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哈囉,大家好,我是小新。上篇文章:讀懂這些財務比率,避免踩雷,投資更安心!(上)|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我們介紹了前三種財務比率,今天接著介紹後面三種比率,獲利能力、現金流量與槓桿程度。請放心,我們同樣會用盡可能簡單的方式讓你弄懂,下面就直接開始囉!
獲利能力|公司賺錢能力好不好?
首先,我們要進入到大家最關心、也最愛看的部分—公司的獲利能力。畢竟,說穿了,投資人最在意的就是:
「這家公司到底有沒有賺錢?我把錢投進去,到底有沒有賺頭?」而且很多時候,這些獲利指標也會直接影響股價,因為獲利就是公司的基本面。這部分總共有四項指標,分別是:資產報酬率、權益報酬率、純益率與每股盈餘。

資產報酬率(ROA)。
首先是,資產報酬率(ROA)。這個比率的公式是:
[本期淨利 + 利息費用 × (1-稅率)] ÷ 平均總資產。
簡單來說,它就是在看公司手上的所有資產,賺錢的能力。因為公司營運除了股東出資外,還會借錢來做生意,所以這個比率要把股東與債權人的報酬通通算進來。對股東而言,他們所能分享的報酬就是公司的淨利;對債權人而言,他們能獲取的報酬就是利息的部份。數字越高,代表公司每投入1元資產,能創造越多的報酬。如果這個比率下降了,就要注意是不是:資產沒有效率地被利用、投資報酬變差或成本控管出了問題。

權益報酬率(ROE)。
第二項是權益報酬率(ROE)。這個比率很簡單,公式是:
本期淨利 ÷ 平均權益總額。
它透露什麼呢?就是幫你檢查股東投入的錢,可以賺多少回來。權益報酬率越高,表示:公司幫股東創造的報酬率越好、資金運用效率高。這時股東當然會笑呵呵。反過來,如果數值低,可能代表公司賺錢能力普通,或者資本結構需要調整,也就是多加點負債槓桿來增加淨利。

純益率。
第三項是純益率,這個比率又叫本期淨利率,公式是:
本期淨利 ÷ 銷貨收入淨額。
簡單來說,它就是告訴你:「公司賣出的每1元商品,到最後真正賺到的錢有多少?」純益率越高、越穩定,當然越好,代表公司商品的利潤很高。但如果某一期純益率突然暴衝或暴跌,就要注意了,可能是有一次性收益或突發虧損,像是資產減損、訴訟賠償、特殊投資收益等等,所以記得查清楚原因。

每股盈餘(EPS)。
第四項是每股盈餘(EPS)。這個指標幾乎是所有股民每天都在看的數字,它的公式是:
(本期淨利 - 特別股股利) ÷ 普通股流通在外加權平均股數。
它的意思就是:「每一股普通股,到底賺了多少錢?」因為特別股股東通常可以先分錢,所以要先扣掉特別股股利。EPS 越高,通常代表公司賺得多,股價也通常會被帶動上來。但要提醒一下,單看EPS沒有太大意義,最好搭配其他指標一起看,像是本益比(P/E Ratio),才知道現在股價是不是被高估或低估。
⚠️ 如果您剛好有語言學習或閱讀書籍的購買需求,可以參考以下網站:
👍如果你有考慮語言課程,可以參考:https://tinyurl.com/2addcwok
👍如果你需要英語學習資源,可以參考:https://tinyurl.com/24o8efm5
👍如果你想要找書,可以參考:https://tinyurl.com/2ad9v9tn
現金流量|現金流穩不穩?

3項重要的現金流量比率。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的是現金流量相關的比率。這幾個比率,很多人平常不太會注意,但其實超級重要!因為再會賺、再多帳面獲利,如果沒有「現金」進來,公司還是會倒掉。現金流量對公司來說,就像血液對人類、汽油對車輛,沒了它,運作就會停擺。這裡有三個重要比率,分別是現金流量比率、現金流量允當比率與現金再投資比率,一起來認識一下。

現金流量比率。
第一項是現金流量比率。它的公式是: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 ÷ 流動負債。
它在看什麼呢?就是公司靠本業賺的現金,夠不夠應付短期負債。
- 比率 >100% → 代表公司賺的現金足以支付短期負債,財務狀況比較穩健。
- 比率 <100% → 代表公司現金流不足,可能得靠借錢或其他方式來還短期債務,風險會比較大。
這個比率比傳統的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更有參考價值,因為它反映的是真正的現金流動狀況,不是帳面數字。

