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終將消逝的長大--聽劉若英《後來》

2024/04/21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一、前言

最近自己因為成長,所以回首看過去的時候,覺得自己有做不好的地方,覺得對不起當時的一些人

但不論自己怎麼想,他們不會再回來,事情在發生的當下就已經永恆,我也就已經錯過

大概就是這樣的錯過感,我在這幾天想起了劉若英的《後來》這首歌

於是認真看了看裡面的歌詞,有了一些想法與瞭解想要記錄下來。

二、正文

1.開頭的破題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 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寧靜深夜的吶喊

許多歌曲在敘事上,很多是採用順敘的方法

也就是按照時間線

從頭到尾好好把事情說一遍

為什麼這首歌不是這樣做,反而是把副歌拿到開頭來,一開始就點明主題呢?

我覺得

旋律比較柔和的前奏,後面接著比較高亢旋律的副歌

這樣會有一種衝突感,強調了前奏的柔和,也強調了副歌的高亢

給我一種

彷彿是在一個萬籟俱寂的深夜

有那麼一個人對著夜空吶喊著自己心聲的感覺

好似有那麼一個人面對夜晚的寧靜

想起過去種種過往

想起過去那份美好

突然意識到自己當年做錯了什麼

突然感受到了一股懊悔

但他已經不在身邊

因而沒人可以傾訴

只能這樣對著夜空吶喊、對著夜空道歉

只能這樣期許夜空能把自己的心聲傳達給那個人

大概有點像是

在寂靜深夜

把夜晚當作是神父

自己的房間則是告解室

一個人在窗前那樣默默對著自己過去告解的感覺吧。


終將消逝的感覺

其實我自己很喜歡這樣破題的手法

尤其是一開始就點明這段關係已經結束、兩人已經不在一起

後面才繼續說這兩人過去是多麼的甜蜜。

因為這樣的說法

會讓我在感受他們的甜蜜時

除了甜蜜還會有這一切終將要消逝的悲傷感

就像《想見你》第一集給我的感覺一樣

我知道他們兩個終究分離了

所以在看那過往的種種美好

會有因為悲傷結局的襯托,讓那些過去曾經的美好都更加甜蜜、值得珍惜。

我想這樣的設計

搭配接上主歌第一段兩人的美好過往

會讓主歌第一段的過往看起來更加夢幻美好

更加帶有一切終將消逝的感覺。


2.主歌第一段

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
愛你/你輕聲說/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
那個永恆的夜晚/十七歲仲夏/你吻我的那個夜晚
讓我往後的時光/每當有感嘆/總想起當天的星光
事件構築

這段用簡單的兩句話,構築出了一個場景與事件

白色的花瓣既然能落在一個人的藍色百褶裙上,那代表著那個人是坐著的

既然對方的愛你是可以輕聲說,那就代表兩個人的距離並不遙遠,如果一個人是坐著,對方是站著,對方輕聲說了什麼話,坐著的那個人大概率聽不太清楚

所以代表對方大概率是坐在敘事者的旁邊,或許這句愛你,正是對方在敘事者耳邊輕輕地說

而敘事者聽到了對方這樣說,並不是拒絕、並不是生氣,而是低下頭,或許是害羞,或許是點頭,總之,是認可了這份愛情。

因此或許這段想要構築而出的情況是:

一對年輕情侶坐在一張長椅上,長椅旁樹上的梔子花落下一陣花雨,點點梔子花雨滴就這樣落在女方藍色的百褶裙上。
在這樣美麗的景色中,另一方在女方的耳邊輕聲地告白說愛,女方聽聞後,開心且害羞的低了低頭,確認了這段愛情。

我其實很多時候都會滿佩服寫詞的人能夠用簡短幾個字營造出一個情景與事件

像我這樣用字不夠精簡的,就很難辦到啊XD


意象

意象的部分會有滿多主觀的想像,或許不是那麼準確,但我覺得就是提供一個解釋。

梔子花的白花瓣:
這邊特別選用梔子花而不是櫻花或其他比較鮮豔的花朵,
一來可能是因為梔子花的花期在2~4月,屬於春天的季節,因此能夠象徵愛情春天的到來
二來可能想用白色這個顏色來代表「聖潔」、「純真」、「簡單」,藉此貼合後面那句「那時候的愛情 為什麼就能那樣簡單」,就是當時的愛情正如這白色的花朵,純真簡單,雖然可能並沒有櫻花、玫瑰那樣的光鮮亮麗,但是潔白純淨,淡雅而雋永。

