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美國的一面鏡子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這本《古巴》是二〇二二年年獲得普立茲歷史獎的巨作。我對古巴歷史認識甚微,大概就是知道卡斯楚、豬玀灣事件和古巴飛彈危機的程度而已。原本很擔心以我淺薄的知識,這本磚塊書(接近六百頁)會啃得很辛苦,沒想到卻出乎意料地好看。作者艾達.費瑞出生於古巴,爾後隨母親到來到美國並在那長大成人。這樣的兩面背景,讓她撥爬古巴錯綜複雜的歷史糾葛時特別有說服力。以下聊些小心得。

【被奴役的歷史】

本書所書寫的古巴歷史是從古巴被哥倫布「發現」開始的。當然,早在此前古巴就存在了。荒謬的是,哥倫布一開始還以為他來到了日本,後來又修正成契丹,即中國內陸。直到去世,他都沒有承認古巴僅僅是古巴這個事實。

跟許多南美國家一樣,歐洲的「發現」對古巴來說是苦痛的開端。雖然當地原住民曾激烈抵抗,但終究是不敵船堅砲利。一名叫哈圖伊的酋長在被處決時甚至表示如果天堂有西班牙人,那他寧願下地獄。很快地,古巴就步入被殖民的命運,成為西班牙的屬地。

死後寧願去地獄也不想到天堂的泰諾族領袖哈圖伊(截自《古巴》)

死後寧願去地獄也不想到天堂的泰諾族領袖哈圖伊(截自《古巴》)

殖民的後果是毀滅性的。征服者強迫原住民去開墾,以滿足自己的經濟利益。與此同時,從歐洲帶來的病菌也蹂躪了當地居民。在過度勞作、饑荒與疾病的加乘下,古巴原住民在被殖民的短短幾十年間就減少了百分之九十五。

覬覦古巴的不只西班牙,還有英國。一七六二年,野心勃勃的不列顛帝國打跑了西班牙人,成為這塊土地的新主人。英國廢除了西班牙的稅收制度,並透過引進大批奴隸,開始大力發展製糖業。英國的統治確立了古巴對製糖業的依賴,進而種下這座島嶼的經濟極度依賴單一產業的濫觴。

英國的統治只維持不到一年。一七六三年,英國放棄古巴,作為交換,西班牙將佛羅里達割讓給英國。西班牙再次成為古巴的主人,看似改變了什麼,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變。甚至由於糖業的發展,奴役力道更加變本加厲。為了強迫奴隸工作,各種體罰與虐待無所不在。比方說,有人被處以稱作「德比的一管」的懲罰,指的是讓奴隸吃另一名奴隸的排泄物。還有人被鎖在雞舍,讓雞狠狠啄死。

除了經濟依賴與奴隸迫害,殖民還導致了古巴的種族矛盾問題。歐洲殖民者為了勞動力引進大量奴隸到古巴,而他們大多是來自非洲的黑人。舉例來說,光在英國占領的短短一年內,就在哈瓦那(古巴首都)引進超過三千名非洲俘虜。此後,黑與白的矛盾便一直存在在這座島嶼上。

種植園中的奴隸(截自《古巴》)

種植園中的奴隸(截自《古巴》)

【未盡的革命】

作為殖民地,古巴自然走上許多受壓迫之地的必然道路:革命。不意外地,許多革命都是由黑人領導,希望讓奴隸重獲自由。對這些反叛者,西班牙總是大力壓制。比如一名叫荷西.安東尼奧.阿蓬特的反抗運動領導人被吊死後,頭還被插在長矛上示眾。

一八六八年,一名叫卡洛斯.曼努埃爾.賽斯佩德斯的奴隸主站了出來,解放了種植園中的奴隸,開啟了「第一次古巴獨立戰爭」。這場革命綿延了十年,因此又稱「十年戰爭」。雖然最終未能成功,但可說正式點燃了古巴的反抗火苗。

卡洛斯.曼努埃爾.賽斯佩德斯(截自《古巴》)

卡洛斯.曼努埃爾.賽斯佩德斯(截自《古巴》)

十八個月後,第二次革命開始,史稱「小戰爭」。雖然由於西班牙政府將這次革命操作成種族戰爭,導致被分化的古巴人民再次革命失敗。但這兩場戰爭已經預示了奴隸制難以持續。一八八〇年,西班牙政府廢除了奴隸制。

