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聊些喀嚓史】聽到「喀嚓」、「喀嚓」聲,你想到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林恩平 家族關係圖

聽到「喀嚓」、「喀嚓」聲,你想到什麼?

樹枝斷了?剪頭髮?還是按下照相機快門的聲音?

照相機長怎樣?若不是專業攝影師,也許很多人幾乎沒看過也沒碰過照相機,近十年以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手機相機漸漸取代數位照相機,「喀嚓」聲也多半從手機聽到。

說到照相史,1827年,全球出現第一張相片,當時一張照片要花8小時曝光。1835年,全球第一台相機橫空出世,不過,那個年代攝影技術並不發達,19世紀中期流行的濕版攝影法,攝影師外出就像搬家一樣,必須攜帶遮光的帳篷、化學藥品、玻璃片、笨重的支架,以及一壺水,全套裝備幾乎塞滿一馬車,並非一般平民百姓負擔得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不分古今中外,古時候的人,拍照為何都正經八百、臉上毫無笑容?

根據研究,推測古人拍照一臉嚴肅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當時拍照價格高昂,照相可是一件大事,重要場合不得任意嬉笑,必須端莊穩重,謹慎肅穆以對,因此古人的臉幾乎都是撲克臉。

其二,當時濕版攝影需要長時間曝光,最大考驗就是憋氣數秒不動,連眨眼也不行,有人拍照時甚至脖子頂著支架,撐個10–15分鐘,再快樂也擺不出這麼久的笑臉。

我個人挺同意第二個觀點,扮笑臉長達10分鐘?這不是真的吧?!對如今手機拍照,一秒鐘隨時可連拍五張八張的我們來說,簡直難以置信。

讓攝影變得輕便,並且走向大眾的人,是美國人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他是柯達創辦人,1884 年發明世界上第一款膠卷底片,為了推廣膠卷,他在1888年又推出了一種傻瓜式的盒式照相機,人民用1美元就可以拍照,照相機變成大眾消費品,1900年大眾攝影時代來臨。

20世紀60、70 年代,柯達就是攝影的代名詞,地位如日中天,1967年當年柯達的市值超過上千億美元,排名全美前三大,地位好比現在的 MAMAA (五家科技公司分別是 Meta (原臉書) 、Alphabet 、微軟 (Microsoft) 、亞馬遜 (Amazon) 和 蘋果 (Apple)。

好景不常,柯達老大當久了,忘了謙卑,1948年小老弟寶麗萊發明拍立得,柯達輕忽了民眾喜愛分享、即時的快樂,1975年柯達發行全球第一台數位相機,繼續風光了許多年,自此由盛轉衰,慢慢步入遲暮。

原本手機歸手機,相機歸相機,兩邊各不相干,各自發展,但到了2000年,夏普推出了全球首款拍照手機J-SH04,自此手機與相機合體,威力無窮。

2010年,是手機攝影和數位相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年,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發表全新iPhone 4 ,雖然後置iSight鏡頭只有500萬像素,但透過軟體操作介面和優化演算法,讓手機拍照體驗和成像品質,昇華到另一個新的境界。

爾後各家手機大廠跳出像素之爭,在鏡頭、處理器、優化演算法等方面競相爭奪第一,手機相機儼然當紅炸子雞,2012年柯達申請破產重組,一代相機天王就此殞落。

時至今日,鏡頭已經成為手機標配,手機鏡頭用處不單單只是拍照,蘋果在iPhone X 引入3D人臉辨識,鏡頭變成了身份驗證裝置,或是圖像辨識器,可以預見未來的是,鏡頭絕對不會只是鏡頭。

說到手機鏡頭,不得不提蘋概股指標:大立光(3008)

全球果粉每年引頸期盼蘋果秋季發表會,9月7日全新問世的 iPhone14,驚豔不足,賈伯斯女兒甚至用一張梗圖酸「iPhone14跟13哪裡不一樣」。

失望的不只是果迷,還有大立光股東,眼看蘋果新機銷量不如預期,外資調降評等喊減碼,大立光股價再創新低,昔日股王淪為股后,最近恐怕都快被老三追過去了

儘管股后地位岌岌可危,但說到家族傳承,全台灣沒有幾個老闆比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有遠見有氣魄。

從大立光家族關係圖來看,這家公司由林、陳、謝、梁四個家族共治,成立迄今35年,林耀英認為共治不可為,為了將股權單一化,2020年,林耀英與 林恩舟、林恩平等父子三人,把名下持股全部轉移「茂鈺」這家以祖父之名命名的公司,未來大立光就算分配股數,也只進不出,藉此長期鞏固經營權,無論是林恩平、林恩舟兄弟意見不合,或未來有其他家族成員「有意見」,都無法撼動大立光的經營方向。

再從股權分配圖來看,林氏家族掌握的茂鈺紀念股份有限公司,佔股14.1%,是大立光最大單一法人股東,至於兩大自然人股東則為陳世卿(5.04%)及 蔣翠英(4.94%)夫婦,另還有其它兩大家族的謝銘原(2.69%)與梁忠仁(1.56%),這四大家族維持不出售持股的共識,持股比例也未變。

raw-image

大立光前10大股東持股比

林耀英認為,兒孫們應該自食其力,而非靠股利股息過活,這是林耀英對後代子孫的期許,看起來很鐵血,但期許後輩「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之情,溢於言表。

好奇問大家:如果你的阿公是林耀英,你希望在家裡領薪水上班?還是到外頭闖蕩領別人家的薪水?