芬芳:
之所以要講敘事者低下頭所聞見的芬芳,
一來是順應前一句所說的「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既然梔子花落在百褶裙上,低下頭,的確就能聞見梔子花的香
二來如果梔子花代表的是愛情,此時敘事者的低頭,聞到的不只是物質上的花香,還可能是想表達,這是愛情的芬芳。

藍色百褶裙:
百褶裙因為滿多是學生制服會使用的款式,搭配後面歌詞所說的「十七歲仲夏」,有可能是想表示敘事者是一個學生,當時穿著制服
藍色則有很多可能,可以說藍色是一個「憂鬱」的顏色,想說明女方的心思細膩以及比較沒自信,或許因此導致後面的傷害別人;也可能藍色是「天空」的顏色,用這個藍色加上梔子花,可以聯想出風光明媚的模樣;也很有可能就是,梔子花是白色,藍色和白色很搭,所以選擇這個顏色。
(如果是在一段時間以前,我說藍色和白色很搭或許要附加說一下我沒有政治意涵了XD)


永恆的夜晚

為什麼有夜晚會是永恆存在的?

一切不都轉瞬即逝嗎?

這句歌詞與後面歌詞相呼應:「讓我往後的時光/每當有感嘆/總想起當天的星光」

為什麼這個「十七歲仲夏/你吻我的那個夜晚」會是永恆存在的?

因為往後的時光只要過得不好的時候,都會想起這天晚上

所以這個夜晚就像是永恆存在的。

而對方也跟這天的夜晚一樣

即便已經轉瞬即逝

即便已經不在我身邊

但好像永遠住在敘事者的心裡面

每當遇到不順遂的事情時就會出現

永恆的存在。


3.主歌第二段

那時候的愛情/為什麼就能那樣簡單
而又是為什麼/人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在這相似的深夜裡/你是否一樣/也在靜靜追悔感傷
如果當時我們能/不那麼倔強/現在也不那麼遺憾
簡單

在這段歌詞的前兩句,可以感受到敘事者懺悔的心情

十七歲時候的愛情,是很簡單的,只要耳邊輕聲的一句愛你,某個夜晚時分的一個親吻,就足以聞到愛情的芬芳

但明明是這麼簡單、容易滿足的愛情,為什麼就是會讓對方受傷,為什麼就是不能維持下去呢?

從這兩句之中很明確感受到敘事者懊悔的情緒,明明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為什麼當時就是不明白,為什麼當時就是做不到呢?

至於究竟是犯下什麼過錯,為什麼讓對方受傷,我有個猜測,後面再一起說。


時間感

這裡面也感受到敘事者的時間感

既然當時很簡單,代表著肯定有經歷過複雜的

跟前面的「讓我往後的時光/每當有感嘆/總想起當天的星光」放在一起看就會知道

更可能是那場愛情之後所遇到的愛情,都是複雜的,所以才會有感嘆,感嘆過去愛情的簡單

也正因為經歷過這麼多複雜的愛情,才更加的懊悔

為什麼當時那麼簡單的愛情,自己卻沒有能夠把握住呢?


問你,也是說我

第二段後面兩句,敘事者問著:「在這相似的深夜裡/你是否一樣/也在靜靜追悔感傷」

這邊是拋出問題,同時也是在說著自己的狀態

我覺得這裡很巧妙,與其繼續說著敘事者自己很懊悔、我很哀傷

不如話鋒一轉

把對象變成詢問對方

轉換一個敘事方式,才不會用太多一樣的說法,導致讀者對於情緒的麻痺

也同時

這樣的方式依然能夠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對於過去追悔感傷,對於過去感到遺憾。


為什麼要問?

我覺得這二句很巧妙的地方,不只是把敘事的方式改變

還很巧妙開闢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敘事者要問呢?