此時,獨立的浪潮已經難以消退。在這裡,勢必得提到被古巴認為是民族英雄的荷西.馬蒂。 父親是西班牙人的他早早開始參與革命。一八九二年,流亡美國的他創辦了一份名為《愛國報》和一個名為「古巴革命黨」的政黨。他想像的古巴是一個超越種族的存在,不是白人或黑人,只是古巴人的共和國。一八九五年,他回到古巴帶領獨立戰爭卻不幸喪生。然而,此時革命之火已熊熊點燃。

荷西.馬蒂(截自《古巴》)

荷西.馬蒂(截自《古巴》)

一八九九八年,古巴終於贏來眾人期待已久的獨立。然而,這場獨立由於美國介入變得很不純粹,這點我們下段再談。總之,獨立後的古巴處處受制於美國,在政治上也沒有真正邁向民主,反而不斷從一個獨裁轉向另一個獨裁。例如,第五任總統格拉多.馬查多就試圖透過修憲延長任期。好不容易獨立的古巴人民自然不會接受,許多學生與勞工們紛紛跳出來反抗。最終,馬查多倉皇逃離古巴。

學生活動人士胡里奧.安東尼奧.梅拉(截自《古巴》)

學生活動人士胡里奧.安東尼奧.梅拉(截自《古巴》)

然而,另一位獨裁者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趁勢崛起。握有軍權的他,在一九四〇年當選總統後,又在一九五二年透過政變奪取了領導大位。然而歷史繼續重演,巴蒂斯塔的專權為另一位獨裁者的興起埋下了伏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斐代爾.卡斯楚。這位極具魅力的統治者從七二六事件發跡,並一步步踏上大位。然而在這個「再次成功」的革命後,古巴卻依然沒有擺脫專制。

七二六事件時被捕的卡斯楚(截自《古巴》)

七二六事件時被捕的卡斯楚(截自《古巴》)

甫上台的卡斯楚發行非常多響應大眾的經濟政策,例如大規模降房租、增加工人薪資與減少水電費等。然而,在政治方面,他卻一直推遲選舉的時間。甚至喊出「先革命,後選舉。」的口號。同時,卡斯楚領導的古巴與美國的關係也迅速惡化。為了剝除美國對古巴的經濟掌控,卡斯楚甚至將美國在古巴的企業收歸國有,兩國的關係從此一去不回頭。

之後,越發偏左的卡斯楚開始實施更系統、更有目的性的改革。例如,在一九七〇年,他就實施了一個共產味很濃的「千萬噸收穫計畫」,希望實現古巴史上最大的一千萬噸蔗糖豐收。許多人都被動員來參加這場活動,不但學校停課、餐館和劇院也停業。然而,這場收成運動卻以失敗告終。

卡斯楚的種種舉措無法解決古巴的經濟問題,而美國的貿易封鎖讓這一切更是雪上加霜。許多人因此用腳投票,離開古巴。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馬里埃爾大遷移。當時,居然有超過一萬零八百人湧進大使館尋求庇護,希望離開古巴。

時至今日,古巴人心中的那個自由獨立時刻似乎仍未來臨……

【另一面的美國】

要談古巴的歷史就不可能不談美國。原文書名寫得明白:Cuba:An American History。如艾達.費瑞說的:

本書不僅是一部古巴的歷史,也是一部與美國的關係史,一部兩國之間有時親密、有時爆炸、總是不平衡的關係史。

事實上,美國一直渴望擁有古巴。自建國以來,美國的領導人們就認為理想的美國包括古巴在內。比如湯瑪斯.傑佛遜就曾說:

我會立即在古巴的最南端豎起一根柱子,並在上面刻上 Ne plus ultra(不可逾越) 的字樣,標示我們領土的端點。

為什麼美國會對古巴那麼垂涎呢?很重要的的一個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古巴位於大西洋與墨西哥灣的交會處。無論是誰控制古巴,都有可能會削弱美國商業利益。

古巴區域位置圖(截自《古巴》)

古巴區域位置圖(截自《古巴》)

