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百年孤寂》的隱喻對應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不知為何,從小我感興趣的地區都一直在歐亞非大陸,我對歐亞非的國家、首都自小如數家珍,而對另一個半球的美洲,特別是拉丁美洲,卻幾近一無所知,也一直提不起什麼興趣(嗯,復活節島除外)。所以讀《百年孤寂》時,我面前彷彿立著一座迷濛又沉厚的大牆,有點像當初剛開始看現代舞,好像有看到什麼又不太敢確定,不敢質疑作品只好開始懷疑自己的樣態。

我向來不太讀導讀,看展非必要我也不愛有人導覽;我喜歡用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探索所見,就像我不喜歡別人插手我挑什麼衣服穿搭一樣。但這道大牆太沉太厚,幾經周旋,最終還是忍不住看了吳叡人博士的演講〈論共同體的誕生和死亡——《百年孤寂》的政治寓言〉。學到了許多至關重要、以前未曾好好思考過的面相,比如民族主義與現代小說線性時間敘事的關聯。筆記如下。

十八世紀末,全球各地興起的民族主義急著形塑群眾的認同,大家需要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來建立一種得以稱為「我們」的情懷。現代小說便成了形塑的手段之一;透過小說,熙攘糾結的散落個體變成一個組群,我們從小說讀到的不僅是個人/家族的生命故事,而是整群人面對命運的起起落落。

這種與民族主義相輔相成的小說形式,後來成了拉丁美洲的文學傳統:用小說描述、期待國家的發展。即便馬奎斯在1960年代以魔幻的手法來嘲笑/否定這種傳統的、線性的發展主義;但否定過頭,反而成了承認與依賴。也就是說,在《百年孤寂》看似家族史的敘事上,雖然增添了許多難以言喻的魔幻象徵,但整體而言,這種文學與政治上的呼應仍明顯存在。

史學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曾將十八世紀末拉丁美洲民族主義的發展歸結成三個階段:


一、獨立後的初期階段:菁英寡頭政治

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在十八、十九世紀漸漸瓦解,主要原因在於這些歐裔的後代(人稱Creole,克里奧人)無法享有與歐洲母國人士一樣的權利,在文化、制度上多方受歧視,政治社會地位也無法流動回伊比利半島。偏偏西班牙帝國是當時歐洲治理上最封建、最落後的帝國,帝國把莊園封建體制搬到殖民地,這些封建領主有如夾縫,往下剝削、往上又被鄙蔑,最終起而反抗,追求獨立。

然而,這段時間底層真正被殖民的人群完全沒有參與政治,菁英寡頭令不出首都,整個社會還是維持著封建/殖民的經濟型態。從小說中看,便是第一代的波恩地亞組隊屯墾建立馬康多、規劃城鎮,居民也樂於聽從指揮、建造家園的時代。

此外,西班牙政權離開後,英國的自由貿易帝國主義(Free Trade Imperialsim)取代重商主義進入拉丁美洲,他們不再做直接的領土控制,反而是用武力逼迫的方式形成不平等的貿易;中國的鴉片戰爭亦是一例。

二、權威擴張至領土範圍:國家的確立

這個時期屯墾社會與國家有了真正的接觸,政府開始發派人馬將各個村落整合至國家。書中設立寒磣總督府的總督與波恩地亞第二代聯姻、取得連結與威權後,引進了投票行為。且不論保守黨做票的卑鄙行徑,民眾去投票一事本身就代表他們承認了國家,自此馬康多捲入黨爭。

除此之外,書中還可以看到一些政黨與當地領主的利益交換。例如第二代的長子荷西.阿爾卡迪歐就是個侵佔「祖產」的既得利益者,住在美輪美奐的新房裡,產權受保守黨政府承認。

三、群眾進入國家政治

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激起拉丁美洲一大串劇烈的變化,總統大選的爭議引發了稱為「Zapata」的農民起義,帶動全球一波無政府主義的浪潮。直到1917年墨西哥制憲,規定男性不論財產皆有普選權,第一波的民主化才出現,至此,群眾也進入國家政治。

