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歲多的祐2014在亞洲大學〕
十三年前20110525到診所待產準備催生,原本期待的是一家和樂的相見歡,從沒想過遇上了這位超級有勇氣的天使祐,不僅選擇了我們賦予任務,也選擇了與眾不凡的出生方式。(催生整天後於0526凌晨兩點多出生插管急救)

人生第一個月在冰冷的醫院度過〔2011〕
這樣的心路歷程一點都不簡單,如果你的孩子有相同的考驗,面對它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20210526祐在地球上的第10個生日
至於走出來需要多少時間?沒有人知道。如同我們也還在學習面對子祐不在地球上的事實一樣,那一關終究還是得靠自己!這一篇推薦這幾本書,關於生命教育在不同時間閱讀內心的感受截然不同,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一個人吃飯的老爺爺The Old Man Eating Alone
適合大小朋友的繪本~
- 作者: 霍華德.彼爾斯坦 Howard Pearlstein
- 譯者: 賴潔林
- 繪者: 希爾德•格羅文(Hilde Groven)
- 出版社:大穎文化
- 出版日期:2023/12/05
祐離開後,我並不會刻意挑選生命教育的書籍閱讀。活著的人面對至親離去的悲慟真的只有自己才知道過不過的了那一關。失去哥哥的感受也只有子懿自己心裡更為清楚。跟懿一起共讀,通常是緣分遇上了,看對眼就打開來讀。我不會強迫懿這段時間刻意閱讀跟生命教育有關的書籍,我自己也是。如果沒有緣分,我不會強求。〔生命教育20231225〕

20210221冬天,祢還在~你喜歡玩仙女棒~
就兒童心理學層面來說,五歲半的懿似乎懵懂,但是在認知發展層次上有一定的「懂」。日日夜夜與哥哥相處的懿,最衝擊的感受是哥哥不在身邊了。這是一種『失去』。
當時我們不用『哥哥睡著了』跟懿解釋哥哥的離開。我們用『去逝』、『看起來像是』睡著了跟他聊天。透過日常裡他不經意的聊著子祐,我知道他也跟我一樣在療傷~用回憶跟想念的方式療傷。這樣很好,比憋著什麼都不說更好。

這本書很吸引我的是從頭出現到尾的蝴蝶,從本來僅有的一隻到最末的兩隻蝴蝶,實實在在地告訴失去親人的我~孩子一直都在,只是用不同的形式陪伴著我。懿也在一開始讀標題時,敏感的直接告訴我~爺爺的親人去世了?藉由蝴蝶告訴面對死亡課題的每一位,離開的親人一直都在你身邊。 而你也ㄧ直將祂記在心裡。這兩個多月很多時候遇見的安排,我們一直也都感覺到子祐在我們身邊。
- 看似一個人的老爺爺有人陪他
- 看似一個人的艾蜜莉也有人陪她
謝謝 奧林&大穎‧書‧時光 好書溫暖心裡缺了一大塊的媽媽,失去至親的痛,需要認真悲傷才能過去。我不覺得孤單,只是需要時間。我知道我仍掛心我的寶貝,但母親這個角色本來就很難完全放下。
在子祐過世後,媽媽收到很多關於其他媽媽寶貝也當天使的消息,謝謝你們安慰我。面對孩子的離開真的一點都不容易。也許這種不時起伏的悲傷會漸漸轉為另外一種正向力量。這本書也送給需要的你們。
有緣分再讀,生命教育一點都不簡單~面對死亡,沒有人可以真正準備好。
📚克拉拉的箱子/Klaras Kiste
- 作者: 瑞秋.凡.庫依 Rachel van Kooij
- 譯者: 李紫蓉
- 繪者: 王家麒
- 出版社:小天下
- 出版日期:2016/03/25
這是某次在圖書館的緣分,進到兒童區就看到陳列架上展出的書目都跟生命教育有關(生命教育主題展),這本書的書名特別引起我的興趣。讀完之後更覺得是本非常適合討論生命教育的小說。以一個喪子的母親的角度來聊聊。〔生命教育20231227〕

