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內容有價 | 你賺到錢了嗎? | 平台 | 創作者 | 產業漫談

【文創漫談】內容有價 | 你賺到錢了嗎? | 平台 | 創作者 | 產業漫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內容有價

加入方格子8個月以來,一直都在討論內容有價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事情,站在創作者的立場來看絕對是好事情,不過內容要怎麼有價?從產業的觀點看來,這還需要有人購買你的作品才能夠達到內容有價的目的。確實,內容有價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僅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來製作優質的內容,還需要確保這些內容能夠被觀眾所接受和購買。

產業觀點

從產業觀點來看,內容有價,就要讓人願意掏錢買你的作品,這是需要經過市場考驗,同樣一篇文章,有人願意掏錢,有人不願意買單,是取決於閱讀者,而不是創作者,兩者的對價關係成立,才是有價,否則就是無價。先從創作者如何確保內容有價來說。

市場分析與定位

在製作內容之前,創作者應該進行市場分析,了解目標觀眾的需求和喜好。這有助於確定內容的定位,從而更好地迎合觀眾的需求,提高內容的價值。不是發表你想發表的,而是發表閱讀者想看的。當然創作想發表的若同時是閱讀者想看的那是最好的。基本來說就自己發表中做多閱讀者看的就是讀者所需要。

品質與獨特性

優質的內容往往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和粉絲,進而增加收入。因此,創作者應該注重內容的品質和獨特性,努力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提高其競爭力和價值。同樣是寫小說,你的有人愛看,有人不愛看,特點是甚麼很重要,如何獨特到以眼就看出是你的作品,這就要看你的功力與想法。

多元化的收入來源

不僅僅依靠單一的收入來源,創作者應該努力開拓多元化的收入來源,例如廣告、贊助、訂閱制等。這有助於減少收入的不穩定性,提高內容的價值。這是現在平台有提供的機制,先從這裏想如何增加就可以,等到有很多收入的時候,才來個別談分項如何增加。例如廣告約200次的點閱才能換算成NT1塊錢的收入,如何增加點閱人數,就是叟先要思考的。

建立品牌與社群

建立個人品牌和社群是提高內容價值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與粉絲的互動和溝通,創作者可以建立起忠實的粉絲基礎,進而提高內容的曝光度和價值。平台開通沙龍,就是要增加創作者與讀者間的互動,當然現在沙龍間有很多都是創作者間的互動,如何改進道吸引外在來的讀者,是需要創作者思考的。

與平台合作

與知名平台合作是提高內容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與平台的合作,創作者可以獲得更多的曝光和支持,進而提高內容的價值和收入。多參加平台的活動,例如邀稿或業配,當然這要看屬性合不合。

閱讀者

文章是否會吸引人愛看,進而購買文章,這是看有沒有觸動到內心,進而願意掏錢,這是有一個過程的。是否值得,沒有一定標準,但首先要讓閱讀者能找到你的文章,這又是一大堆待討論的事情。要講起來要花許多力氣。

你賺到錢了嗎?

先問自己,參加這平台多久了,花多久時間,在後台數據中你賺到多少錢?這樣值不值得?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網路中的那個"王",但成功了嗎?數字會說話。許多人曬出他的月份報告,單就流量來說,幾百上千,折算成廣告費只有1~5元,何時撐到可領取的1,500。還是要衡量一下。這樣才不會希望越大,失誤越大。

純分享

如果只是純分享,還是會希望越多人看越好,只是就不用折算成"錢"這麼俗的事物來看,自己開心就好,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創作還是很快樂的。不過只談"創作"就是,就不要談"創作有價",這是很現實的。這樣心態會好很多。

avatar-img
普普文創
464會員
3.3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普普文創 的其他內容
提示詞:與AI的對話起點 使用AI的提示詞(Prompt)就像與一位無比博學卻略顯拘謹的對話者交談。你越清楚如何表達需求,AI的回應就越貼近你的期待。然而,隨著使用時間的累積,我們逐漸學會如何精準地「指揮」AI,但也發現了一個問題:若未明確交代細節,AI的回答往往落入一種「最大公約數」的模式——也
AI寫小說,這幾個字聽起來像是科幻故事裡才會出現的場景,然而如今已經變成我們生活中可以實驗、可以討論的現實。我曾經看過有人用AI改寫《紅樓夢》,用現代的方式重新鋪陳經典,也有人試圖讓AI模擬不同風格的文學家,甚至模擬金庸、村上春樹的筆觸。我自己也試過很多方法,有時候覺得寫得不錯,有時候卻又覺得那不過
如何減少惡意留言,其實這個問題已經發生一段時間,作為一個程式設計師,碰到這種問題應該都很有經驗去處理。不過因為每個人使用的程式語言不同,而且現在都是模塊化的管理,所以這次針對這個問題,做討論。我把這個問題丟給 Gimini去處理,他基本上就可以幫我處理到80%以上,剩下的只要能夠丟到系統裡面,去做測
提示詞:與AI的對話起點 使用AI的提示詞(Prompt)就像與一位無比博學卻略顯拘謹的對話者交談。你越清楚如何表達需求,AI的回應就越貼近你的期待。然而,隨著使用時間的累積,我們逐漸學會如何精準地「指揮」AI,但也發現了一個問題:若未明確交代細節,AI的回答往往落入一種「最大公約數」的模式——也
AI寫小說,這幾個字聽起來像是科幻故事裡才會出現的場景,然而如今已經變成我們生活中可以實驗、可以討論的現實。我曾經看過有人用AI改寫《紅樓夢》,用現代的方式重新鋪陳經典,也有人試圖讓AI模擬不同風格的文學家,甚至模擬金庸、村上春樹的筆觸。我自己也試過很多方法,有時候覺得寫得不錯,有時候卻又覺得那不過
如何減少惡意留言,其實這個問題已經發生一段時間,作為一個程式設計師,碰到這種問題應該都很有經驗去處理。不過因為每個人使用的程式語言不同,而且現在都是模塊化的管理,所以這次針對這個問題,做討論。我把這個問題丟給 Gimini去處理,他基本上就可以幫我處理到80%以上,剩下的只要能夠丟到系統裡面,去做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