都已經分開了,對方怎麼想關你什麼事情呢?

這就表示了

敘事者不只是緬懷過去這麼簡單而已

他在尋求對方的共鳴

所以說白了

如果我懷念過去的愛情,你也懷念著

那我們還能再次在一起嗎?

因此這個問句,其實開闢出了另外一項情緒:盼望。

會不會你跟我一樣想念著彼此,會不會我們還可能再續前緣?


4.橋梁

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笑和沉默

我覺得這裡很有意思

敘事者詢問對方「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為什麼會笑,又為什麼會沉默

如果把笑與沉默當作對比來看:

1.
笑可以是「對於過去這份愛情依然喜歡」,所以想到過去那樣美好的回憶,就會有著笑容
沉默則會是「對於過去這份愛情已然無感」,所以已經沒什麼好說,因此是沉默
2.
笑可以是「對於過去這份感情已然釋懷」,這是一個釋懷的笑容,笑看過去,一切都已雲淡風輕,覺得過去的彼此青澀可愛
沉默則會是「對於過去這份感情無法釋懷」,沒辦法笑看過去,因為自己還在眷戀過去,對於過去依然放不下,所以沉默

但有趣的事情是,這兩個解釋都有點不夠有力,甚至兩個對於笑和沉默的解釋是互相不一樣的,讓人沒有辦法肯定敘事者希望對方是笑著還是沉默

因此我自己比較喜歡第三種解釋:

「笑與沉默不是對比,他們是並存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問題不只是問對方,也是在說敘事者自己。

所以我們可以回來想這個問題:那麼敘事者自己如何看待這段過去的回憶?

畢竟猜對方的想法完全沒線索,但敘事者的想法前面給了我們一堆線索。

所以從前面的歌詞來看

難道會覺得敘事者想到這段回憶的時候不是笑著的嗎?

想到「落在百褶裙上的梔子花」、想到「對方輕聲說的愛你」、想到「低下頭聞到的芬芳」、想到「被輕吻的那個夜晚」

敘事者怎麼可能不是笑的?他太愛這些感情中的種種過往了。

一樣從前面的歌詞來看

難道會覺得敘事者想到這段回憶的時候不是沉默的嗎?

「在這相似的深夜裡/你是否一樣/也在靜靜追悔感傷」這句就能知道,敘事者肯定是靜靜的,肯定是沉默的

因為沒有人可以傾訴,也因為情緒是追悔感傷的

敘事者怎麼可能不沉默呢?他太懊悔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了。

所以

敘事者的角度滿大可能對於過去是又笑又沉默

因為過去的美好而笑,也因為過去的遺憾而沉默。

畢竟說真的,笑與沉默,並不是強烈對比,因為彼此並不衝突,可以一起存在。


我們之間還有可能嗎?

接續上面的論述

如果敘事者真的是又笑又沉默,如果敘事者問問題是為了尋求共鳴

那敘事者為什麼要問「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沉默」「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這樣答案很明顯

因為敘事者想要對方也跟自己一樣,又笑又沉默

因為敘事者想要對方也跟自己一樣,這些年來沒有人能讓自己不寂寞

因為敘事者想要問:「我們之間還有可能嗎?」

這回應到前面的另一種情緒:「盼望」


5.副歌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 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學會「沒有永遠」

副歌這段非常淺白容易理解

後來敘事者學會如何去愛,但對方已然不在,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只不在,而是不再出現在自己身邊。

那麼,敘事者到底學會了什麼?

敘事者是從「眼淚」之中明白的

也就是敘事者受過了傷,後來終於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也就是

人會來,也會離開。而一旦離開,人就不會再回來。

這個世界沒有永遠。

我自己覺得這個也是一個長大的分界線

小時候的自己覺得死亡離自己好遙遠,大家好像都不會死去,沒有人是想要見卻再也見不到的,大家好像會永遠存在。

但長大後才真正開始知道,死亡就在每一個人的身邊,任何人都可能下一秒就不見的,而且就像是掉到野井裡面一樣,那麼沒有預兆、沒有道理、沒有辦法避免。

也因為知道死亡就在每一個人的身邊,我們開始向死而生,因為害怕眼前這一切會消逝,所以學會去珍惜眼前的這一切。

正如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面所說的:「死和生不是對立的兩極,死是以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著。」

