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靜下來一整天都沒有行程的周末,當然還是有很多任務,這是我的老毛病,每一件任務都想做到最好,以致不管有多少時間,這些任務都會填滿全部可用的時間,而且還是做不完。我當然很希望自己做的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然而也正是這個希望得到認可,以致「達成別人期待」這件事永遠優先於「我的需求」。每到晚上我總是疲累不堪,雖然離職了,但我仍然沒有擺脫跑滾輪的慣性。
怎麼樣可以緊馳有度,過上我夢想般的平衡生活?工作時知道自己盡力了,即便不是胸有成竹,但也是心安理得,知道自己做了該做的,並能夠肯定且喜歡這樣的自己。
我總覺得自己「虛虛的」,那「實實的」又是什麼樣子?一定要做到100分才能有實實的感覺嗎?在虛實之間,是不是有不一樣的視野,去感受與享受中間的過程?
我想到媽媽這一次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媽媽說因為想一次就全部體驗,所以第一次就逼自己走完全程,想當然非常吃力,最後走到腳發炎身體很不舒服。事後媽媽有點懊悔自己的「貪心」,說忘了凡事都有「次第」。
想到媽媽這番話,覺得其中大有深意。「次第」是脫離個人層次的更大視野,是個人狀態在這個情境中最適合的「道」。也像S老師所分享的,帶團體時,如果只專注怎麼處理眼前的人際議題,忘了團體所在的歷程階段,那麼就會忘了重要的關鍵。
以我來說,如果去參加進香,我想好好享受跟媽祖在一起的時光,也想看著台灣人在隨媽祖進香時緊緊相連互助的美好情感,這時候會覺得身在台灣好幸福啊!抱著這樣的初心,那麼是不是走完全程就不是重點,而是每一個瞬間都享受。
所謂的虛與實,也要放在初心與歷程階段來看吧!
四十多歲了,雖然想要做好每件事,但我也希望過著有品質的生活,可以陪伴家人朋友,同時照顧自己。
我常常想到死亡,覺得大多數人的生命就是默默地消逝,即便是再有名的人,死去也如在湖面上激起一陣漣漪而後還是消散。我也想到曾經驗的重大成功/失敗,隨著時間流逝,當初的歡喜/撕心裂肺也如作夢一般不復記憶。讓我心滿意足而沒有留下遺憾的像:握著阿婆的手,全心全意地陪阿婆說話;抱著貓咪,享受彼此的依偎……。細數這些生命瞬間點滴回憶,是這些讓我覺得生命好豐富,是這些讓我覺得我的生命是真實的,而不是作夢般的虛幻。
把注意力放在結果或過程每個瞬間,這樣的思考似乎可以破解「虛」與「實」的對立。虛虛的,是因為我沒有信心可以做得很完美。實實的,是因為這件事我有信心可以做好。如果跳脫這個虛實與結果,即便是虛虛的也無妨,帶著最大的善意與勇氣,就是認真地去體驗、去感受、去觀察這過程,做我當下所知道最好的行動,這樣就會帶來許多真實與豐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