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物素描中的自我投射 - 窺視兒童自我形象透過馬諦斯分析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物素描在兒童繪畫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每一幅小小的人像背後,都蘊藏著獨特的自我認知和形象詮釋。

劉奎(G.-H. Luguet)説:兒童並非只是把眼睛所看到的事物畫下來,而是畫下他們內心所知道的東西。
法國畫家馬諦斯(Henri Matisse)過去也曾經針對這一領域提出了具有啟發性的分析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把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

根據馬諦斯的觀察,兒童在繪製人物肖像時,無意中會將自身的特質、慾望和情感投射到畫作中。

畫中人物的比例大小、姿態神情、衣著打扮等細節,都可能反映出孩子對自我形象的感受和期望。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解讀,分析師便能獲得孩子內心世界的豐富線索。

raw-image


例如,一位7歲男孩的畫作中常出現小小的、無神的人物,雖然四肢有些變形,但頭部佔據了較大的畫面。

從馬諦斯的理論來看,這可能反映了孩子的自卑感和對智力的重視。
raw-image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9歲女孩,她筆下的人物常常穿著鮮艷的衣服,神情活潑、姿勢大膽,這或許透露出她對外表的自信和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當然,單一畫作的解讀具有一定局限性。我們需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家庭環境等背景資訊,並追蹤一段時間內的繪畫變化,才能對他們的自我觀念有更全面的把握。

但毫無疑問,人物素描為我們提供了一扇了解孩子內心的窗口,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兒童時期正是自我認同塑造的關鍵階段,一個健康的自我形象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作為分析師,我們應當以開放和尊重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們筆下的人物肖像,體會其中流露的自我意識,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對生命的熱愛。

讓我們用心聆聽孩子筆下人物的獨特呼喚,用專業但友善的眼光,與他們一同探索自我形象的奇妙之旅。

#人物素描#兒童繪畫 #自我形象 #馬諦斯分析法#兒童心理#自我認知#情感投射#畫作解讀#兒童成長#自信建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起來聊聊-兒童繪畫心理分析
7會員
13內容數
不論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充滿故事的畫面,或是簡單的色彩表現,都值得細心品味其中的意義。當然,畫作詮釋因人而異,期待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看法。讓我們以包容、熱忱和欣賞的心情,聆聽孩子透過畫筆表達的故事,深入理解他們純潔的內心世界。同時,我會穿插兒童繪畫心理分析相關知識和真實案例,讓大家更加認識這項重要的心理學領域。
2024/06/12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2024/06/12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2024/06/07
這本文章介紹了兩本書《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和《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文章探討了這兩本書的不同風格和能量,並對它們進行了比較分析,針對書籍的語言風格和讀者群給出了建議。最後總結了這兩本書的獨特價值和適用範圍。
Thumbnail
2024/06/07
這本文章介紹了兩本書《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和《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文章探討了這兩本書的不同風格和能量,並對它們進行了比較分析,針對書籍的語言風格和讀者群給出了建議。最後總結了這兩本書的獨特價值和適用範圍。
Thumbnail
2024/06/02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這本著作宛如一位智伴,溫暖親切地牽起你的手,引領你走進孩子那斑斕絢爛的繪畫天地。作者賴育立老師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娓娓為你解讀孩子筆觸下隱晦的情感訊號。這本書如同一面清晰的鏡子,讓你透過孩子創作的每一幅畫作,及時探知他們當下最真實的需
Thumbnail
2024/06/02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這本著作宛如一位智伴,溫暖親切地牽起你的手,引領你走進孩子那斑斕絢爛的繪畫天地。作者賴育立老師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娓娓為你解讀孩子筆觸下隱晦的情感訊號。這本書如同一面清晰的鏡子,讓你透過孩子創作的每一幅畫作,及時探知他們當下最真實的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兒童繪畫是一種純粹、無拘無束的創作形式,展現了孩子們對世界的直觀感受與豐富想像。與成年人相比,孩子們的繪畫往往沒有既定的規則或技法限制,他們不受藝術史、風格或社會期望的束縛,因此作品中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和情感表達。這種原始的創作力量使兒童繪畫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他們內心的純真、好奇與對周圍世
Thumbnail
兒童繪畫是一種純粹、無拘無束的創作形式,展現了孩子們對世界的直觀感受與豐富想像。與成年人相比,孩子們的繪畫往往沒有既定的規則或技法限制,他們不受藝術史、風格或社會期望的束縛,因此作品中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和情感表達。這種原始的創作力量使兒童繪畫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他們內心的純真、好奇與對周圍世
Thumbnail
當你凝視瘡疤時,瘡疤也正不懷好意地凝視你。 最近看了一部有點舊的漫畫,裏頭一直用到了尼采那句最有名的話:「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正凝視著你。」於是我就把它改了幾個字,用來表達我最近的心情。 最近一直看到有關虐童、性騷擾兒童的事件,而這些事件都發生在幼兒園(以前我那個時代,都稱幼稚園
Thumbnail
當你凝視瘡疤時,瘡疤也正不懷好意地凝視你。 最近看了一部有點舊的漫畫,裏頭一直用到了尼采那句最有名的話:「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正凝視著你。」於是我就把它改了幾個字,用來表達我最近的心情。 最近一直看到有關虐童、性騷擾兒童的事件,而這些事件都發生在幼兒園(以前我那個時代,都稱幼稚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兩本書《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和《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文章探討了這兩本書的不同風格和能量,並對它們進行了比較分析,針對書籍的語言風格和讀者群給出了建議。最後總結了這兩本書的獨特價值和適用範圍。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兩本書《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和《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文章探討了這兩本書的不同風格和能量,並對它們進行了比較分析,針對書籍的語言風格和讀者群給出了建議。最後總結了這兩本書的獨特價值和適用範圍。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為二寶媽,我每天都在努力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而這本書給了我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一幅畫,解讀孩子的內心 每當孩子拿起畫筆,在紙上畫下那些看似隨意的線條和圖案時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為二寶媽,我每天都在努力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而這本書給了我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一幅畫,解讀孩子的內心 每當孩子拿起畫筆,在紙上畫下那些看似隨意的線條和圖案時
Thumbnail
《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作者朱錦鳳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最近讀了《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這本書真的是一個寶藏! 《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這本書對於畫人測驗的細節分析非常全面,涵蓋了多個方面的內容,以下是其中幾個主要的細節分析: 1. 畫人測驗的歷史與背景 書中首先介紹了畫人測
Thumbnail
《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作者朱錦鳳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最近讀了《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這本書真的是一個寶藏! 《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這本書對於畫人測驗的細節分析非常全面,涵蓋了多個方面的內容,以下是其中幾個主要的細節分析: 1. 畫人測驗的歷史與背景 書中首先介紹了畫人測
Thumbnail
孩子的天真燦爛,彷彿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最純淨的禮物。 每當細細端詳一張張孩子的畫作,我總能被深深打動,感受到一種難以形容的溫暖力量。 這就是孩子們內心世界的可貴能量,透過筆觸、線條和色彩的流瀉,化為視覺上的詩意。 著名心理學家-里夫‧福伊溝斯基 (Lev Vygotsky)在兒童繪畫心理分析理論
Thumbnail
孩子的天真燦爛,彷彿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最純淨的禮物。 每當細細端詳一張張孩子的畫作,我總能被深深打動,感受到一種難以形容的溫暖力量。 這就是孩子們內心世界的可貴能量,透過筆觸、線條和色彩的流瀉,化為視覺上的詩意。 著名心理學家-里夫‧福伊溝斯基 (Lev Vygotsky)在兒童繪畫心理分析理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