此外,美國的許多產業也與古巴有著聯繫。比方說紐約的雪茄就高度依賴古巴的煙草進口。甚至,很多美國商人都在古巴擁有種植園,靠著奴隸大發糖業財。書中如是說:

古巴—它的糖、它的奴隸制、它的奴隸貿易—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部份。

因此,美國其實一直都很積極地將手伸進古巴。最露骨的一次,便是在一八九八年的緬因號爆炸事件。美國的緬因號在哈瓦那港口爆炸,美國指控西班牙是罪魁禍首,並藉此向西班牙宣戰(儘管西班牙人和古巴人都覺得美國是自導自演)。

緬因號戰艦(截自《古巴》)

緬因號戰艦(截自《古巴》)

那時古巴的獨立戰爭其實已經接近勝利,卻因為美國的介入,讓這場獨立戰爭變成了「美西戰爭」。艾達.費瑞在書中就諷刺地說這是一場「改了名字的戰爭」。明明獲勝的是古巴,收割勝利果實的卻是美國。例如,當美國擊敗西班牙軍隊並攻佔聖地牙哥後,古巴軍隊卻不被允許進入城市裡。爾後的和平協議中,古巴人甚至沒有收到邀請。好不容易獨立,古巴「本人」卻缺席了。

因此,美國與古巴存在很大的認知分歧。美國認為其干涉是一種仁慈的贈禮;古巴卻認為這種行為根本就是偷竊。

由於上述複雜糾葛,獨立後的古巴成為了一個的奇怪的共和國雖然表面上獨立,實際上卻受美國控制。甚至美國當局還透過教育在古巴推動「美國化」,試圖將美式價值觀灌輸給古巴兒童。一九〇一年,美國還通過了臭名昭彰的普拉特修正案。該法案賦予了美國政府介入古巴事務的權利,讓它得以在古巴行使永久、間接統治的特權。

當時的兩幅漫畫,露骨地展現出美國與古巴截然不同的感受(截自《古巴》)

當時的兩幅漫畫,露骨地展現出美國與古巴截然不同的感受(截自《古巴》)

同時,美國人在古巴的經濟掌控力也越來越大。在獨立後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有四分之三的土地屬於外國人,其中很大一部份是屬於美國人。此外,由於美國在一九二〇年代實施禁酒令,引發了一股到古巴旅遊的熱潮。許多古巴人為了獲利而迎合美國。像有許多店家就把店名改成英文。一位政治家就憂心地說:「遊戲和飲料的旅遊是否將該島變成了一個美國的廁所?」

在卡斯楚上台後,古巴與美國的關係日漸惡劣。在美國於豬玀灣事件荒腔走板的失敗後,古巴徹底走向了共產陣營。但這只是讓古巴從一個依賴走向另一個依賴:蘇聯。比如在一九八七年時,古巴所有的石油都居然都是蘇聯供應的。極度依賴蘇聯的結果,就是當蘇聯垮台時,失去援助的古巴遭受重創。縱然如此,卡斯楚依然堅持它的社會主義路線。

即便到了現在,美蘇冷戰早已結束、卡斯楚也已去世,古巴與美國的關係卻一直無法破冰。時至今日,美國對古巴的貿易封鎖依然存在,深深地掐住了古巴的經濟咽喉。兩國的關係雖然曾在歐巴馬上台後稍稍融冰,但在川普上台後又走上回頭路。或許如同艾達.費瑞所言:

古巴與美國漫長的而充滿爭議的交鋒,是美國權力與古巴權力之間的衝突,也是兩者的特性與界限的抗爭。

或許短期內唯一可預期的是,古巴與美國的糾葛篇章還會繼續寫下去……

【後記:不只是古巴史】

雖然這是一部古巴史,卻讓我有種從古巴看世界的感覺。從中可以發現,不管是歐陸各國的殖民競合,還是美國的獨立戰爭,其實都能與古巴扯上關係。甚至中國也曾輸送勞工到古巴,以解決奴隸貿易終止後的缺工問題。由此可見,歷史總是一環又扣一環,沒有國家能獨立於世界。

同時,讀這本書時,我也不斷想到《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裡提到的「榨取式經濟」。歐洲的殖民強迫古巴走向高度勞力壓榨的經濟模式,同時也製造出菁英階層與統治者間難以根除的共犯結構。這些因素讓古巴的發展一直深陷泥沼。