霍布斯邦的三階段描述了拉丁美洲的整體面向,然而,哥倫比亞還是有自己獨特的脈絡與政治社會特性,例如原住民性較少、少有軍事獨裁政權。哥倫比亞主要的特性是兩黨之爭,分別為自由黨與保守黨,自由黨較「進步」、較反神權,信奉聯邦主義,反對國家權力向地方擴張;保守黨則崇尚單一的中央集權。

兩黨之爭較為特殊之處在於,這些「黨派」並非我們今日所認知的「政黨黨派」,也不只是菁英的黨派,兩黨扎根至下層鄉村社區,是跨階級、帶著世襲色彩與忠誠黏著的黨派,由富豪地主階層控制。有點類似台灣的分類械鬥,有地域性,也帶有一點類似宗教的性質;上頭的人要鬥爭,可以動員下層的百姓做事。

事實上,1899年至1902年哥倫比亞發生的千日戰爭便以兩黨之爭為本,打了三年的內戰,最終由保守黨獲勝,哥倫比亞也確立了單一國家體制,鞏固了權威。小說中,第二代主角上校戎馬倥傯的一生便是千日戰爭的縮影。一開始上校為了自由黨而戰,後來自由黨與保守黨妥協,他對此極為不滿,於是發動戰爭,起而對抗由兩黨分贓掌控的國家,反對整個體制,甚至前往安地列斯群島想要建立國家的聯盟(當時拉丁美洲互組聯盟非常多,與單一國家相對,提倡聯邦的統治形式),呼應了同期哥倫比亞兩黨+軍方的政治形勢。國家鞏固權威的過程從來就是無比暴力血腥,第三代兩位子孫也在這波混亂當中死於非命。

後來,國際資本主義與新殖民主義尾隨而至,書中的香蕉公司更是剝削當地的重要象徵。這個時期發展的新殖民經濟強迫當地出產單一、廉價的作物/資源,並不對等地要求當地消費資本主義國家商品。不僅是哥倫比亞,整個南美乃至於1950、60年代許多透過民族自決獨立的亞非諸國亦可看到這樣的情形,更有甚者,國家還會藉由販售國內廉價的物資來換取統治。

書中抵抗這股國家+國際資本主義的行為也一直發生,上校看不慣香蕉水果公司警察的殺人行為,放話要帶十七個兒子殺光除掉這些美國佬,結果一一被殺死。上校甚至籌錢組織反貪腐的抗爭,想要消滅這種腐敗的制度與外國侵略者的醜事。第四代雙胞胎之一在大罷工期間親眼目睹三千人被屠殺,無情鎮壓政府卻粉飾太平、抹除記憶,不聽話的本地勢力自此消滅,地主菁英時代正式終結,群眾時代揭幕,國家(以國際資本支持的新殖民主義政權形式)完全支配了領土。

下了四年十一個月的大雨彷彿加速了內發的腐敗,香蕉公司離開,整個馬康多急速傾頹,居民嚴重脫節,甚至回到了不識磁鐵的地步。如果說當初的失憶症所帶來迫切想要記憶的心情是歷史意識的萌發,這場大雨可說是誘發了歷史的終結,蛀蝕、湮滅並沖刷一切。書中的最後一句話「因為遭阻受的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除了呼應了漫長永劫回歸式的家族史,以社會政治的角度來看,更是整個民族國家形成的樣貌。

但這樣的結束不一定是全然絕望的。回溯到吉普賽人梅賈德斯與第一代波恩地亞談論馬康多的言詞「這座鄉鎮將會是燈火通明的城市,一棟棟透明的大宅鱗次櫛比,但是那兒已經不見波恩地亞子孫的蹤跡」,也許馬康多會重獲新生,線性又進步的民族史終會以某種方式實現⋯⋯

了解小說和民族主義的牽連,以及拉丁美洲與哥倫比亞的歷史脈絡,讀《百年孤寂》中隱喻對應的關係(Metaphorical correspondence)便處處可見,等於讀出了情慾、暴力、興衰之外的政治社會背景。此外,書中人物的各色孤寂也反應了拉丁美洲整體的孤寂:孤於國際資本主義主流的遲滯落後,也孤於想要以自己的方式改變現況、卻不被理解。馬奎斯以《百年孤寂》為他打破雙重孤獨的嘗試,然而,2010年以來拉丁美洲又再度進入新的依賴循環(中國的一帶一路),百年孤寂是否未結,如何新生,只能看時間怎麼引領世人了。

