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善良的我們》:不是恨愛交纏,是我們的孤獨誰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夠善良的我們》短短8集完結,伴著簡慶芬、Rebecca走過一段不長不短的路。遺落在你心底的是甚麼?是對Rebecca的心痛,還是對簡慶芬的改觀?而至劇終,我頓時明白了編劇想述說的,不是恨與愛,而是我們在愛裡的孤獨心情。

raw-image


其實編劇徐譽庭早就說過:「可是,女孩,我必須得潑妳們冷水。即使你找到了另一個伴侶,你也可能是孤獨的,有可能,妳最愛的並不是他,可是妳最可能跟他相處一輩子的人。」

 

《不夠善良的我們》正是這樣延伸出來的。

 

我們的那些愛啊恨啊,就好像萬花筒的碎片,不斷迷惑著我。

raw-image


細心觀影的話,不難發現劇中總穿插著不實際發生的想像——瑞之在餐廳門前走上去叫喚Rebecca,瑞之說Rebecca是心裡的微笑,或是簡慶芬把Rebecca帶回家的畫面⋯⋯恍神回來,都只是夢一場。

 

但這些畫面存在之必要,是透視了角色之間的愛恨交纏。事實是,愛與恨的延伸,從來不單憑客觀的證據。對一個人的愛與恨,很大一部分基於主觀想像:他這種舉動就是愛我嗎?他愛我還是她比較多?在愛情的經歷裡,誰不曾有過這樣的質疑。

raw-image


「所以我們的故事都是夢幻泡影」正如簡慶芬說過的這句,不曾真實發生的情境就像萬花筒的碎片,似真還假,刻劃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心魔,在愛裡不足夠安全感而生的耿耿於懷。

 

而無論是這些萬花筒的碎片,還是後來簡慶芬說到的「鬼」,也不過是心中生出來的意識。因為嫉妒而生的心有不甘;因為記住了屈辱,而詮釋了「謝謝」的含義。

 

給缺愛的我們:愛裡的安全感得自己給。

raw-image


簡慶芬是帳面上的勝利者,卻她卻處處感覺自己「輸了」,因為瑞之從來沒有以看Rebecca的眼神看她,「有一點疼,有一點寵,有一點欣賞」。Rebecca的影子,鬼一樣纏著她的人生,是紅葉蛋糕,是不合尺寸的戒指,她從來都覺得自己是替代品。

 

把愛放在比較的衡量表上,只會患得患失,不安彌漫。

 

「跑道上專注看著前方的我,忍不住望向彼方的敵人,於是我絆倒了我自己。」


直到她知道紅葉蛋糕是母親叫丈夫買的,戒指的尺吋也是何媽告知的,簡慶芬才驚覺一切疑心病也是從意識生出來的,讓關係變質的從來不是敵人。

raw-image


自小缺少家庭温暖的Rebecca,更是缺愛到不懂爭取愛。因為怕被何媽討厭一輩子而放棄何瑞之,是她一輩子的遺憾,事實是面對別人熾熱的愛,她不習慣、也不知道怎樣去回應。缺愛的孩子,長大後面對愛也會顯得不自在,一邊想得到,一邊已經在預想到失去,所以她不敢接住這份愛。她寧可繼續獨來獨往,至少這是她習以為常的。

 

愛對她來說如同燭光,帶著暖意,卻得惶懼著它有燒完的一日。

 

愛裡,誰不孤獨。討愛的人,總討不到想要的愛。

raw-image


Rebecca終因大男孩于向立展開眉頭,卻在「預備起」的「起」字,這段關係被乳癌打垮了。這次Rebecca太想抓緊愛了,在生命最脆弱的關頭,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討愛,如此低微的姿態教觀眾無不痛心,但對於大男孩來說,一切太沉重了。 

raw-image

我們都期待他說出一句「我在」,但于向立選擇的是落荒而逃。他不是不愛,是生命的重量教他反應不過來。愛的本質帶著懦弱,在生命的課題中愛,比起談情說愛難太多了。

 

Rebecca最後的一段愛情,還是愛得孤獨。而簡慶芬的孤獨,也是另一種黑洞。付出只換來謝謝,出軌得不到關注,她對何瑞之早就由愛生恨。她想要的不過是一句「你做得很好」,一個擁抱,一道支持她走到明天的光。然而如此基本的關心,卻不曾在丈夫身上得到。到底愛的憑據真的存在嗎?

raw-image


愛的孤獨,是朝夕相對的人絲毫不了解自己。是我們活在同一空間,卻橫亙著厚厚的牆,各自的夢。

 

-

表面上《不夠善良的我們》是愛恨交纏的故事,其實是藉愛恨來談愛裡的孤獨。有些人談戀愛是為一解孤寂,但其實愛又何嘗是孤獨的解方呢?愈想以愛填補內心的缺口,愈是孤獨,也愈難得到真正的愛。

raw-image


孤獨是狀態,寂寞是感受。「寂寞是必要的,它可以讓你找到自己。」這句不就說穿了——寂寞從來都是自己的課題,在一個人安靜的時間、反思的時間,我們更能聽清楚內心的聲音,更洞悉「意識」在想甚麼。

raw-image


-

愛啊,也許是奉獻,也許是相伴,也許是在危難時接住對方,最後也許是一場遺憾。在簡慶芬駛回家的路上,「路上小心」成了最踏實的情話,今後她跟瑞之能好好愛嗎?不得而知,但伴隨著與Rebecca的和解,她的意識已經不同了,生出的宇宙也必不同。