正因為歷史有著這樣的多面共體性,我特別喜歡書中艾達.費瑞總是試著從不同角度帶讀者看待歷史的部分。如她所言:

歷史總是看起來不一樣,這取決於人們所處的位置。

像豬玀灣事件的失敗原因,你問搶攻上岸的二五〇六旅、問中情局,又或問甘迺迪大概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而差別更大的或許就是美國與古巴的矛盾吧。艾達.費瑞在前言中提到,這本書可讓美國讀者從另一個國家的眼睛看到自己國家的折射。身為台灣讀者,讀來又有另一番風味,覺得這大概是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

當然,看到最後,總還是會想,古巴與美國間的矛盾真的沒有解開的可能嗎?很喜歡書末的這句話:

要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建構未來,就必須了解過去的一切,認識到在一個地方採取的行動會在其他地方產生影響,並以慷慨的態度來面對未來的諸多挑戰。追根結柢,這需要相互承認,沒有相互承認,就沒有正義與和解。

或許只有認真理解歷史的複雜性,了解彼此的不同認知的緣由,兩造才能相互尊重,進而解開迷結吧。這點放到世界上所有存在衝突矛盾的國家,大概也都適用吧?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190會員
    230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今天要介紹《投資金律》這本我心目中的必讀投資巨作。它也是我今年重讀計畫的選書之一。上次讀已是 2020 年。巧的是本書在 2023 年出了熱騰騰的新版,而台灣譯本也馬上在 2024 年跟上。所以我這次重讀就直接看新版,時機正好。
    這本《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是奧地利的小說巨匠史蒂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說集。除了〈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外,還收錄了他另外十篇作品。最初是在銅鑼灣書店瞄到這本書。本只想說來讀個經典名著,增增氣質。沒想到看完超驚艷,天殺的好看。雖說這種能流傳百年的作品沒道理會差,但真沒想到會那麼屌(笑)。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這本《瑪德蓮》是去年在承風書店閒晃時遇到的散文集。封面上有一隻墨黑的馬來貘,配上朱紅的底色,十分搶眼,加上久聞楊佳嫻大名,便馬上衝動購買。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如題,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第二次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小小心得。去年第一次參加時,看到非常多愛書人聚集,非常非常地感動。逛完馬上就許下 2024 一定要繼續參加的願望。必須說,這次二刷又有許多不一樣的感受,以下就來好好分享一波。
    今天要介紹《投資金律》這本我心目中的必讀投資巨作。它也是我今年重讀計畫的選書之一。上次讀已是 2020 年。巧的是本書在 2023 年出了熱騰騰的新版,而台灣譯本也馬上在 2024 年跟上。所以我這次重讀就直接看新版,時機正好。
    這本《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是奧地利的小說巨匠史蒂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說集。除了〈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外,還收錄了他另外十篇作品。最初是在銅鑼灣書店瞄到這本書。本只想說來讀個經典名著,增增氣質。沒想到看完超驚艷,天殺的好看。雖說這種能流傳百年的作品沒道理會差,但真沒想到會那麼屌(笑)。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這本《瑪德蓮》是去年在承風書店閒晃時遇到的散文集。封面上有一隻墨黑的馬來貘,配上朱紅的底色,十分搶眼,加上久聞楊佳嫻大名,便馬上衝動購買。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如題,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第二次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小小心得。去年第一次參加時,看到非常多愛書人聚集,非常非常地感動。逛完馬上就許下 2024 一定要繼續參加的願望。必須說,這次二刷又有許多不一樣的感受,以下就來好好分享一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夢醒哈瓦那Epicentro》中文片名中的「哈瓦那」(Havana)為古巴的首都代表「天堂」的意思,與「夢醒」相呼應。 象徵著古巴複雜、獨特的歷史地位,觀光客帶著許多朝聖的幻想前來,想一窺「拉丁美洲最後一個共產國家」;當地人則在崩蹋的現實中,找尋夢中的「烏托邦」。 什麼是烏托邦? 電影前半段,導演