製圖資料來源 : 經濟日報、財訊、鏡周刊、維基百科、清大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官網

============================================================

✅訂閱 「晉聊些五四三」YT頻道

👍按讚「晉聊些五四三」FB

👀追蹤「晉聊些五四三」IG

🎧收聽「晉聊些五四三」Podcas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齡96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辭世,上百位國家元首齊聚送行,盛大國喪吸引全球億萬人眼光,繼位者查爾斯三世國王,能否讓君主制度延續傳承下去?「日不落國」能否繼續揚威?格外引發關注。 說到家族傳承,中外文獻都在廣泛研究討論「如何富過三代」,大多數民眾會想:「傳承?離我好遠,那是有錢人的異想世界」。
高齡96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辭世,上百位國家元首齊聚送行,盛大國喪吸引全球億萬人眼光,繼位者查爾斯三世國王,能否讓君主制度延續傳承下去?「日不落國」能否繼續揚威?格外引發關注。 說到家族傳承,中外文獻都在廣泛研究討論「如何富過三代」,大多數民眾會想:「傳承?離我好遠,那是有錢人的異想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流行至今,已有十年以上的時間,而照相功能,一直是各種手機評比時的重點。 (事實上,有多少人會天天需要拍出一億畫素的照片?) 面對通訊軟體中,朋友們發來此起彼落的美照,老安通常都是說:「很美」、「好看」、「太強了」…..充分展現了詞彙貧窮的窘境。 不過現在可以利用chatGPT4o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使用手機和相機拍攝的照片所帶來的視覺差異,以及解釋了相機的價格和配件相對於手機的實際價值。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2009-2011年智慧型手機還不普遍的時候,我當時在澳洲,每天扛著我的單眼到處拍照。 2011年回到台灣,當時的台灣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有了手機之後單眼就漸漸被我遺忘,變成了古董裝飾品,拍照也成為我們的日常。 人都是貪心的🤣,我常常覺得手機方便似乎有些拍照功能也受限,例如:我先生是足球教練,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之前答應了格友亮亮,分享倫敦櫻花照片,加上再不更新就會變魔法師,所以趕快寫文。 想起十年前,在倫敦時拿著數碼單反相機到處拍照。那時有人會問我是否攝影師,也有路人不喜歡被拍入鏡頭的。避免麻煩,我不會拍路入拍進照片裏。 近年我街拍也好,旅遊也好,只用iPhone拍照。我愛上了iPhone的便利,以及它
04/24/2021 破虛空   蘋果在製造出Iphone手機前,我相信賈伯斯早有這構想了。 只是當時的製程還無法支援他的想法。   在HDI,盲孔,埋孔,這些劃時代的製程技術出現後。 他的想法終於得以實現。   早在智慧型手機產品出現前,因為從事和這行業相關的產業, 所以很早我
相機 我買了台新相機。 買相機為了拍相片。 而相片則是為了紀錄,人生所走過的路,作過的夢,擁有過的回憶。   算了算過去十多年這段期間,我曾經買過的數位相機。   Fuji 4700 Sony F717 Sony DSC-H1 Canon 400D Panasonic DHC-
Thumbnail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就是我就坐在你面前, 而你卻低頭滑手機 手機, 堪稱近十幾年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自從賈伯斯在發表會上從牛仔褲裡拿出第一代iPhone,並用兩隻手指頭把照片滑絲的放大與縮小,造成全世界的轟動後,手機就像現代鴉片一樣,開始注入所有人的血液與腦袋,讓人瘋狂的上癮。一個看似無害、正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流行至今,已有十年以上的時間,而照相功能,一直是各種手機評比時的重點。 (事實上,有多少人會天天需要拍出一億畫素的照片?) 面對通訊軟體中,朋友們發來此起彼落的美照,老安通常都是說:「很美」、「好看」、「太強了」…..充分展現了詞彙貧窮的窘境。 不過現在可以利用chatGPT4o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使用手機和相機拍攝的照片所帶來的視覺差異,以及解釋了相機的價格和配件相對於手機的實際價值。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2009-2011年智慧型手機還不普遍的時候,我當時在澳洲,每天扛著我的單眼到處拍照。 2011年回到台灣,當時的台灣智慧型手機開始普遍,有了手機之後單眼就漸漸被我遺忘,變成了古董裝飾品,拍照也成為我們的日常。 人都是貪心的🤣,我常常覺得手機方便似乎有些拍照功能也受限,例如:我先生是足球教練,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之前答應了格友亮亮,分享倫敦櫻花照片,加上再不更新就會變魔法師,所以趕快寫文。 想起十年前,在倫敦時拿著數碼單反相機到處拍照。那時有人會問我是否攝影師,也有路人不喜歡被拍入鏡頭的。避免麻煩,我不會拍路入拍進照片裏。 近年我街拍也好,旅遊也好,只用iPhone拍照。我愛上了iPhone的便利,以及它
04/24/2021 破虛空   蘋果在製造出Iphone手機前,我相信賈伯斯早有這構想了。 只是當時的製程還無法支援他的想法。   在HDI,盲孔,埋孔,這些劃時代的製程技術出現後。 他的想法終於得以實現。   早在智慧型手機產品出現前,因為從事和這行業相關的產業, 所以很早我
相機 我買了台新相機。 買相機為了拍相片。 而相片則是為了紀錄,人生所走過的路,作過的夢,擁有過的回憶。   算了算過去十多年這段期間,我曾經買過的數位相機。   Fuji 4700 Sony F717 Sony DSC-H1 Canon 400D Panasonic DHC-
Thumbnail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就是我就坐在你面前, 而你卻低頭滑手機 手機, 堪稱近十幾年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自從賈伯斯在發表會上從牛仔褲裡拿出第一代iPhone,並用兩隻手指頭把照片滑絲的放大與縮小,造成全世界的轟動後,手機就像現代鴉片一樣,開始注入所有人的血液與腦袋,讓人瘋狂的上癮。一個看似無害、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