適合大人閱讀的青少年文學。
子祐離開滿三個月時,我還是主觀認為沒有人可以對死亡做好準備。「沒有辦法好好說再見是遺憾。」祐離開頭一兩個月,祂安排了身邊僅是點頭之交的朋友開口跟我提到親人的突然離開,也讓他們帶著滿滿的遺憾。
這也安慰了我,子祐是福報的孩子。能好好說再見,通常也是在病榻上受病苦不短時間的狀態。雖然不能好好說再見,至少不用飽受加掛機器的折磨。曾經,想像過子祐比我早離開的景象~也許祂必須在病榻上受煎熬,無法言語的祂如何親口跟媽媽道別?在地球上無口語的祂也許心中滿滿的苦痛、滿滿的愛想要說出口卻說不出來?
如同子祐出生那一晚,面對令人詫異的生產狀況,怎麼可能選擇不做急救?
- 不救,是直接的天人永隔;
- 救了,是無止盡的復健路。

作者筆下的主人翁很正面,讓孩子們真切的學習死亡。從一開始的害怕說出口、到認識開口說「死掉」這個字眼沒那麼恐怖、以及最後合力幫老師準備了滿滿回憶與愛的箱子。大人眼中的孩子也具備「給予」的能力,這個箱子裡裝著有形無形的「給予」,準備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在學習「面對死亡」。
孩子們的堅持、天真、對師長的愛令人動容。大人的固執看得出來,對於生命教育多數人還是以迴避的方式面對。這樣的對比鮮明可見得大人不如孩子們的單純簡單。幸好,在作者的鋪陳下這幾位大人是願意跟著孩子一起學習的大人,大家一起學會勇敢面對生命消逝。
把自己當作活教材的克拉拉老師更是令人豎起大拇指,面對死亡的已知、受病苦纏身卻能帶有陽光般的溫暖擁抱這些孩子是令人心疼的另一面。 也因此孩子將禮物送到府上後,已經無法移位的克拉克老師在枕邊人轉告孩子的話,
~「這件禮物是要送妳離開上路的,獨一無二的禮物。」~
她才有辦法露出一抹微笑、最後一次閉上了雙眼吧。
我想也只有像作者這樣曾經主修過教育學和特殊教育,也曾經照顧過身心障礙者才能有這樣筆觸與大膽。這一堂最不一樣的生命教育課值得細心品嚐。

2020我們一起去高雄大魯閣草衙道
以下是子祐離開快滿三個月的紀錄~
即將百日,弟弟常聊著讓他驕傲的祢。細數你們兄弟倆的日常,很多時候都是他在等待祢,等待祢吃飽、睡好、但他從不覺得這是等待。你們像連體嬰、像雙胞胎感情深厚。弟弟不只整理書櫃看到祢愛的書會拿來告訴媽媽,
『媽媽,我把這本書放在子祐那裏給祂看喔~祂很喜歡這本書。』
打開聖誕禮物前也會輕聲說一句,
『子祐,我先打開看看嘿~』
祢對弟弟的愛,我想他深深記著。謝謝你們相親相愛~~
📚風的電話かぜのでんわ
- 作者/繪者:井本蓉子
- 譯 者:米雅
- 版社: 青林國際出版

想念子祐時,我都想到這本繪本《風的電話》,想著是否能真的跟在遠方的祐通上一次電話。幾個月前在日本遊戲場遇到那座電話亭時,特別希望撥打之後能接上在天上的祂。第一次讀到它的緣分是妹妹借來給祐懿的(祐聽過我說這本故事給他聽),還幫我查到了這本風的電話靈感來自於日本多年前311地震。

幾個月前在日本遊戲場遇到這座電話亭時,特別希望撥打之後能接上在天上的祂。 這裡只有樹林,卻巧的出現這座電話庭。
故事裡的電話沒有接上電話線。這一部沒有接上電話線的電話,是為了讓頓失親人的居民表達對親人的思念而有的存在。這是當時屬於重災區的岩手縣大槌町裡的一位日本園藝家,原本是為了對過世親人表達思念而親手打造的電話亭,也開放給跟他相同境遇的族群。

