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報小工具,讓你(妳)能以備不時之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西元2024年4月3日上午7點58分09秒,在花蓮外海發生深度僅有15.5公里,芮氏規模高達7.2的強烈地震,讓全台各地居民都相當驚慌失措。在地震過後,除了花蓮本地有嚴重災情之外,在其他縣市並沒有造成嚴重的傷亡,沒有重蹈921的覆轍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因地震而傾斜遭到拆除的花蓮天王星大樓

因地震而傾斜遭到拆除的花蓮天王星大樓

不過很多人對政府的「緊急警報」功能感到相當不滿,表示都沒有收到警報。實際上這個「災防告警系統 (PWS)」在地震發生那一刻就會開始計算,預測如果地震規模在5.0以上和手機使用者所在地震度高於四級或是最大地動加速度為25以上就會推播警報。不過這次地震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之所以沒有推播到的原因是第一時間系統預測的規模和震度偏低,因為東部外海的地震測點偏少,機器在少量數據預測下造成偏差,導致部分縣市人民沒有接收到國家級警報成為被國家拋棄的邊緣人。

前陣子造成爭議的防空警報

前陣子造成爭議的防空警報


PWS ( Public Warning System )是中央政府和全臺各大電信業者共同建置,災防告警訊息藉廣播方式推送,只要幾秒鐘就可以傳遞至部份3G和所有4G用戶的手機裡,像是平常的地震、大雷雨警報或是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防空警報都是其應用之一。

由每個月固定推送的測試警報可以得知,手機一定要有行動電話訊號才能接收緊急警報

由每個月固定推送的測試警報可以得知,手機一定要有行動電話訊號才能接收緊急警報

不過PWS仍有其缺陷,並且僅能依靠手機接收訊息,如果今天是在使用電腦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安裝「地牛Wake Up」是個不錯的選擇!

 ( 適合 Windows、 MacOS、Linux )

( 適合 Windows、 MacOS、Linux )

地震速報直播網址: https://reurl.cc/2Y089m

軟體官網: 首頁 - 地牛Wake Up! 台灣地震速報 (earthquake.tw)

地牛Wake Up由工程師朱緯倫所開發,只要是常見的電腦作業系統基本上都可以安裝。安裝過程非常簡單,從官網下載安裝檔後就會直接安裝。安裝完後會直接啟動程式,這時候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齒輪」圖示設定自己的所在地和預警震度達到幾級才發送警報。除了地震即時警報之外還有地震報告可以查看,可以查詢近十五筆的地震資訊,可說功能相當齊全。此外目前地震資料取自中央氣象署,安全和穩定性並不用太過擔心。開發者還有一個Youtube固定直播網站,直播影片裡有氣象署的地震報告外,還有寬頻地震儀(速度型)的近即時波形、Real-MT系統資料和地震P波的即時資料,內容非常豐富並且還有聊天室可以觀看網友們當地地震發生後情況如何。

如果你/妳是Android手機使用者,但對於「國家級警報」仍有所擔心的話可以試試看「KNY台灣天氣.地震速報」App!

 ( 適合 Android )

( 適合 Android )

軟體下載: KNY台灣天氣.地震速報 -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

KNY 臺灣天氣App 由現任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 陳坤助開發,在2010年,也就是智慧型手機才剛開始在臺灣萌芽的時候就推出了這款App。那當然,最一開始的功能就是天氣預報,在2014年末,開發者和當時還未改制的中央氣象局 (2023年9月15日升格為署) 合作,在App裡加入了地震速報的功能。由於沒有宣傳資源的關係,只能默默將功能不斷修正改良,直到地震不間斷發生,像是2016年美濃以及2018、2019、2024花蓮等大地震發生才讓使用者發現這是一款可以提前爭取幾秒鐘緩衝應變的地震速報App。詳細的故事可以參考開發者寫的這篇文章: 【 願一切平安:無聲的基礎建設,有聲的地震警報 】

App安裝完後執行程式會通知使用者設定所在位置以個人化天氣預報,並且要開啟通知和允許程式顯示在系統UI的最上方,這樣地震預報才能正常運作。之後可以點選程式左上方的功能欄 (圖示為三條線),裡頭由上到下可以看到天氣狀態列和地震設定,而我們要點擊的則是地震設定。裡頭有很詳細的設定可以調整,除了基本的地震規模、所在地震度高於多少才發送警報之外,也有模擬畫面和速報接收檢測,如果不確定能不能及時接收的話可以按下「接收檢測」的功能,官方伺服器會在1~3分鐘內發送警報,可以檢測自己的行動裝置能否正常收到地震警報。並且這款App還提供自動開啟手電筒、震動和自定義警報音量,可說是相當方便。

