2024/05/29
感覺過於神秘ㄟ,前面看還覺得 OK ,後面就讓我有點不敢獨自探索了,畢竟也不知往深處走去會否安全。 但是「死人城」乍聽乍看真的是個既神秘又恐怖的名稱。
雪莉思 Sher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29
Emma Tsai 有機會來的話,可以在外圍靠近商業活動、住宅的地方探索~「死人城」不曉得最開始是誰取的,真的是個很神祕又很帥的名稱 ;)
築夢人-avatar-img
2024/04/01
居民的處境,都是因為環境所造成。再加上當局政府做事毫無章法和規劃,搞得開羅都不像開羅了。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4/04/01
非常感謝雪莉思為讀者寫了這麼詳盡的文章。城市開發與古物保護永遠是各國難解的問題,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端倪。那個12層樓的違章公寓實在不可置信。
avatar-img
開羅小日子
139會員
110內容數
埃及文化觀察與異國日常散文,穿插旅遊與時事,帶你發現這個混亂又迷人的國度背後的故事。
開羅小日子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2025 年 7 月即將正式開幕的大埃及博物館(GEM),自試營運以來就備受期待。這次趁好友來訪,親自造訪 GEM,選擇參加館方的英文導覽,意外收穫一場精彩絕倫的知識饗宴。文末也整理了購票、時間安排與餐飲等參觀小建議,給未來想前往的你一點實用參考。
Thumbnail
2025/04/11
2025 年 7 月即將正式開幕的大埃及博物館(GEM),自試營運以來就備受期待。這次趁好友來訪,親自造訪 GEM,選擇參加館方的英文導覽,意外收穫一場精彩絕倫的知識饗宴。文末也整理了購票、時間安排與餐飲等參觀小建議,給未來想前往的你一點實用參考。
Thumbnail
2025/03/28
從開羅出發怎麼玩亞歷山大最順?本篇整理交通建議、行程安排與景點動線,附小提醒不踩雷,帶你輕鬆探索這座融合古文明與海港風情的城市。
Thumbnail
2025/03/28
從開羅出發怎麼玩亞歷山大最順?本篇整理交通建議、行程安排與景點動線,附小提醒不踩雷,帶你輕鬆探索這座融合古文明與海港風情的城市。
Thumbnail
2025/03/14
想探索開羅近郊的沙漠秘境?本篇分享法尤姆綠洲與鯨魚谷二日遊行程,包含交通、住宿推薦、必看景點與實用建議,帶你體驗不一樣的埃及風景。
Thumbnail
2025/03/14
想探索開羅近郊的沙漠秘境?本篇分享法尤姆綠洲與鯨魚谷二日遊行程,包含交通、住宿推薦、必看景點與實用建議,帶你體驗不一樣的埃及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埃武拉古城位於葡萄牙,以其古老的教堂和豐富的歷史而聞名。其中,人骨教堂更是吸引眾人的焦點,蘊含宗教寓意和對死亡的省思。還有葡萄牙唯一的羅馬神殿,和葡萄牙最大的中世紀教堂。來埃武拉可以體會中世紀氛圍。
Thumbnail
埃武拉古城位於葡萄牙,以其古老的教堂和豐富的歷史而聞名。其中,人骨教堂更是吸引眾人的焦點,蘊含宗教寓意和對死亡的省思。還有葡萄牙唯一的羅馬神殿,和葡萄牙最大的中世紀教堂。來埃武拉可以體會中世紀氛圍。
Thumbnail
迦勒底城消失,巴比倫化為塵土,埃及變成一塊貧瘠的土地,西西里曾有160個繁榮的城市,但在西元零年之前成為廢墟,最後變成沙漠,儘管人類付出勞力、善用巧思、祈求禱告與意圖改變。 但這一切仍然發生,就像日落之後黑夜來臨般自然,證明人類對於自己所有成果與模式一定有不知道的事。 而那個未知數一定極為致命..
Thumbnail
迦勒底城消失,巴比倫化為塵土,埃及變成一塊貧瘠的土地,西西里曾有160個繁榮的城市,但在西元零年之前成為廢墟,最後變成沙漠,儘管人類付出勞力、善用巧思、祈求禱告與意圖改變。 但這一切仍然發生,就像日落之後黑夜來臨般自然,證明人類對於自己所有成果與模式一定有不知道的事。 而那個未知數一定極為致命..