我想這件事情小孩子肯定聽過也可以理解,但他們因為自己的經歷與視野,或許並不能體悟,而去影響自己的行為舉止。

他們還沒有讓死住進自己的生活裡。

我們往往要等到一些經歷與體悟之後,才會真正體悟到死亡的重量,才會開始向死而生。

我想敘事者就是這樣,那些眼淚讓他真正知道了,人是會離開,且永遠不回來的。

因此他學會了如何去愛,也就是學會了「如何珍惜」。

而整首歌想要傳遞的,或許就是「一切終將消逝,因而要懂得珍惜眼前的人」。


所以敘事者是犯下什麼過錯?

如果學會的事情是「如何珍惜」,那麼犯下的過錯,或許就是不懂得珍惜。

也就是當年年少時,以為對方永遠會愛著自己、以為對方永遠會在自己的身邊

所以總是在看著其他地方,目光都沒有落在對方身上,沒有去對他好、沒有去回應對方的付出、沒有珍惜對方的存在。

所以總是要求東要求西,只說著我要什麼,希望對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卻不曾管對方要什麼。就是總看著自己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而從未去看,對方真正的模樣。

正如同MV裡面演的那樣,一方總是看著天空、一方總是低頭或推或拉著對方,兩人的目光始終沒有看向彼此

也才會像MV裡面演的那樣,一方閉著眼睛後退,臉上帶著笑容,總以為對方正在看著自己、照顧著自己、愛著自己,殊不知對方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而自己因此跌入萬丈深淵。

我想這就是敘事者年少時,不懂得珍惜、以為自己回頭的時候對方一定還會在,所以從來沒有看著對方。所以讓深愛的人受傷。


倔強

還記得主歌第二段有提到:「如果當時我們能/不那麼倔強/現在也不那麼遺憾」

倔強什麼?為什麼倔強?

我想在這邊也可以有了解釋

就是堅持看著自己,堅持說著我要的愛情是什麼,而沒有去管對方要的是什麼,沒有去管彼此要的是什麼。

就這樣倔強的堅持著

所以兩個人沒辦法走在一起,沒有辦法繼續走下去,所以讓深愛的彼此受傷。


這邊想提一下分清再在的重要性XD

這邊施人誠老師用的是「不再」而不是「不在」

是很巧妙的用法

如果人與人之間錯過了,當然對方就「不在」彼此的生活之中

這樣太合理了,反而沒有什麼意思

然而施人誠老師是用「不再」

這個就不只是表達了雙方的離開,表達了彼此「不在」彼此的身邊

更是表達了離開後,就不會再回來了

這個「不再」不只表達了離開,也同時表達了未來的不回來

比起「不在」,更加精煉、也讓意境更上一層樓。


感受一切終將消逝

如果這首歌就是要傳遞「一切終將消逝」這的概念

那麼開頭破題的安排會不會也是為了與主歌相呼應呢?

前面有提到

開頭破題直接點明了這段關係的結束,這樣的做法會讓人在看到兩人甜蜜過往時,增添一股悲傷的感受,因為知道他們就算現在這麼這麼愛,未來也會分開

也就是讓人感受到一切終將消逝的味道。

所以

這樣的設計是不是也是為了讓聽眾可以在知曉梔子花雨之中的兩人互動時,就感受到一切終將消逝的感受,藉此與主題貼合呢?


結構設計

我們現在解釋到這邊,可以大概明白這首歌的結構:

副歌歌詞開頭破題→主歌和橋樑→副歌

前面有提到,副歌放開頭是一種破題、倒敘的手法

但從這樣的架構來看,或許同時也是一種順敘的手法

我們彷彿跟敘事者在同一個時間線上

我們此時此刻感嘆著自己這些年來的體悟

之後又因此想起過去那段消逝的簡單美好時光

想了想這麼多過去

最終

依然又是回到了最初的那個感嘆:「一切都終將消逝,我卻沒有好好珍惜。」

我想

這就是為什麼歌詞結構會這樣設計

為什麼要用「副歌-主歌和橋梁-副歌」

便是想要營造「因為感嘆所以回想起過去,因為回想起過去所以感嘆」的這個情境吧。


是告解?還是期盼?

