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成長股的難處|來自班傑明.葛拉漢的看法

投資成長股的難處|來自班傑明.葛拉漢的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另外,因為持續創作不易,方格子也推出了為創作者設計的廣告分潤計畫。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希望你能點擊一下廣告,這小小的舉動將成為支持我繼續創作的動力。當然,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訂閱與贊助,這會讓我更有動力創作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感謝你的支持!

raw-image

想要挑選一支爆發性的股票是每個投資人的夢想,這就像找到了埋藏的金礦一樣,但老實說,能從中大賺一筆的人並不多,因為投資前有許多要面對的難題。來聽聽證券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的看法吧!了解這些想法,可以讓你在投資的路上少踩一些雷,避免把自己的錢當成賭注。

相較於指數型或分散型投資,成長股投資的關鍵在於「選擇」。也就是要能選中所謂的成長型企業,這種企業的特質是盈餘循環不斷地提高,就算偶爾遭遇經濟衰退的風暴,也能穩穩站著,提供穩定的股利報酬;另一方面是這些企業必須要受到市場的青睞,這樣才能為我們提供長期性的資本增值

當這些成長股的價格剛好合理時,能適時買進的投資者不用說必定能夠獲得很好的績效。當然,有些投資者確實能神準地挑選將來會持續綻放光芒的公司,讓他們的錢像兔子一樣快速繁殖。然而問題是:

是否所有謹慎與理性的投資人都能成功地運用這個策略呢?

成長股投資面臨的3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再細分成三個子問題:

  1. 什麼是成長型企業?
  2. 投資者是否能用可靠的規則發現它們?
  3. 付出多少價格才能使這筆投資成功獲利?

什麼是成長型企業?

首先,關於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成長型企業?常理上,成長型企業應該是那種利潤源源不斷上漲的公司,但企業在營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逆風而使得盈餘停滯,不過隨後會馬上重整旗鼓收復損失,那麼到底要經歷多少次這樣的「循環」才算是合格呢?

如果一家企業在經濟低迷時產生虧損,卻又無法在未來年度收復這些虧損,那它當然不算是成長型企業。可想而知,要能符合上述嚴苛條件的企業只會是少數。更讓人頭疼的是,就算一家企業在過去某個特定的時期表現得很好,我們又怎麼能夠確定它未來會持續下去呢?所以,這就是成長股投資的第一道難題,要找到少數足以穩定預測未來的企業,真的不容易!

投資者是否能用可靠的規則發現它們?

其次,第二個問題是,投資人能否用某種靠譜的方法找到這些成長股呢?從歷史來看,成功的企業往往都會有固定的生命週期

企業通常的生命週期

企業通常的生命週期

  • 它們剛開始通常會經歷一段艱難的奮鬥期,此時企業的營運與財務都不太穩定,公司正在尋找與強化它們的核心業務。
  • 當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同時構建出足夠寬的護城河後,企業將迎來一段穩定繁榮的成長期
  • 最後,在未開闢新的核心業務前,企業往往會面臨到市場飽和的困境,即便企業處在產業的頂峰,成長速度也會大幅放緩。

這時候,選擇成長股的投資人就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

  • 如果他選擇盈餘成長紀錄較短的企業,就有可能面臨該公司是否屬於短暫繁榮的風險。
  • 如果他選擇的是經歷了多個經濟周期依然能夠持續成長的企業,又得擔心它是否即將到達停滯
成長股投資人的兩難。

成長股投資人的兩難。

所以,要在最佳時機搶進成長型企業其實難度超高。這不能只靠數據的統計分析,還要有大量專業研究與商業判斷。要能辨識出這些企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深入研究產業。不但得對行業變化了如指掌,還得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研發能力和投入程度,這包括公司設備的水平、研究人員的能力、以及研究領域的擴展等等。要逐個搞懂這些項目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並不容易,尤其是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的話,隨時都有踩到地雷的風險。所以,個人投資者能不能靠某種可靠的方法發現這些成長型企業,就成了第二個難題。

要付出多少價格才能使這筆投資成功獲利?

最後,第三個問題是,要付出多少價格才能使這筆投資成功獲利,換句話說,要清楚何種價位才算是低於企業的成長潛力。這個問題的難度可能是最大的,怎麼說呢?就算是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他能隨時隨地以任何價位進場嗎?如果不能,他又要怎麼判斷什麼價格才算合理呢?