祐在的時候,我們ㄧ起讀祂是開心的。也許祂早就安排讓我遇到這本書,在祂尚未離開前唸給祂聽。
跟祐共讀過這本繪本,祐祐離開後在圖書館裡「偶遇」索幸又借回來看。發現懿對於這本書跟之前共讀的感受不同,聽到想念哥哥的小狸貓的那一段有點閃躲。我想這是祐的安排,我也就不再強迫跟懿一起共讀了。

祐離開後,讀到這頁很有感。
翻譯此書的 米雅散步道 MIYAH WALKER老師說的好,
「他們每一個角色都是你我,在死亡面前,我們都一樣脆弱、孤單、無解。但,當沒有被說出口的心情有機會被傾聽,苦就會少一點;思念有了傳達的對象、來不及說的最後的那些話有了釋放的處所,悲傷就能稍稍著地。我想,當生和死的兩端,不再只有悲傷流動,說不定新的力量(心的力量)就有機會長出來……」

如果真有可以接通天堂的電話就好了。
也許失去哥哥,懿的心裡也有個很大的洞,所以常靠日常裡跟我分享哥哥的大小事有了釋放的出口。
📚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

- 作者:皮姆.凡赫斯特Pimm van Hest
- 繪者:妮可.塔斯瑪(Nynke Talsma)
- 譯者:林珊如
- 出版社:奧林&大穎‧書‧時光
- 出版日期:2014-10-13 適讀:0-6歲

簡短的文字切中身為讀者的我失去兒子的心情。
國外翻譯繪本,原文為荷蘭文。讀傷心難過、讀失去與道別的一本書。雖然是小男孩而跟寵物之間的故事、雖然文字不多但媽媽感同身受。

深厚的情感讓「想念」成為必然,我們的日常也充滿了想念天使祐。

面對離別,好好道別一點都不簡單。
📚樓上外婆和樓下外婆(祖孫情 )
- 作者: 湯米.狄波拉
- 原文作者: Tomie dePaola
- 譯者: 孫晴峰
- 繪者: 湯米.狄波拉Tomie dePaola
- 出版社:維京
- 出版日期:2019/05/01
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生命教育從小開始

湯米擁有「兩個」外婆,一個住在樓上,一個住在樓下。內文寫著湯米跟兩個外婆的互動。懿出生前,我跟祐共讀這本,因為外婆很疼愛祐所以他的正面回饋非常多。弟弟懿出生後,共讀過程中弟弟和我對話的內容也讓祐哥哥受惠。如同樓上的外婆原來就是曾外婆,他們還有鄉下可以回去看看曾外婆也是一種幸福!

📚先左腳,再右腳
生活化的日常,貼近小小讀者的經驗。這兩本書都是同一作者Tomie dePaola 同為 維京出版粉絲團 出版,也是非常好切入生命教育的繪本,同時也看到 #日常中再平凡不過的祖孫情。人都會老,都會有那麼一天。有著身障手足讓健康手足提早學習到健康是非常簡單的幸福,也讓更多人知道生命的脆弱。

是作者的真實故事,爺爺巴柏是小男孩巴比最要好的朋友,小時候巴比學走路,是靠巴柏幫忙。但是有一天爺爺生病了,而且完全不記得他了,巴柏好希望爺爺可以想起他,但是面對生病的爺爺他也有一點畏懼跟距離感,該怎麼辦呢?