Thumbnail
死人城是個歷史久遠、擁有豐富人文及文化遺產的地區,它是如此的重要、卻讓許多開羅人避之惟恐不及、政府視其為現代化建設的絆腳石。
Thumbnail
死人城是個歷史久遠、擁有豐富人文及文化遺產的地區,它是如此的重要、卻讓許多開羅人避之惟恐不及、政府視其為現代化建設的絆腳石。
Thumbnail
古老又商業化繁榮的城市,壯觀的主教堂...。
Thumbnail
古老又商業化繁榮的城市,壯觀的主教堂...。
Thumbnail
踏入令我興奮不已的博物館,埃及博物館,誰能想到自己有機會來到~心裏大聲尖叫 法老外棺、石碑、大量陪葬品,ㄧ個人的旅行是可以看整天,慢慢欣賞古文明。除了某些限定區域。在這裡,遊客可以近距離觀賞許多展品,盡情沉浸其中。
Thumbnail
踏入令我興奮不已的博物館,埃及博物館,誰能想到自己有機會來到~心裏大聲尖叫 法老外棺、石碑、大量陪葬品,ㄧ個人的旅行是可以看整天,慢慢欣賞古文明。除了某些限定區域。在這裡,遊客可以近距離觀賞許多展品,盡情沉浸其中。
Thumbnail
沒來過盧克索神殿,別說你來過埃及 我覺得這句話套用在所有埃及的景點 每個神殿、法老王陵墓、沙漠、市集、遊輪、都是不能錯過的 方尖碑 盧克索神殿位於市區中央 神廟大門口就看得到方尖碑 方尖碑是埃及古代常見的一種紀念碑 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 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尖錐狀 四邊雕刻
Thumbnail
沒來過盧克索神殿,別說你來過埃及 我覺得這句話套用在所有埃及的景點 每個神殿、法老王陵墓、沙漠、市集、遊輪、都是不能錯過的 方尖碑 盧克索神殿位於市區中央 神廟大門口就看得到方尖碑 方尖碑是埃及古代常見的一種紀念碑 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 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尖錐狀 四邊雕刻
Thumbnail
在埃及的每一天都是讚嘆 埃及的金字塔跟人面獅身是最最最重要也最期待的景點 一大早就搭車來到這個景點 遠遠看到金字塔跟人面獅身慢慢出現 遊覽車上就一陣騷動 大家忍不住驚呼,猛拍照 下車走到金字塔下 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那種只出現在電影或紀錄片的場景 我竟然可以置身其中 感動到很想
Thumbnail
在埃及的每一天都是讚嘆 埃及的金字塔跟人面獅身是最最最重要也最期待的景點 一大早就搭車來到這個景點 遠遠看到金字塔跟人面獅身慢慢出現 遊覽車上就一陣騷動 大家忍不住驚呼,猛拍照 下車走到金字塔下 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那種只出現在電影或紀錄片的場景 我竟然可以置身其中 感動到很想
Thumbnail
艾菲索斯(以弗所)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羅馬古城,是希臘文化跟羅馬時代最繁華的象徵 這座古城的重點非常多,安排兩個小時參觀時間,實在太緊湊 從一進入口,放眼望去,令人讚嘆的古蹟建築,全部都很值得細細欣賞 踩在年代久遠的大理石路上,兩旁保存完整的遺跡,有種穿越到古代的氣息 只
Thumbnail
艾菲索斯(以弗所)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羅馬古城,是希臘文化跟羅馬時代最繁華的象徵 這座古城的重點非常多,安排兩個小時參觀時間,實在太緊湊 從一進入口,放眼望去,令人讚嘆的古蹟建築,全部都很值得細細欣賞 踩在年代久遠的大理石路上,兩旁保存完整的遺跡,有種穿越到古代的氣息 只
Thumbnail
亞歷山大港擁有豐富的古蹟和文化遺產,特別是其亞歷山大國家博物館裡的水下考古展覽。這些古文物沉睡在地中海的海底,由於地震和海平面上升等原因而無法現世。然而,文物的打撈和展示也面臨著考古學及環境學問題。
Thumbnail
亞歷山大港擁有豐富的古蹟和文化遺產,特別是其亞歷山大國家博物館裡的水下考古展覽。這些古文物沉睡在地中海的海底,由於地震和海平面上升等原因而無法現世。然而,文物的打撈和展示也面臨著考古學及環境學問題。
Thumbnail
黑暗的黃沙土下有著太多的未知,而我們旅遊的時間卻是如此的有限..... 即便在離開埃及後,對這塊古老土地的敬佩之情仍然會隨著偶然看到的金字塔照片,或者某一座神廟的影像而再次沸騰翻攪,一旦經歷過埃及便無法從心中抹去--
Thumbnail
黑暗的黃沙土下有著太多的未知,而我們旅遊的時間卻是如此的有限..... 即便在離開埃及後,對這塊古老土地的敬佩之情仍然會隨著偶然看到的金字塔照片,或者某一座神廟的影像而再次沸騰翻攪,一旦經歷過埃及便無法從心中抹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