目前iOS 和iPadOS 最好的地震速報軟體就是中央氣象署自行開發的中央氣象署E - 地震測報,從App Store下載後,允許App推送通知就可以了,所在位置會自動定位,可說是目前介紹下來設定上最方便的,不過能自定義的地方也偏少就是了。

(適合 iOS、iPadOS )

(適合 iOS、iPadOS )

軟體下載: 在 App Store 上的「中央氣象署E - 地震測報」(apple.com)


臺灣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大地震的發生是在所難免的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不過身為人類的我們除了敬畏大自然的威力外平常也可以做好準備,例如準備緊急避難包、檢查自己家的屋齡是否過高以及結構有沒有問題,是不是位處斷層帶上等等 (可以上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查詢: 活動斷層GIS查詢系統 (gsmma.gov.tw) )。雖然我們沒辦法阻止地震的發生,不過防患未然,能多做一些準備對生命還是有多一層的保障,祝福各位有個美好的一天。

中壢夜景

中壢夜景



avatar-img
3會員
14內容數
我會努力不要停更的_(´ཀ`」 ∠)_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紹宏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忙碌生活帶來的壓力,以及對於回歸家庭和安靜生活的渴望。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外頭生活的刺激與誘惑,但最終仍將家視為身心靈的避風港。文章強調了回家的重要性,以充飽電後再出發。
透過命令提示字元在Windows系統下查看電池健康度的方法,來幫助電腦使用者瞭解電池續航力的衰退情況,並提供步驟易於操作。
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有一個小朋友在玩弄著樹枝,用泥土畫出了甲蟲,他開心地笑了。回眸一望,綠油油的草原長了出來。
接在尾巴上/ 搖來搖去/ 裝扮自己/ 照照鏡子/ 嗯/ 覺得自己真的好可愛~
桃園航空城計畫引起民眾房屋徵收,竹圍裡的里民更是受到重創。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竹圍裡的探索,以及對當地的感受和描述。
2022/03/26 躺在木地板上望向天花板那不停旋轉的吊扇葉片,現在是晚上十點十二分。回想今天中午在車站和姑姑分別,隨後坐上開往屏東的自強號。窗外的天空很藍,自從經歷了那幾天和空氣中的灰塵親密接觸後,再看向外面,才知道原來的天空是甚麼樣子。火車疾駛於最靠近外面街道的那條鐵路上,一幢幢外表充滿著南部
這篇文章探討了忙碌生活帶來的壓力,以及對於回歸家庭和安靜生活的渴望。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外頭生活的刺激與誘惑,但最終仍將家視為身心靈的避風港。文章強調了回家的重要性,以充飽電後再出發。
透過命令提示字元在Windows系統下查看電池健康度的方法,來幫助電腦使用者瞭解電池續航力的衰退情況,並提供步驟易於操作。
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有一個小朋友在玩弄著樹枝,用泥土畫出了甲蟲,他開心地笑了。回眸一望,綠油油的草原長了出來。
接在尾巴上/ 搖來搖去/ 裝扮自己/ 照照鏡子/ 嗯/ 覺得自己真的好可愛~
桃園航空城計畫引起民眾房屋徵收,竹圍裡的里民更是受到重創。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竹圍裡的探索,以及對當地的感受和描述。
2022/03/26 躺在木地板上望向天花板那不停旋轉的吊扇葉片,現在是晚上十點十二分。回想今天中午在車站和姑姑分別,隨後坐上開往屏東的自強號。窗外的天空很藍,自從經歷了那幾天和空氣中的灰塵親密接觸後,再看向外面,才知道原來的天空是甚麼樣子。火車疾駛於最靠近外面街道的那條鐵路上,一幢幢外表充滿著南部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0403 花蓮大地震 」後餘震不斷,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 截至目前已經有 343 起地震。為預防災害可能再次發生, 除了做足防災準備,隨時透過中央氣象署網站了解即時資訊, 今日智慧型手機也有多款實用 iPhone 地震速報 「臺灣地震速報」是一個免費好用 的
等了好久的雨,終於下了,但是豪雨卻也帶來不少的傷害,連著 二十多日的花蓮地震,又被偶然的餘震,嚇得連山上都不敢回,年後種的菜,就只能自生自滅,沒什麼事也沒勇氣面對,有落石的危機,記得921地震,爸媽還在山上,我隔了有半年以上才有勇氣回家,現在沒這動力,能避就避吧,幾日的雨,也下的人也blue 了
