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上士道·菩提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菩提心是大悲心 是清靜心 平等心 是覺悟的心

覺悟的人自然會有菩提心因自性本自具足

在我們還沒有覺悟 還沒找到自性前

先發心吧!

藉由仰望諸佛菩薩的功德 希望自己能和諸佛菩薩ㄧ樣有大悲心 利益ㄧ切有情 幫助眾生解脫輪迴 離苦得樂 所以發菩提心

先在心裡種下小小的種子 種下善因 「念念因圓 念念果滿」種下正確的因就會得到圓滿的果 我們的心念非常重要 也許這世無法成就 來生來世繼續串習佛法

終究有明心見性的一天!

佛陀慈悲想利益ㄧ切有情 所以才有佛法住世幫助眾生離苦 如果佛陀沒有菩提心就沒有佛法住世 自己解脫就好 那就和小乘佛法沒有不同了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不同在於菩提心

有菩提心能成佛 得到圓滿究竟的解脫

有菩提心的功德利益非常殊勝


要怎樣才能策發菩提心?

除了仰望諸佛菩薩的功德希望能和祂們一樣外

還有以下的觀念能幫助自己有菩提心:

  1. 眾生本成佛:佛陀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諸佛菩薩熱切的想讓你知道 你就是佛你自己怎麼可以不知道呢?你怎麼這麼執迷不悟?一直被無明障礙、煩惱 貪戀世間 白白受輪迴之苦 好可惜啊!這是恨鐵不成鋼 想把人敲醒的心情吧?🤣🤔
  2. 眾生皆是如母有情:數不清的輪迴裡 每一個人都曾是我們的父母 我們是怎麼對待父母🤔?
  3. 眾生是自己的孩子:同上 在輪迴中我們也曾當過每一個人的父母 所以每一位眾生都曾是我們的孩子 是吧?我們對待孩子的心情可能比對待父母還要深刻 當過爸媽的人應該很能體會 🤔?
  4.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原來大家都是一體的 來自同一個佛性 以大海 海浪 浪花為例 雖然各自呈現不同的樣貌 但都同樣來自大海 我就是你 你就是我就是佛 我們看到的不再執著於外相 我們會看到眾生的佛性而尊敬頂禮他人🤔?這好像又呼應了1. 眾生本成佛 🤔人世間有善惡美醜 但自性(佛性)沒有 祂是如此清靜 圓滿 人人都可以找回清靜圓滿的自性 就在迷與悟之間 時間快和慢而已 終究會成佛🤔?~


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

所以佛即非佛是名佛

眾生 佛 其實不是我們文字上所了解的那個意思 真實相是什麼呢🤔?等開悟了就會明白一切吧!🤔


整理一下所學 不知道觀念對嗎🤔?

先記錄下來再做修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隨心所欲
8會員
12內容數
隨心所欲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2025/04/15(二) 解、行 相輔相成: 將所學的正知見化爲行動 Ex. 任何的學習 之後都是要多練習 才能內化成爲自己的 2. 實踐是關鍵: a. 將法應用在生活中: 改變造業方向爲自己種正因 b. 練習利益
2025/04/18
2025/04/15(二) 解、行 相輔相成: 將所學的正知見化爲行動 Ex. 任何的學習 之後都是要多練習 才能內化成爲自己的 2. 實踐是關鍵: a. 將法應用在生活中: 改變造業方向爲自己種正因 b. 練習利益
2025/04/17
整理櫃子 翻出幾年前用過的毛線和勾針 想好好再利用他們 上網查了蝦皮 下單買了最基礎的杯墊DIY包來玩 網路有很多熱心的網友 分享毛線🧶的編織教學 從很基礎的拿線 起針⋯都教得很仔細 如何拿線 如何起針 起立針 引拔針 短針 長針 半長針 加針 減針 鎖針 環
2025/04/17
整理櫃子 翻出幾年前用過的毛線和勾針 想好好再利用他們 上網查了蝦皮 下單買了最基礎的杯墊DIY包來玩 網路有很多熱心的網友 分享毛線🧶的編織教學 從很基礎的拿線 起針⋯都教得很仔細 如何拿線 如何起針 起立針 引拔針 短針 長針 半長針 加針 減針 鎖針 環
2025/04/09
早餐店的早餐 不是油膩膩的蛋餅 就是漢堡 土司 飯糰 早已吃膩
2025/04/09
早餐店的早餐 不是油膩膩的蛋餅 就是漢堡 土司 飯糰 早已吃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Thumbnail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