📚阿里的飛機

2022年購入跟孩子共讀的此書,是作者John Burningham 在辭世之前給喜愛他的讀者的最後一份禮物!故事裡的阿里其實就是John Burningham愛犬。
共讀這本書一開始需要帶有一點點的勇氣。但是子祐在讀第一次時就充滿笑容!這是無口語極重度腦傷子祐對於陌生新書喜愛的反應,看著他的陽光燦笑,對比故事情節反而愈讀愈暖到心坎兒去了!
- 一向機哩瓜啦當時三歲多的弟弟~
- 讀第一次時,僅說阿里飛走了!
- 讀第二次時,說阿里活動力差是年紀太老!
- 讀第三次時,發現阿里是去天上當星星了!
去天上當星星是我家當時三歲的弟弟對於生命結束的理解,是兩歲多再讀《樓上外婆和樓下外婆》學習到的內化解釋方式。
📚雲上的阿里
很多人說讀這本書不落淚很難,但我卻沒有落淚,可能因為心裡極度悲傷已經沒有珍珠。心裡只想著祐在天上過得好不好~

📚你到哪裡去了?
祐離開不到兩個月時,在圖書館無意間看到這本書讀給懿聽,第一次他聽不下去,我不強迫因此直接中斷。我想五年多24小時的密不可分,懿對哥哥的思念是濃厚的。

閱讀不同的手足情深的繪本也是我們一起想念的方式。

「因為祐,打從你出生有媽媽全職陪伴。」生活中我常分享祐替懿帶來的幸福。

不一樣的哥哥,卻有著一樣的愛。
📚跟小鳥道別

粉專的朋友看到祐成為天使的消息,寄給我的繪本。很巧的是,在祐的新家,我也遇到一隻跟繪本裡一樣的小鳥。

在祐不告而別的那天,在我懷裡逐漸失去溫度的祂讓我永遠忘不了。
📚媽媽一直在你身邊

媽媽捨不得祢,十二年四個月的日子太短,如果有緣我們再當母子。
喪子之慟除非經歷過無法感同身受,有需要哭就哭,隨著時間的悲傷會漸漸轉為思念。
|永遠寄不出去的明信片|
"Yoyo, I love you. How is your day in the heaven? ~Ethan"

在日本寫張明信片寄回臺灣不難
2023年在葉祥明阿蘇高原絵本美術館讓懿完成寫明信片的任務後,當天懿也畫了一張明信片給祐。後來某一天懿也主動寫了一張明信片給子祐同時告訴我,
「媽媽,我們要買郵票貼在祐明信片上寄給哥哥。」
那時我的眼眶都要濕了,
「要寄去哪裡?」
「天堂~」 (在旁的爸爸幫懿回答)「Heaven天堂。」
聽到爸爸這麼說懿也這樣告訴我。

有著身障手足 讓健康手足提早學習到健康是非常簡單的幸福,也讓更多人知道生命的脆弱~~這ㄧ天子祐只有我按下快門這刻才有的短暫笑容。20220304

不只健康的常兒需要遊戲場,行動不便的孩子也很需要~~每個孩子 都需要遊戲的刺激!每個孩子都有平等遊戲權!
❤️這是身障手足與健康手足的生活記錄~
紀錄腦麻兒大兒子祐哥輪椅走遍的足跡,也記錄常兒二寶的喜好以及可以跟哥哥一起玩的場域。【無障礙需求】不僅是輪椅族的必要品,跟其連帶的所有家人都需要被考量進去,因為我們出門當然不可能將身障手足晾在一邊,也只有滿足坐輪椅的祐哥的無障礙環境才有辦法讓我們全家人及陪同的親朋好友一同進得去。紀錄的同時也期待軟硬體環境愈來愈友善,以人為本。

20201218帶祢追最愛的遊戲場~輪椅盪秋千
腦麻兒大兒子祐哥於2023年9月26日凌晨去世,出生於2011年5月26凌晨的祂由我們決定插管急救,但這一次祂自己掌握想要的人生。
媽媽想透過子祐~我們疼愛的寶貝~告訴更多人 【友善共融從來就不是一種選項,它是必需品!】 唯有每一個人將它視為理所當然,願意認識進而理解,同理心才可能發酵於日常每個角落中。也希望透過持續記錄,讓更多同溫層家庭可以找到浮木,這也是我的子祐可以創造的最大價值、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20201128參加身障兒童公益棒球賽~祢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