內容總結
百年孤寂
5
/5
1會員
1內容數
INTJ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閱讀筆記|極端政治的誕生書籍介紹 書名:極端政治的誕生 (原文:Prius or Pickup?) 副標題:政客如何透過選舉操縱左右派世界觀的嚴重對立(How the Answers to Four Simple Questions Explain America’s Great Divide) 作者:馬克·海瑟林頓
Thumbnail
avatar
哭追肉泥
2024-04-15
閱讀筆記|《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的修養之道》優雅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 提到志玲姊姊,除了她甜美的嗓音、溫暖的微笑,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是志玲姊姊時時刻刻的溫柔和優雅,世界上總不乏看起來美麗的人,但志玲姊姊所擁有的美麗,是由內心的修養散發出的優雅氣質,像和煦的陽光一般沁人心脾,這也讓志玲姊姊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Thumbnail
avatar
Rose | 生活的留白練習
2024-03-28
閱讀筆記|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書籍介紹 書名: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原文:The Practicing Stoic) 副標題:跟著塞內卡、西賽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哲學家,學習面對不確定性年代的生命智慧(A Pholisophical User's Manual) 作者:沃德 • 法恩沃斯(Ward Farnswort
Thumbnail
avatar
哭追肉泥
2024-03-23
閱讀筆記 | 好故事的力量:從靈感挖掘、打造結構到講出令人難忘故事的秘訣這本書提供了說故事的七個步驟,並探討了說故事的藝術神祕面紗和通用架構。閱讀這本書前可以先看第四章的概念,這樣會更好理解其他作者的故事。說故事的藝術自古以來一直流傳至今,是一門技藝,而如何說好故事是關鍵。書中透過口述方式輸出故事到聽者腦海中的方式,並探討通用故事架構和如何生成圖像。
Thumbnail
avatar
M&R Designs
2024-03-14
閱讀筆記 |《一如既往》 (Same as Ever):管理期望相當重要作者很會利用一些故事案例來帶出他所要傳達的關於人性、財富、風險等真理, 很多金句都有當頭棒喝之感, 立即筆記下來, 不只是投資世界, 更可運用於職場、家庭及人際關係上面, 是本我覺得值得收藏, 有迷惘時隨時可找來翻閱的好書!
Thumbnail
avatar
貝兒的書寫小天地
2024-02-28
閱讀筆記|焦慮世代書籍介紹 書名:焦慮世代 (原文:Tänk Om En Studie I Oro) 副標題: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What If The New Age of Anxiety) 作者:羅蘭•保爾森(Roland Paulsen) 出版:大塊文化 筆記 隨著科技及經濟發展
Thumbnail
avatar
哭追肉泥
2024-02-11
閱讀筆記 |《心流》:心理學的瑰寶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經典心理學書籍,在一個人有意地將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到極限,進而完成某件具有難度或有價值的事的時候,最美好的幸福時刻就會發生。本書教人如何讓更多日常生活進入「心流」,進而擁有更快樂的人生。
Thumbnail
avatar
貝兒的書寫小天地
2024-02-03
閱讀筆記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設計生活,設計未來這是本由史丹佛設計學院知名的生涯規劃課程而來的實證指南,教人如何透過思考設計出理想的工作。透過案例分析,提供瞭解決人生問題的新角度,透過「設計思考」的五種心態,幫助人們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本書適合那些想要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激發創意並找到自己熱情所在。
Thumbnail
avatar
貝兒的書寫小天地
2024-01-27
【閱讀筆記|只能是給予者嗎?選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書介裡指出:「格蘭特教授在書中透過令人信服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各種日常生活上的案例,以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給予者最有力量』的道理,並告訴我們,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 似乎揭示了想要成為「人中之龍」或「上等人」,成為「給予者」是讀者的唯一選擇。
Thumbnail
avatar
吳東龍的設計發現
2022-01-26
閱讀筆記|給初學者的全方位 UI/UX 指南!這次要來介紹的《打造成功 UI/UX 的 50 個關鍵》,非常適合「完全零基礎」的初學者,想轉職介面設計師,卻苦惱不知道從何開始的你,趕快來看看吧!
Thumbnail
avatar
Chris Peng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