歌詞結構上在唱完「副歌-主歌和橋梁-副歌」後

又接著唱一次「橋梁-副歌」

我想針對這個講一個我自己的猜測

在橋梁的歌詞之中,我們知道了敘事者有一個盼望,問著「你都如何回憶我」、問著「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想著會不會還有重修舊好的可能。

而在副歌的歌詞之中,我們知道敘事者在表示自己長大了,「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敘事者已經知道如何去愛,知道如何去珍惜愛。

把這二個段落單獨放在一起,意圖不言而喻。

也就是如果敘事者還能夠再見到對方,我想他會這樣說:

我已經成為更好的人了,我已經學會如何去愛、如何去珍惜愛,我不會再傷害你了,那我們能再一起嗎?

這邊透過歌詞結構,把敘事者另外一個情緒也表露出來。

也就是說

透過「副歌-主歌和橋梁-副歌」的設計,講述了敘事者的懊悔

然後再透過「橋梁-副歌」的設計,講述了敘事者的期盼與幻想

即便都是同樣的歌詞,但想表達的意思卻也不一樣

我不知道當時在編排歌詞時是不是有這樣的意思

但我覺得如果用這樣去解讀這個歌詞,能夠讓這個歌詞的韻味更上一層樓

所以我喜歡這樣的解讀方法~


5.結尾

永遠不會再重來
有一個男孩/愛著那個女孩
期盼,終究已是錯過,只能遺憾。

前面提到「橋梁-副歌」的設計,講述了敘事者對於重修舊好的期盼與幻想

然後緊接著就到結尾的地方

敘事者自己就直接狠狠把自己拉回現實

因為敘事者自己也知道,這樣的期盼是不可能發生的

過去的事情就已經過去

錯過的事情就已經錯過

事情「永遠不會再重來」

再也不會有「有一個男孩/愛著那個女孩」

因為我們都已經長大

因為我當時沒有把握住

因為你已經不愛了。

透過這樣「橋梁-副歌」所展現的期望,配合上結尾的現實狠狠否定

更加的去加深了這首歌想展現的「錯過感」

也更加去加深了這首歌想表達的「一切終將消逝」。

我想這是為什麼我很佩服這首歌的歌詞架構

看似開了兩條情緒主線,一條講述「對於過去的懊悔」、一條講述「重修舊好的期盼」

但最終

兩條情緒主線合併成一條,當「重修舊好的期盼」被否定,就讓人更加明白錯過所帶來的懊悔感受,也因此讓「對於過去的懊悔」更加的深刻。

也就是讓聽眾在歌詞架構之中

直接體會了一次錯過的痛苦

間接加深我們理解敘事者的那份懊悔、遺憾。


三、尾聲

我想這首歌之所以叫做「後來」

就表示已經是到了未來,已經不是現在、不是過去

後來的我們,只能回憶過去

你不能回到過去,我也回不到那個自己,我們沒辦法再回到那個簡單的關係

所以只能回憶,然後在這之中感受錯過。

我想

這世界大概就是這樣

過去的事情已經成為定局、沒有人可以再改變,已經成為永遠,已經死去

還活著的我們

除了向未來的死而生

也可以向過去的死而生

抱著遺憾、避免犯錯

去好好對待未來。

或許正如《挪威的森林》裡玲子姐所說的:「如果你對直子的死有什麼類似痛的感覺,那麼你就終此一生都繼續去感覺那痛吧......不過和那是兩回事,也請你和綠小姐兩個人幸福地過吧。你的痛和綠小姐是沒關係的。如果你再繼續傷害她的話,會無法挽回喔。所以雖然或許很辛苦,不過請你堅強起來,再多成長一點做個大人吧。」

過去已經過去,過去的愛情已經死去,而活著的人,終究還是要前進。

15會員
285內容數
立志向魔教復仇的年輕劍客 動盪整個武林的大秘密 正邪與虛實之間 誰才真正清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