作者介紹|些云,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以温柔的文字療心。 專注寫作,專心愛人。願你能對自己的生活,一往情深。 Instagram @sharon.tamm。

avatar-img
35會員
42內容數
成長痛,是我們都在面對的。理解的落差、摯友的道別、感路上的傷害,當我們走在成長路上,似乎更不懂怎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大人。想成為情緒穩定的大人,想不被世界磨滅,我們也不確定有堅持。然而在一路磕碰中,我們相知相惜,便是最好的結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些云|以文字療心 的其他內容
點下播放的按鈕,讀白起唸,「是林依晨」。隨即排山倒海記憶湧現:遞出告白信的袁湘琴,三十出頭的獨立女性的程又青。鏡頭一轉,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梳著短直髮的在職婦女簡慶芬。
「你們交往很多年啦,甚麼時候結婚啊?」 步入30大關的她,每次朋友聚會,話題都自然地落在「結婚」上。誰在婚禮辦得怎樣,誰已經生孩子了。其實元子很懂的,大家進入人生的新階段,曾經的幼嫩或放任,漸漸收束成新的模樣。婚姻看起來是自然不過的事,尤其是有穩定對象的元子,旁人都投以殷切的目光。
這篇文章談論了斷崖式分手的心情和反思,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對愛情和分手的看法。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年少日記》在台上映,作為少有直入金馬入圍的港產片,剖析了香港最在地的教育問題——9月開學不久就有多宗學童自殺案件。學生抵受不住學業壓力放棄生命,他們真的只因「抗壓力不足」嗎?其實不止香港,台灣的華人社會何嘗不是認為拼命讀書就是一切的解方?   《年少日記》不單是學童日記一則,而
看到身邊的人都穩定交往、步入婚姻 你開始想「我的Mr. Right在哪裡?」 這些年你不乏交往對象 每次你都相信 是他了吧!是最後一次了 只是最後時間還是告訴你 :他不是對的人 我們都很想遇見真命天子 很想當他騎著白馬到達時 我們可以把握他,而不是讓他路過 1.了解你自己 找到
點下播放的按鈕,讀白起唸,「是林依晨」。隨即排山倒海記憶湧現:遞出告白信的袁湘琴,三十出頭的獨立女性的程又青。鏡頭一轉,再次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梳著短直髮的在職婦女簡慶芬。
「你們交往很多年啦,甚麼時候結婚啊?」 步入30大關的她,每次朋友聚會,話題都自然地落在「結婚」上。誰在婚禮辦得怎樣,誰已經生孩子了。其實元子很懂的,大家進入人生的新階段,曾經的幼嫩或放任,漸漸收束成新的模樣。婚姻看起來是自然不過的事,尤其是有穩定對象的元子,旁人都投以殷切的目光。
這篇文章談論了斷崖式分手的心情和反思,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對愛情和分手的看法。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年少日記》在台上映,作為少有直入金馬入圍的港產片,剖析了香港最在地的教育問題——9月開學不久就有多宗學童自殺案件。學生抵受不住學業壓力放棄生命,他們真的只因「抗壓力不足」嗎?其實不止香港,台灣的華人社會何嘗不是認為拼命讀書就是一切的解方?   《年少日記》不單是學童日記一則,而
看到身邊的人都穩定交往、步入婚姻 你開始想「我的Mr. Right在哪裡?」 這些年你不乏交往對象 每次你都相信 是他了吧!是最後一次了 只是最後時間還是告訴你 :他不是對的人 我們都很想遇見真命天子 很想當他騎著白馬到達時 我們可以把握他,而不是讓他路過 1.了解你自己 找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承如在上篇所探討到關於「新時代思想」的「限制性信念」對於意識顯化實相的重要性,此篇開始對於《 不夠善良的我們》的人物解析,也會著重於這點作為補充說明。而此篇將針對兩位女主角Rebecca與簡慶芬的心中因爲「限制性信念帶來不配得感」做為分析的核心。
Thumbnail
Rebecca: 我只是不喜歡甜言蜜語,不喜歡討好巴結,我只是這樣子的一個人。那為什麼從小到大,從我家,到學校,到公司,都要被討厭?被討厭真的很討厭你知不知道?所以你不要自私了,好不好…… 男人就是這樣,沒耐性、沒定性、沒魚蝦也好…… 就算沒有在一起,我也要做他心裡的那滴眼淚。 簡慶芬:
Thumbnail
這部大熱門劇情關係中的遺憾、工作升遷的挫敗感和糾纏的伴侶關係顯示了現代社會的寫實與不完美。這篇文章討論了每個角色在劇中所呈現的不同面向,並提供了茉莉花原精的植物療癒力。該劇能引起觀眾共鳴,因為它貼近生活,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性與價值。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Imperfect us)突破過往類型限制,以「雙女主」為敘事主軸,簡慶芬和Rebecca作為兩粒糾纏的粒子,彼此妒忌猜疑,卻又攀附依生。編導徐譽庭細膩刻畫「情敵關係」的各種稜角,拆解人性的複雜與矛盾,善良和不善良。
