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偷走你多少人生?如何抵抗對手機的成癮?

2024/01/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就是我就坐在你面前, 而你卻低頭滑手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就坐在你面前,而你卻低頭滑手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就坐在你面前,而你卻低頭滑手機

手機, 堪稱近十幾年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自從賈伯斯在發表會上從牛仔褲裡拿出第一代iPhone,並用兩隻手指頭把照片滑絲的放大與縮小,造成全世界的轟動後,手機就像現代鴉片一樣,開始注入所有人的血液與腦袋,讓人瘋狂的上癮。一個看似無害、正面,且具有高度便利性與生產力的小方塊,其實卻像恐怖的駭客一樣,直接駭入人類的大腦。如果你還沒有感覺到手機邪惡的另一面,那這篇文章可以整理一下你被它偷走了什麼重要的東西與我們該如何應對。

流失的時間

  • 根據統計,現代人類平均每天花3小時15分鐘在手機上
  • 台灣人每天平均花費4小時12分鐘在手機上,高於全球平均11.5%,全球排名第16 (另類台灣之光?)
  • 諷刺的是,78%的女性承認她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比伴侶還多 (這個部分男人就相對比較不誠實,僅64%男人承認他們花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時間比伴侶還多)

參考來源

再仔細看一下,我們真的都使用手機在做偉大的事情嗎?根據統計,一天大約69% (或一天40次)的使用時間都僅低於兩分鐘,換句話說,就是無意識的拿起手機來檢查一下有沒有什麼訊息、通知,或email需要回復。

拿起手機所花費的時間細分

拿起手機所花費的時間細分

參考來源

簡單的數學計算一下,從智慧型手機普及到現在超過十年的時間,一天平均花3小時,(10年 X 356天 X 3小時) 10年下來大約等於10,000小時。如果依據葛拉威爾在<異數>中所引用並被廣泛推廣的「一萬小時天才法則」來說,這十幾年來已經造就了數十億個「滑手機天才」。好吧,這好像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偷走的時間僅是表面的總括,時間背後代表著其實是偷走你的健康、跟親近的人的相處時光,甚至是因為社群媒體比較後所帶來的焦慮感與憂鬱感,而隨之消失的快樂與幸福。

變成商品的專注力

各種社群媒體背後的天才工程師與心理學家精密的控制著你腦內多巴胺,把你的注意力變成商品在販售。藉著眼花撩亂的獎勵機制滿足腦中多巴胺刺激的快感,來控制著你的一舉一動。

常常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上一秒在想的事情,下一秒就一片空白。其實只是因為長期使用手機的習慣多工與注意力分散下,腦中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表現能力顯著下滑,正也是滑手機的後遺症之一。而<21世紀的21堂課>書中提到,未來人類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設計的精妙且為你量身打造的演算法,演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甚至在你做出決定前,它已經把你最需要的東西推送到你面前。而你該避免的是被演算法給完全掌控你的人生。

深度閱讀與思考的能力

現在人的主要知識來源是手機,手機取得知識快速直接,讓人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其實都只是很表面的東西。<知識的假象>帶給我們一個很有趣的觀點,作者點出了人類對於自己的無知,竟然會這麼無知。舉例來說,作者問你什麼是沖水馬桶,大概沒有人會說自己不知道。但如果問你,沖馬桶的原理是什麼?沖下去時會發生什麼事?你能夠簡單的畫出它的原理嗎?我想大概大部分的人會卡住。你或許會說:「我不用知道馬桶的原理也可以活得很好,排泄物也能完美的沖下去」。沒錯,作者也在書本當中提出許多精彩的辯證與觀點。人與人存在著認知與智能分工,從而建立起所謂的「知識圈」與「知識共同體」。而如果手機破碎式的讓我們接收資訊,並讓我們過度依賴同溫層思考,就會讓這一群人的想法互相依賴與強化,變得更加固執己見,甚至對偏頗的想法深信不疑。


但我們能有什麼解方呢?

科技的進展其實也不是毒蛇猛藥,只是在學會控制它們之前,我們必須先確保自己不會被控制。
  • 物理性的控制:這取決於個人自制力的多寡,做法可以是使用手機內建的時間限制來控制使用時數,並關閉所有無謂的推播通知。固定時間設定勿擾模式,甚至刻意關機。將手機留在別的房間,也有許多專家建議。更極致的時候,有時候我會故意將手機遺留在車內,增加尋找的難度。然而這些做法短期可能有用,卻也容易被戒斷恐懼症所苦,害怕錯過什麼重要的事情。對我來說,這個方法短期內能顯著看到成效,但時間一拉長,需要靠意志力來堅持。
  • 選擇類比世界:我最喜歡<越平靜越有生產力>一書中作者所提出的見解。數位的東西較容易刺激腦中多巴胺分泌,讓人處於一個相對hyper的狀態,你會得到一種看似高效率的快樂,然而各種研究的結果只是顯示人無法真正多工,切換的成本往往更高於單工的成本。而當你越靠近類比這邊,你會越感到平靜與快樂,甚至更能提高生產力。因此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盡可能往類比這邊靠攏。
數位生活和類比生活

數位生活和類比生活

  • 去運動什麼運動都有用,慢跑就是一個超棒的解方。這是瑞典國民醫生安德斯.韓森<拯救手機腦>書中貫穿整本書所提出來的一個推薦解方。韓森當然用背後的科學與研究來解釋為什麼運動會有所幫助,因此想要保護你珍貴的大腦,請記得把這本書讀完,並將運動大方地列入行事曆當中。
  • 冥想:本來有點懷疑又有點不願意相信。會想嘗試冥想,是因為真的太多主流的書籍與聰明的菁英領袖,都提到冥想的好處,而深深受推崇。冥想的方法與門派有很多,就在這個半信半疑的情況下,我開啟了我的冥想探索。總的來說,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身體作用,實踐冥想真的提升了一種穩定與平靜的感覺,建議找本冥想的書,好好的體會一下這種感覺。

總體而言,手機已經向無所不在的駭客,深深地滲透入我們的生活,我們必須保持警惕,才能確保我們不會在科技的洪流中,迷失自我與錯過太多精采的人生。


思考來源與建議閱讀:

<越平靜越有生產力> 2023年閱讀過最喜歡的書本之一,起初是被<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作者克里斯.貝利)所吸引,覺得有點衝突的兩個字「平靜」與「生產力」 會怎麼產生關聯,然而讀完以後書上畫滿重點,非常喜歡。

<拯救手機腦> 在書店隨手翻完第一章就買下了這本書,因為正被自己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所苦惱。第一章破題的方法真是太引人入勝,畫了這麼多小圓點本來以為是色盲檢查,最後的說明讓我心裡WOW了一聲。也是2023年很喜歡的書之一。

<21世紀的21堂課> 哈拉瑞所著作的人類三部曲經典之作之一,這系列書基本上是帶著尊敬的心情讀完的。可以聽到一位睿智的思想家用獨特的見解來說明人類這麼大的一個課題,實在非常精彩。

<最高休息法> 不是本太新的作品,有點日式的寫作風格。在圖書館因緣際會撈到這本書,因為寫作風格所以讀起來很流暢,是本很容易閱讀吸收的書。

<知識的假象> 看到是哈拉瑞推薦的書籍就二話不說地買下。這本書說明了人究竟有多無知與多仰賴集體知識。並提出解方來避免因為知識假象而造成的思考偏差。


0會員
2內容數
我相信人生中遭遇的種種問題,都可以透過閱讀來尋找答案。提出問題並探索,是一種智慧的增長。在書籍的世界裡,我尋找著解答,並樂於與他人分享所體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