正因為市場會依據未來的預期成長來定價,所以前景看好的股票自然會價格較高。這時候,投資人要如何確定價格是否太高呢?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絕對的答案。如果你不小心買得太貴,那麼勢必得承擔某些風險,比如未來利潤增長低於預期的風險,如此市場先生對股票的評價可能會轉向悲觀。這樣你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公司盈餘又太少,甚至可能因為市場的悲觀評價而遭受資本損失

另一方面,如果投資人選擇自己有信心的公司,同時努力控制自己避免對未來前景付出過高的價格,倘若這個判斷正確,確實會有利可圖。但你卻有可能很久都等不到那個價格。所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購買價格並不容易,你要不是買得太高,就是等不到好價格。要抓準這個時機,實屬不易,這是投資成長股的第三大難處!

結語

從上面的內容,我們大概可以了解投資成長股前需要解決的難題,投資人如果不能解答這些問題便貿然投資,無疑會面臨較大的投機因素隱藏危險

  • 如果能付出足夠的精力、時間與智慧,真正關心目標企業的營運狀況,
  • 並且用謹慎懷疑的態度檢視可能影響未來的因素,
  • 再加上像精明的商人一樣審慎考慮購買價格,

那麼確實「有可能」會獲得成功,這樣可以算是成長股「投資」。但如果做不到上述程度,這便只是在「投資」的假象下,被市場上的熱門股所吸引,對熱門股的熱情完全掩蓋了自己的判斷力,這其實是在進行成長股「投機」。當然,有些人確實能夠以較高的價格進行成長股投資,特別是在整體市場非常興奮的時候,但葛拉漢認為,即使在強大的市場優勢下,投資人為此付出的溢價最好不要超過其價值的20%,否則將很容易落入危險的投機陷阱之中。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一點幫助,請幫我點愛心並歡迎追蹤,這將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如果覺得內容不錯,也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知道,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好喔。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成為我的付費訂閱者。這不只是對我創作的支持,更讓我有資源持續深入研究與整理這些知識,讓內容更完整、更有價值。
💼 方格子付費訂閱專區👉每月餵食寫作方案

參考資料:證券分析,作者:班傑明.葛拉漢、大衛.陶德

avatar-img
財商有點難,小新幫你變簡單
142會員
121內容數
我喜歡閱讀,也喜歡在閱讀中和自己對話。開設這個沙龍,是希望能把讀書時的一些想法、感受記錄下來。對我來說,寫下來的那一刻,才是真正消化、理解內容的開始。而這些記錄,也許有機會跟大家分享,聊聊彼此的觀點、交換閱讀的樂趣——如果剛好對你也有點幫助,那就更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投資該看大環境,還是專心挑公司?宏觀預測 vs 價值投資,到底哪一種才是王道?本文用白話帶你搞懂兩種投資風格的差別,還有投資大師怎麼看這場思維對決,幫你釐清方向、找到自己的投資節奏!
本文要帶你輕鬆掌握財務比率的核心概念!打開年報時,別再只看單一數字,關鍵在於「比一比」!財務比率就像公司的健康檢查表,幫助投資人快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內文介紹獲利能力、現金流量與槓桿程度三大面向,拆解各種利潤比率、現金流量、槓桿度等重要指標,讓你看懂公司是否有賺錢、現金流是否足夠、運用槓桿的能力!
本文要帶你輕鬆掌握財務比率的核心概念!打開年報時,別再只看單一數字,關鍵在於「比一比」!財務比率就像公司的健康檢查表,幫助投資人快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內文會介紹財務結構、償債能力與經營能力三大面向,讓你看懂公司資金運用是否穩健、短期還債能力是否足夠、資產是否運作高效!
投資該看大環境,還是專心挑公司?宏觀預測 vs 價值投資,到底哪一種才是王道?本文用白話帶你搞懂兩種投資風格的差別,還有投資大師怎麼看這場思維對決,幫你釐清方向、找到自己的投資節奏!
本文要帶你輕鬆掌握財務比率的核心概念!打開年報時,別再只看單一數字,關鍵在於「比一比」!財務比率就像公司的健康檢查表,幫助投資人快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內文介紹獲利能力、現金流量與槓桿程度三大面向,拆解各種利潤比率、現金流量、槓桿度等重要指標,讓你看懂公司是否有賺錢、現金流是否足夠、運用槓桿的能力!
本文要帶你輕鬆掌握財務比率的核心概念!打開年報時,別再只看單一數字,關鍵在於「比一比」!財務比率就像公司的健康檢查表,幫助投資人快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內文會介紹財務結構、償債能力與經營能力三大面向,讓你看懂公司資金運用是否穩健、短期還債能力是否足夠、資產是否運作高效!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