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許多格友都紛紛把自己的作品做成限時閱讀文章或者是限閱文章,也就是必須付費才可以閱讀的文章,看了非常高興。因為這代表他們覺得他們可以走入下一個階段了,利用他們的文章賺錢,而不光是僅僅靠單純的廣告收入。還有另外一些朋友,也把他們的創作包裝成商品,例如明信片或者是課程,打包成為線上的商品、提供格友購買和使用。我覺得這些都是可喜現像。其實只要有看到這個動作,都覺得他們已經進入了下一步,商業化
。也就是從文化有構想開始,到文化創意把想法寫出來,然後再到文化創意產業把寫出來的東西變成商品,賣錢。
我認為麼做是很好的,因為賺了錢了以後就能激勵他們寫更多的文章,如此正向的循環。自然能讓整個創作的工作有更好的發展與前景。這也就是所謂的產業化的一個歷程。當然接下來他們所要面對的就是銷售金額的多寡,也就是我講的,如何養活你自己 ,如果你是要單純靠這個維生的話,每個月達到5萬塊以上的營收,就要去精進各種行銷的手段與技巧才能夠在這個平台中生存。
而本身寫作的目的有些不一樣,寫作的目的其實並不是要去賺錢,而是陪伴大家一起成長的。觀察這個平台是如何盈利,同時也如何能夠讓創作者盈利。現在大致上清楚地,覺得這個模式還是不錯的,相當的有發展的價值。最近也在陸陸續續做比較深入的研究分析,這種經營模式的前瞻性到底是怎樣,如何能夠讓平台與創作者都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是開闢這個"文創漫談"初衷,所以會提建議,給大家做參考與討論,當然建議並不一定是對的,有可能是錯的。這點也需要讓大家多多包涵,並且會盡量用數字會說話的方式來呈現,而不是以這個不好,那個很對,帶情緒性的字眼,做討論。因為這樣的討論,是並不會為整個環境帶來任何的好處。
創作者所要做的是什麼?就是進一步的加強文章的品質,這是最重要的。想想自己在谷歌新聞上露出,其實就是帶有社會責任。怎樣對得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其實就是要扛起 新聞價值與認知。把自己想像成不單純是內心的分享者,而是要想到說的這些話給閱讀者帶來哪些事實,這樣對他們是不是有好處的?用這樣的出發點來看事情,可能很多東西就比較有明確的效果。
我做過雜誌編輯很久,有一個人投稿的文章非常棒,文筆寫的非常好,但是因為他的觀點非常悲觀,甚至討論到人生的生與死觀點,這想死的問題這點在公司強調仁愛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容許的,因為她跟公司的理念完全不相符。所以我們請她調整他的文章,很可惜的她覺得這是她寫出來的,她沒有辦法去調整。她說你只有照刊或者放棄這份文章兩種選擇,後來內部經過討論以後,動用其他的編輯去重新幫她調整過她的文章, 她結論強調那個生死的想法,改變成正向能量的說法,並且將修改後的文章交還給她看,並請她決定是否可以刊登,如果她不想刊登,我們還是尊重不刊登,經過這樣的討論以後,她覺得可以,她的回答是,你們想登就登吧。我覺得這樣的結果很好,是因為這個事情經過充分的討論跟相互的尊重,讓整個事情有圓滿的落幕。其實這也是創作者內心要為她的創作負責的一個表現,你能夠把關你的文章能為閱讀者帶來什麼?若是很明顯的絕對負面,就建議不要發表。
另外一項個人的想法是能夠讓文字有更簡潔更深入的表達是更好的。不過也知道這真的是要靠底蘊。在平台裡面非常欣賞許多格友,他們的文字都是非常洗練、有格調的或者讓人無法模仿,我覺得這是創作者自己必須深入的探討的,你一方面要有自己的個性,同時也要讓自己的個性能夠往上,更加彰顯,更加提升。如何決定,是要靠你自己,如何決定你的獨特,是要靠你自己的獨立判斷。像我的判斷就是要講人話,比較粗淺的語言。讓很多人能夠很快速地接受所談的問題,這樣就可以了。因為溝通才是最重要的。這件事我認為這是我的特點,你當然也可以有你自己的特點,只要你認清你自己的特點並用文字表達就行。
想清楚了這些東西,你自然可以將你自己的特點、優勢打包成某一個房間的創作,或者是某一個商品,打包上架。會鼓勵大家盡量將某一種東西去打包上架。不管是訂閱也好或者是商品也罷。其實它都是一種嘗試,這種嘗試的後面也是代表你們進入商業化、產業界的可能性,正式接受考驗。你的業績是多少就代表商業社會對你的認知在哪裡,但請千萬不要氣餒,因為絕大多數都是不成功的,我必須坦白的講。
其實這沒什麼好忌諱的,因為想想看兩千三百萬個人台灣都可以是創作者,大家都可以創作卻都沒有創作,為什麼就只有你有創作,而且可以賣錢?用這樣的心態去想,自然而然內心的壓力就不會這麼大,只要把它當成是一件事就可以了,而不是這件事情會影響所有事情的成敗,不要自己給自己的壓力這麼大,因為它不值得你有那麼大的壓力,切記 !它不值得你有那麼大的壓力。事實上也沒有。
之所以說那麼多,其實這也是長期以來輔導看過許多文創業者,不管是學生或是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他們一開始都是滿腔熱血,這個也要做,那個也要做,這個也好,那個也好,但是到最後面都是灰頭土臉,回過頭來找我們。然後告訴我們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當時他們都不知道,沒有想像到,其實講白的,他們內心心裡頭都清楚,只是不願意承認這是事實,因為社會的競爭本來就存在這麼嚴酷的考驗。而不是你想怎麼賺錢,錢就怎麼到你手上,必須要有技巧、要有恆心、要堅決的去做別人所不能做的、才有成功的可能。
把商品上架其實就是一個測試,你行不行的概念。沒有要打擊的意思。因為我很清楚知道這件事情不是做旁觀者必須做的,而是你們激勵進入這個平台就是想要嘗試看看能不能賺錢,那為什麼不要嘗試看看呢?第一努力的去做,第二不要有壓力。嘗試看看到底能不能賺錢,至於怎麼做,就看大家各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