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有超過 70% 的企業會進行資歷查核。資歷查核(Reference check),通常是指面談後,由候選人提供以前共事的主管、同事,作為第三方的推薦或驗證的對象。
較為正式的作法是告知候選人,將聯繫曾經服務公司的人資部門,進行「資歷照會」,以確定職稱、薪水、工作績效是否符合面談時的資訊。
網路上有各種關於資歷查核的文章,關鍵字搜尋前幾名都是「資歷查核 台積電」。但不只科技業的人力資源會資歷查核。
這在醫療、金融與長照產業也是常態,只是各有執行方式,以及是否秉持法遵與尊重的精神。
以我的經驗,成功的資歷查核有兩個動作不可免,而失敗的資歷查核皆會觸犯個資隱私,導致候選人對公司的印象較負面。
先告知候選人資歷查核的目的,且問題不涉及個人生活,查核範圍僅限工作相關,譬如:工作表現、他人評價、共事的優缺點等。
取得候選人的同意,方式不限於書面,再進行查核。若候選人不同意,應尊重其意願,不得強迫或以其他方式進行查核。然而,針對不同意,HR就有機會更深入瞭解,也是面談的介入時機點。
我們可以把資歷查核視為「第三方驗證的評量」。就好比是委託服務調查的神秘客,我們一定會先認真挑選調查員,確認對方是否有評比資格,以及評比標準的可靠程度。
那麼,隨意打聽該公司的友人,這樣的資歷查核沒有告知評量方式,也無法確認評量者的資格,以及評量標準,注定這個訊息是低價值的「轉述」。
如果事先就告訴候選人,我們需要對他的主管、HR進行資歷查核,他即使先知情,也沒有影響這些人的能力。
我的實務經驗上,更有可能遇到不同意,例如與主管關係不好、尚未提離職,這都是繼續推進面談深度的機會。
預告資歷查核的範例:
「今天很高興能面試到您。在面試的最後,我想向您預告,我們公司在錄用員工之前,會進行資歷查核。資歷查核的目的,是為了確認求職者的資歷是否符合職缺需求,以及了解求職者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
在取得候選人的同意後,可以進一步確認推薦人與候選人的工作經歷和職務關係。這樣的對話,能夠幫助面試委員更深入瞭解候選人的職涯經歷。譬如:詢問推薦人與候選人的共事時間、職務關係、合作狀況等等。
以下是我在資歷查核時,最喜歡的開放式問題:
這些開放式問題,能夠引導推薦人提供更深入的資訊,幫助面試委員更全面地評估候選人。
如果您正在尋找工作,無論什麼產業,請務必做好資歷查核的準備。而最好的準備就是,在職涯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留下正面的工作評價。
如果您有離職打算,更應該把最後三個月的工作踏實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