    本書聚焦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又“加勒比海危機”或“十月危機”),其作者趙學功先生不惜筆墨,援引諸多史料,盡可能全面地梳理並展現了該事件的來龍去脈。
    Thumbnail
    這是一部題材融合了種族、政治、歷史和奇想的 #近未來科幻小說。從2024年中華民國台灣的520總統就職典禮結束後隔天寫起,一覺醒來,台灣兩千三百多萬人和古巴一千一百多萬人莫名其妙突發一場「#大交換」!
    Thumbnail
    這是一部情緒上對我而言非常真實的一部作品, 讓我很難只用好不好看來形容自己看完的感受。 所以我猜這部電影的評價應該會很兩極吧(?) 經歷過的人懂,沒有經歷過的人覺得看不懂(笑)
    Thumbnail
    《新寶島》這本小說非常有趣,它一開始就做了一個大膽的設定: 有一天不明原因,台灣與古巴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在一夕之間大交換,古巴與台灣在緯度上相同,同樣都是島國,人民交換以後的相對地理位置就依循著台灣南北對應古巴東西的關係,為什麼作者會把這樣兩個看似大相逕庭的國家擺在一起呢?
    Thumbnail
    這一張被 Mateo 自喻為「Una historia de Cuba」(一個古巴歷史)的專輯,記錄了他個人透過囚禁的視野,看見了人生另一個機會、另一個地方的生命的故事。並且,也用了聲音和影像,為這一個旅程劃上一個美滿的樣子。
    Thumbnail
    英國名導多明尼克‧庫克(Dominic Cooke),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與米勒‧尼尼茲(Merab Ninidze) 三位擁有豐富經驗的資深導演與演員....
    Thumbnail
    這部Netflix節目紀錄了八個在美國的無證(也就是非法滯留)移民家庭。川普政府緊縮的移民政策,讓ICE(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移民及海關執法局)針對無證移民採取比過去都嚴格的審查和搜捕,讓這些移民面臨前所未有的遣返風險。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夢醒哈瓦那Epicentro》中文片名中的「哈瓦那」(Havana)為古巴的首都代表「天堂」的意思,與「夢醒」相呼應。 象徵著古巴複雜、獨特的歷史地位,觀光客帶著許多朝聖的幻想前來,想一窺「拉丁美洲最後一個共產國家」;當地人則在崩蹋的現實中,找尋夢中的「烏托邦」。 什麼是烏托邦? 電影前半段,導演
    本書聚焦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又“加勒比海危機”或“十月危機”),其作者趙學功先生不惜筆墨,援引諸多史料,盡可能全面地梳理並展現了該事件的來龍去脈。
    Thumbnail
    這是一部題材融合了種族、政治、歷史和奇想的 #近未來科幻小說。從2024年中華民國台灣的520總統就職典禮結束後隔天寫起,一覺醒來,台灣兩千三百多萬人和古巴一千一百多萬人莫名其妙突發一場「#大交換」!
    Thumbnail
    這是一部情緒上對我而言非常真實的一部作品, 讓我很難只用好不好看來形容自己看完的感受。 所以我猜這部電影的評價應該會很兩極吧(?) 經歷過的人懂,沒有經歷過的人覺得看不懂(笑)
    Thumbnail
    《新寶島》這本小說非常有趣,它一開始就做了一個大膽的設定: 有一天不明原因,台灣與古巴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在一夕之間大交換,古巴與台灣在緯度上相同,同樣都是島國,人民交換以後的相對地理位置就依循著台灣南北對應古巴東西的關係,為什麼作者會把這樣兩個看似大相逕庭的國家擺在一起呢?
    Thumbnail
    這一張被 Mateo 自喻為「Una historia de Cuba」(一個古巴歷史)的專輯,記錄了他個人透過囚禁的視野,看見了人生另一個機會、另一個地方的生命的故事。並且,也用了聲音和影像,為這一個旅程劃上一個美滿的樣子。
    Thumbnail
    英國名導多明尼克‧庫克(Dominic Cooke),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與米勒‧尼尼茲(Merab Ninidze) 三位擁有豐富經驗的資深導演與演員....
    Thumbnail
    這部Netflix節目紀錄了八個在美國的無證(也就是非法滯留)移民家庭。川普政府緊縮的移民政策,讓ICE(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移民及海關執法局)針對無證移民採取比過去都嚴格的審查和搜捕,讓這些移民面臨前所未有的遣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