現金流量允當比率。
第二項是現金流量允當比率。公式是:
最近5年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 ÷ 最近5年 (資本支出 + 存貨增加額 + 現金股利)。
它的概念是:「過去五年,公司靠本業賺進來的現金,夠不夠支應公司過去5年的大筆的現金支出?」這些支出包括:買設備、蓋廠房等資本支出、購買存貨以及發放現金股利。我們可以發現,這項比率所跨越的時間維度比較長。著眼於判斷公司長期的現金流是否允當。
- 如果比率 >100%,表示長期而言,公司靠自己營運賺來的錢就能支付這些支出,現金流妥妥的。
- 如果比率 <100%,表示公司可能需要額外舉債或籌資,自體造血能力不足。

現金再投資比率。
第三項是現金再投資比率。這個比率的公式稍微長一點,是: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 - 現金股利) ÷ (固定資產毛額 + 長期投資 + 其他非流動資產 + 營運資金)。
簡單來說,它是在看:「公司營業賺的現金,扣掉發給股東的股利後,還能有多少錢留下來再投入投資與營運?」比率越高表示,公司手上的現金再投資能力越強,這代表公司不只會分紅,還有餘力去擴張、投資未來。這個比率能達到10%以上就很不錯了,如果連10%都沒有,表示公司可能連這些「種子錢」都捉襟見肘,未來的成長性可能會受限。
槓桿度|槓桿會不會太高?

槓桿。
最後,我們來聊聊槓桿度這個面向。講到「槓桿」,你可以想像成翹翹板或槓桿原理,就是用一個小支點,去放大另一邊的力量,以撐起更重的物體。在公司經營的世界裡,槓桿的意思就是用某些固定成本或固定費用,來放大利潤的波動。這裡有兩個重點指標,分別是營運槓桿度與財務槓桿度。

營運槓桿度。
首先,營運槓桿度的公式是:
(銷貨收入淨額 - 變動成本) ÷ (銷貨收入淨額 - 變動成本 - 固定成本)。
這個公式看起來好像很複雜,但我們靜下心來仔細看看,分子其實是隨著數量變動的利潤,而分母其實就是營業利益。營運槓桿度在看什麼呢?它告訴我們,公司的固定成本結構會如何影響利潤的波動。如果固定成本越高→分母會越小→營運槓桿度則越大 → 利潤變動會被「放大」。換句話說,在收入大於變動成本的前提下:
- 如果銷量增加 1% → 利潤會增加超過 1%。
- 但如果銷量下滑 1% → 利潤也會下滑得更嚴重。
簡單來說,營運槓桿度 > 1 時,公司就處在「高風險、高報酬」的模式。但你要理解:
這並不代表高風險一定會得到高報酬,而是高風險會使得報酬的波動程度加大,你有機會得到高報酬,也有機會得到高損失。
因此,槓桿這項工具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重點是,你要知道:這家公司平常的營收波動大不大?如果產業本身很穩定(例如公用事業),高營運槓桿也許OK。但如果是景氣循環股,一直開槓桿就像是在玩刀,賺的時候很帥氣,虧的時候則會很痛。

財務槓桿度。
接著是財務槓桿度。公式是:
營業利益 ÷ (營業利益 - 利息費用)。
這個指標看的就是公司舉債對利潤波動的影響程度。簡單地說,當公司有借錢 → 每年就要付利息費用。利息費用在某個舉債金額內,也可以算是一種固定費用。利息就如同營運槓桿中的固定成本一樣,財務槓桿度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公司的利息費用結構會如何影響利潤的波動。舉債這個動作,就是財務槓桿的「支點」。當財務槓桿度 > 1 時→ 表示公司有借錢要付利息。同樣地,在營業利益大於利息費用的前提下:
- 當公司營業收入成長時 → 利潤的成長幅度也會被放大。
- 但當營業收入下滑時 → 利潤縮水的速度也會更快。
如果公司營收本來就很穩定,那借點錢來擴大規模沒有問題。但如果公司的營收本來就大起大落,還背一屁股債,那萬一市場不好,還債付息的壓力就會直接壓垮它。
最後再提醒一下,所有今天講到的財務比率,
- 其實沒有單獨看就能下結論的指標。
- 必須要綜合比對:將不同指標交叉參考。
- 同一產業間比較與觀察公司自身的歷史趨勢。
這樣,才能看出一家公司真正的經營狀況與潛在風險。希望在看懂這些比率後,能讓大家未來的投資之路更加順遂。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成為我的付費訂閱者。這不只是對我創作的支持,更讓我有資源持續深入研究與整理這些知識,讓內容更完整、更有價值。
💼 方格子付費訂閱專區👉每月餵食寫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