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地上發生了兩件事,聞者心痛不已,不禁讓叮噹想起了「物先腐而後蟲生」這一句話來。如果以形象化去呈現這一句話,想必一定會嚇壞那些對蟲兒有恐懼症的仕女們。不過,物不腐,蟲何生?由是者,各種事物的毀滅往往釀於自身的敗壞,與人無尤。正所謂「求仁在己,禍福在我」!?
剛過去的復活節(Easter),花旗的孩子們一如既往,熱衷享受「尋找復活彩蛋(Easter egg hunt)」的活動,成年信徒則在「復活主日(Resurrection Sunday)」中紀念耶穌復活的意義。這一個重要的紀念日子,除了是西方節日之外,還別具重要的象徵性意義,因為在這一天耶穌戰勝死亡,然後復活,並將世人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可惜對於那一群邪惡的人來說,復活節不單是一個令他們恨之入骨的節日,耶穌的善良和美好更成了他們感受壓力的源頭,於是沒有民意受權的傀儡政府竟大言不慚地宣告將今年的「復活主日」變成「跨性別現形日(Transgender day of Visibility)」,借此歌頌一群到處橫行的「字母兵團」(注)。這些荒唐行徑無非是刻意製造爭端,無情地將人民捲入鬥爭漩渦之中。
無怪乎,國會有議員就着事件,憤怒地公開責罵傀儡拜登(Biden)政府在敬拜撒旦(Satan)。此話擲地有聲,一個政府可以扭曲「復活主日」變成「人妖現形日」,誰説它不就是服務那一位邪惡者?不過更悲哀的是,傀儡拜登不下一次,直諱不介意別人聲稱他是撒旦轉世(Satan reincarnate)。一個甘願將靈魂賣給撒旦的領導者,叮噹除了為花旗搖頭嘆息,還有什麼話可說呢?
有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另一宗發生在英倫蘇格蘭(Scotland)的事件,竟比傀儡拜登政府的所作所為更可恥。事因日前蘇格蘭政府通過了在二零二一年《仇恨犯罪與公共秩序(蘇格蘭)法案(Hate Crime and Public Order(Scotland)Act 2021)》中新修訂的「煽動仇恨罪(incitement to hatred crime)」,內容是涉及因其年齡、殘疾、宗教、性取向、變性或雙性人身分而向他人作出仇恨言論便會被定罪。惡法於二零二四年四月二日正式生效。
新修訂的「煽動仇恨罪」涉及範圍很廣。倘有人在網上發放資訊,觀其言論具有威脅性和辱駡性的話,均被視作意圖煽動仇恨,即便構成犯罪,嚴重者可被重判入獄。此外,犯罪檢控門檻之低叫人乍舌,因為惡法中包含的所謂「侮辱性」行為,只要控方能證明有煽動仇恨的「可能」便可以言入罪。惡法下,所有人要時刻自我審查,以免惹禍上身,此舉等同政府在社會散播白色恐怖,要求人民禁言沒有兩樣。敢問政策是在保護人民,免受歧視,還是為惡者服務,剷除異己?
事實上,叮噹一直不想向漁村居民澆冷水,因為大家滿心歡喜,以為投奔去了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度,殊不知還未意識過來,早已惡夢連連,原來他們只是從一個監獄跳進另一個更大的牢籠而已,叫人看了黯然神傷。
移居的人求適應,尋工作已經不易,更別遑論要花心思來了解西方的敗壞或起來作出任何批判國家的行為,因為寄人籬下,身分尚未確定,就是確定了身分,為了保障自身居住權利,又豈敢主動發聲,伸張正義,挑戰政權的種種不是?此外,大部份漁村家長為了生活,不得不將教育稚子之責託付給一個早已爛透的公立教育制度,在這一種洗腦式扭曲性別教育中成長的漁村子弟,未來將何去何從,無人知曉?
然而近年那些選擇移居英倫、袋鼠國、楓葉國和花旗的漁村人,不斷在外訴諸漁村被獨裁者壓迫之同時,有沒有關心一同活在所謂自由國度的西方人何嘗不是被當權者出賣,早已壓得遍體鱗傷,透不過氣來。環觀各大西方主流國家已經淪陷了,臭名遠播,不斷通過各種惡法來打倒異己,手法與共產獨裁者如出一轍,試問這些西方要員又有何顏面為活在水深火熱的漁村受害者主持公道呢?就是發聲也是何等的軟弱無力。
如今各國政府明目張膽地包庇這些「字母兵團」,相信他們對人類文明的破壞力將遠比中共文革時代的「紅衛兵」厲害千百萬倍,禍延下代更深更廣,因為他們懂得以受害者身分來掠奪一切,博取了同情,不夠,還要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同、支持和膜拜。若有人讓「字母兵團」心生不滿,他們會搬出煽動仇恨的罪名來懲處異己,甚或以更悲慘的手段將別人置諸死地。敢問他們不是在敬拜撒旦,又是誰呢?
一個成年人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既然自身行為引起公眾人士的討論,想必總有一些令人不解和質疑的地方。可惜這一群人一味訴以仇恨言論來禁止別人的討論與批評,問君若非心中有鬼,又或是那一個受害人身分作崇的話,又何須介懷別人的冷嘲熱諷?因為那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經歷被別人譏諷和取笑呢?
誠然今天「我們」這一群世界人民,一起活在同一個大監獄,實在沒有人比誰活得更好、更如意。有的都是大家同舟共濟,互相守望,團結一起抗衡這些看似強大,卻又可憐得很的小學雞。願共勉之!
注:
「字母兵團」乃叮噹賦予以下一群人仕的别稱。
泛指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變性人又稱跨性別(transgender)和酷兒(queer)。「LGBTQ」則是西方對這一群人的字母簡稱。
其中酷兒(Queer)是一個起源不確定的詞,於 16 世紀初進入英語,當時它主要用來表示奇怪、古怪、奇特或古怪。 到了 19 世紀末,它更被通俗地用來指同性吸引的男性。
天父佑花旗 God bless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