Thumbnail
2024年4月22日,一連串地震襲擊了台灣東部海岸,其中最強的擾動達到了6.3級的地震烈度。這一連串的地震活動始於星期一晚間,持續進入周二早晨,在花蓮縣造成廣泛的關注和干擾。這些地震的震央位於島嶼的東岸,中心點大約在花蓮市南部約28公里(17.5英里)。
Thumbnail
本文分析0403花蓮大地震的餘震情況,共超過700次餘震,並提供近年同期數字供參考。
Thumbnail
  幾天前的早晨7:58分..正當我準備要吃早餐時,忽然一陣天搖地動,嚇壞了我當時所有在店內用早餐的人都紛紛往外跑,這也是921地震後,第一個讓我驚嚇往外跑的地震,看了新聞才知道地震是7.2級,花蓮已經傳出災難... 上傳的這張照片是2019年11月22日我曾經與好友去旅遊時拍的,當時的風景是相當
Thumbnail
電視播著0403花蓮7.2地震的新聞 震下的當時 在遠方工作的我 沒有第一時間感受到 下班後 打開電視 新聞一則一則的彈出 ... 震時的影片. 落石的滾落. 山時的鳴叫. 男女老少的驚慌.....好多.好多 越看越難過 越看越心驚 原本也打算這次休假也來一趟花東遊 這一次的震後 人
Thumbnail
今天(2024/04/03)早上七點58分,花蓮近海發生規模7.2地震,全台有感;這是繼1999年921大地震後,台灣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在發生地震的當下,我想起了前幾天在Netflix看的【那夜我們行向彼方】。
Thumbnail
蓮東方海域今(3)日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全台有感,各地最大震度花蓮縣和平達6強、花蓮市達6弱,多縣市達到5級、5弱,紛紛傳出災情。根據報告,花蓮縣最大震度達到6級,並波及宜蘭、苗栗、臺中、彰化、新竹、桃園、新北、臺北等地,震度均達5級。 這次地震規模7.2,深度15.5公里,震央在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0403 花蓮大地震 」後餘震不斷,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 截至目前已經有 343 起地震。為預防災害可能再次發生, 除了做足防災準備,隨時透過中央氣象署網站了解即時資訊, 今日智慧型手機也有多款實用 iPhone 地震速報 「臺灣地震速報」是一個免費好用 的
等了好久的雨,終於下了,但是豪雨卻也帶來不少的傷害,連著 二十多日的花蓮地震,又被偶然的餘震,嚇得連山上都不敢回,年後種的菜,就只能自生自滅,沒什麼事也沒勇氣面對,有落石的危機,記得921地震,爸媽還在山上,我隔了有半年以上才有勇氣回家,現在沒這動力,能避就避吧,幾日的雨,也下的人也blue 了
Thumbnail
2024年4月22日,一連串地震襲擊了台灣東部海岸,其中最強的擾動達到了6.3級的地震烈度。這一連串的地震活動始於星期一晚間,持續進入周二早晨,在花蓮縣造成廣泛的關注和干擾。這些地震的震央位於島嶼的東岸,中心點大約在花蓮市南部約28公里(17.5英里)。
Thumbnail
本文分析0403花蓮大地震的餘震情況,共超過700次餘震,並提供近年同期數字供參考。
Thumbnail
  幾天前的早晨7:58分..正當我準備要吃早餐時,忽然一陣天搖地動,嚇壞了我當時所有在店內用早餐的人都紛紛往外跑,這也是921地震後,第一個讓我驚嚇往外跑的地震,看了新聞才知道地震是7.2級,花蓮已經傳出災難... 上傳的這張照片是2019年11月22日我曾經與好友去旅遊時拍的,當時的風景是相當
Thumbnail
電視播著0403花蓮7.2地震的新聞 震下的當時 在遠方工作的我 沒有第一時間感受到 下班後 打開電視 新聞一則一則的彈出 ... 震時的影片. 落石的滾落. 山時的鳴叫. 男女老少的驚慌.....好多.好多 越看越難過 越看越心驚 原本也打算這次休假也來一趟花東遊 這一次的震後 人
Thumbnail
今天(2024/04/03)早上七點58分,花蓮近海發生規模7.2地震,全台有感;這是繼1999年921大地震後,台灣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在發生地震的當下,我想起了前幾天在Netflix看的【那夜我們行向彼方】。
Thumbnail
蓮東方海域今(3)日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全台有感,各地最大震度花蓮縣和平達6強、花蓮市達6弱,多縣市達到5級、5弱,紛紛傳出災情。根據報告,花蓮縣最大震度達到6級,並波及宜蘭、苗栗、臺中、彰化、新竹、桃園、新北、臺北等地,震度均達5級。 這次地震規模7.2,深度15.5公里,震央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