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瞬間」的最後一句話。】
avatar-img
記憶點

【「生死瞬間」的最後一句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4.04.03的花蓮7級地震,

讓我產生出一種"生死一瞬間"的感受,

自921大地震後,有好久都沒有再次感受到"人類的脆弱",

我很脆弱...即便只是餘震,都讓我驚恐不已,

我很膽小,在地震過後仍然心有餘悸,止不住地發抖著,

這種感受是我內心裡的脆弱? 還是我共感到地震的咆嘯?

這股遲遲揮之不去的能量,讓我停不下這股力量,想將其釋放。

看著周圍的物品一個個倒下,四周劇烈搖晃著,

在那一刻的當下,我知道我逃不了也只能面對,

我突然覺得自己該不會就這樣離開世界了?

剎那間的我,沒有人生跑馬燈走過,

只看著我的手機,想伸手拿起,撥打出我人生的最後一通電話,

告訴我的未婚夫:我愛你。


來不及說出口的那一句表達,

原來是如此的珍貴,

當時的我,除了冒出想和他說最後的我愛你之外,

心裡也覺得慶幸,他不在我身邊,

他人不在臺灣,不需要陪我經歷這一切的驚嚇,

因為他比我還膽小,我擔心他會害怕到受不了,

記得剛和他交往的前兩年間也有發生過幾次滿有感的地震,

那時的地震就發生在半夜裡,似乎二級吧...有點忘了,

畢竟我們都交往十年了,這些記憶也遙遠的有點模糊了呢。


我深刻的記得那一次的地震裡,

他是拔腿就跑,完全沒有理會我,

他直覺反應裡是沒有我的存在,

在地震發生的當下,就頭也不回的把我一個人丟下,

事後的我當然覺得他真是差勁透頂了,

人家說患難見真情,

原來這就是他對我的情,真是令我難過、失望,

然而這樣的一個男人,我幹嘛還繼續跟他在一起。


磨合、交流、無數次的對話之下,

我看見了這個男人行為舉止的背後深藏了許多傷痛,

他的言行,解釋出只有我一個人能懂的明白,

我比自己想像中的還愛著這個讓我情緒波動劇烈的男人,

猶如我們這十年間經歷過的每一次地震,

劇烈搖晃到這一次的深刻,

在生死一瞬間的念頭裡,

腦海裡浮現的竟然不是我的家人,

而是想對他說最後的一句"我永遠愛著你"。


這一次的經歷,我好像被掏空似的,

餘震過後才回過神來的我,

先是立刻與家人報平安,

而後我顫抖的心,打了這通視訊電話給他,

當他接起來的那一刻,

我看見了他的燦笑問我:怎麼了呀?

我說:我好害怕剛剛的地震,然後我想跟你說"我愛你",

他看了新聞後凝重的表情看著我對我說:還好妳沒事,

看來我這次決定回臺灣的選擇是對的,我不想再和妳分隔兩地了,

他接著說:這一次我不會再讓妳一個人,我會陪著妳一起經歷這一切,

我要一直陪在妳身邊、和妳生活在一起,

遠距離的戀愛太辛苦了,我沒辦法接受妳一個人面對所有的事,

這一次我會陪著妳,不會再讓妳一個人。


我記得他曾經和我說過:

如果死亡必得將我們分開的話,我希望是我留下,妳先走,

因為我沒辦法接受妳獨自一人留在這世上,

我承受不了只能看著妳獨活的痛苦,

而我也很有默契地回他說:

當然是你留下,我先走,

因為我要先離開去幫你探路,

這樣我來接你的時候,你就跟著我的方向放心的走穩就好,

就這麼一段曾經的無聊小對話,

在此次地震勾起了我的記憶,

「記憶旅程」的文章就是想留下我曾經的記憶,

有一天,我如果失智、健忘或離開人世了,

能為我深愛的每一個人留有一份我存在過的足跡。


我很慶幸,我還活著,我很珍惜此時、此刻,

因為“我還有明天”,

也還能夠繼續擁有“愛與被愛的”感受,

★我敬愛的每一位生命:

「願這份我個人的記憶旅程,

能將我的每一份感動、深刻的體悟,

傳遞給這世上每一位獨立的個體,

讓自己的人生“不遺憾”。」



avatar-img
記憶點
4會員
23內容數
Hi,我是INFJ人格的Roxanne, 在我的高敏感世界裡, 撰寫出我個人經驗的真實心聲, 用文字分享這份共感。 非常歡迎您能留下您的足跡, 讓我知道您的觀後感受, 我將會持續創作更豐富的內容, 繼續分享。 Welcome to my worl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記憶點 的其他內容
人生不可能永遠順心如意,也不可能內心不起波瀾,我試圖追回內在的平靜感,原來也都是追求不完的,不如將人生放輕鬆點去感受、去體會,就會如同火車過站一樣,一站站的就過去了~ 能夠在任何環境的狀態下感受到"我好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每一處"人格缺陷",其實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的舒適狀態。
寬恕他人並不是不與人計較、不把事件放在心上, 而是自己終於懂了.. 讓自己痛苦的"思維"被建立在什麼樣的過程裡, 在人際關係裡..被騙怎能不心痛? 心痛的是"實情不如自己的預想",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會帶有過去累積的"印象與認知", 組合成自己"預想的標籤"在身上。
對"家"多少都會抱有幻想或"期待", 當期待不如預期中的樣子, 家就是種束縛,被所謂"家的責任"綑綁了一輩子。 歲數增長,不代表"心智年齡"也同步成長。 父母幫孩子二十年,孩子卻承擔父母一輩子? 出生的順序決定了在這個家"擔任的職責?" 年紀小就什麼都不懂?
人生不可能永遠順心如意,也不可能內心不起波瀾,我試圖追回內在的平靜感,原來也都是追求不完的,不如將人生放輕鬆點去感受、去體會,就會如同火車過站一樣,一站站的就過去了~ 能夠在任何環境的狀態下感受到"我好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每一處"人格缺陷",其實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的舒適狀態。
寬恕他人並不是不與人計較、不把事件放在心上, 而是自己終於懂了.. 讓自己痛苦的"思維"被建立在什麼樣的過程裡, 在人際關係裡..被騙怎能不心痛? 心痛的是"實情不如自己的預想",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會帶有過去累積的"印象與認知", 組合成自己"預想的標籤"在身上。
對"家"多少都會抱有幻想或"期待", 當期待不如預期中的樣子, 家就是種束縛,被所謂"家的責任"綑綁了一輩子。 歲數增長,不代表"心智年齡"也同步成長。 父母幫孩子二十年,孩子卻承擔父母一輩子? 出生的順序決定了在這個家"擔任的職責?" 年紀小就什麼都不懂?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