Thumbnail
看完《不夠善良的我們》,內心有很多疑問。如果,何瑞之能夠在Rebecca生命最後時刻,真真正正的陪伴她,讓她了結遺憾,那是否代表了,簡慶芬的業,能夠得到救贖,然後一家三口能夠快快樂樂,甜甜蜜蜜地生活下去。然而,我想起以前一套電影,主題曲的歌詞裡有一句,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寫出一個很喜歡的故事,有許多感受,主要是以下五點,和大家分享 1 珍惜我們擁有的 簡慶芳擁有家庭,Rebecca擁有自由與事業,我想,長大後的我們偶爾都會羨慕另一種生活版本。卻不知道,自己擁有的卻也是別人羨慕的。 記得在最後的最後,Rebecca和簡慶芳說,「你不是很聰
Thumbnail
我們從簡慶芬和Rebecca身上看見,她們可能是受過羞辱創傷後長大的小孩。她們其實身上都握著一個對自己人生的核心信念,深深影響了她們後來的選擇和應對方式。 最近熱門剛完結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剛開始連載的時候我就開始追了,但一直到第5集左右開始,網路上的討論終於正式發酵。
Thumbnail
比方簡慶芬的敢於爭取愛,擅於觀察、擅於守候、適時補位、有勇有謀,讓你很難真的指摘,她是第三者。或許自始至終,感情談的,只有誰更適合。然而簡慶芬的故事,成在此,敗也在此。
Thumbnail
「是答案在前方等待我們,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簡慶芬在與老公何瑞之日復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到疲乏,在社群上關注了12年前老公的前女友Rebecca,將她視為「假想敵」,開啟一連串「意識碰撞」的故事。
因為同事不斷提起這齣戲劇,加上演員很吸引人,就追了下去。 最近應該很多女人開始思考著,自己到底是老公的"Rebecca"還是"簡慶芬"?? 這是我追劇期間最常問自己的一句話,等到劇終了,我才有了答案。 整部劇是從簡慶芬的視角開始,有很大篇幅的自我對話,連劇終了,也是在簡慶芬的自我對話中結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承如在上篇所探討到關於「新時代思想」的「限制性信念」對於意識顯化實相的重要性,此篇開始對於《 不夠善良的我們》的人物解析,也會著重於這點作為補充說明。而此篇將針對兩位女主角Rebecca與簡慶芬的心中因爲「限制性信念帶來不配得感」做為分析的核心。
Thumbnail
Rebecca: 我只是不喜歡甜言蜜語,不喜歡討好巴結,我只是這樣子的一個人。那為什麼從小到大,從我家,到學校,到公司,都要被討厭?被討厭真的很討厭你知不知道?所以你不要自私了,好不好…… 男人就是這樣,沒耐性、沒定性、沒魚蝦也好…… 就算沒有在一起,我也要做他心裡的那滴眼淚。 簡慶芬:
Thumbnail
這部大熱門劇情關係中的遺憾、工作升遷的挫敗感和糾纏的伴侶關係顯示了現代社會的寫實與不完美。這篇文章討論了每個角色在劇中所呈現的不同面向,並提供了茉莉花原精的植物療癒力。該劇能引起觀眾共鳴,因為它貼近生活,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性與價值。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Imperfect us)突破過往類型限制,以「雙女主」為敘事主軸,簡慶芬和Rebecca作為兩粒糾纏的粒子,彼此妒忌猜疑,卻又攀附依生。編導徐譽庭細膩刻畫「情敵關係」的各種稜角,拆解人性的複雜與矛盾,善良和不善良。
Thumbnail
看完《不夠善良的我們》,內心有很多疑問。如果,何瑞之能夠在Rebecca生命最後時刻,真真正正的陪伴她,讓她了結遺憾,那是否代表了,簡慶芬的業,能夠得到救贖,然後一家三口能夠快快樂樂,甜甜蜜蜜地生活下去。然而,我想起以前一套電影,主題曲的歌詞裡有一句,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寫出一個很喜歡的故事,有許多感受,主要是以下五點,和大家分享 1 珍惜我們擁有的 簡慶芳擁有家庭,Rebecca擁有自由與事業,我想,長大後的我們偶爾都會羨慕另一種生活版本。卻不知道,自己擁有的卻也是別人羨慕的。 記得在最後的最後,Rebecca和簡慶芳說,「你不是很聰
Thumbnail
我們從簡慶芬和Rebecca身上看見,她們可能是受過羞辱創傷後長大的小孩。她們其實身上都握著一個對自己人生的核心信念,深深影響了她們後來的選擇和應對方式。 最近熱門剛完結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剛開始連載的時候我就開始追了,但一直到第5集左右開始,網路上的討論終於正式發酵。
Thumbnail
比方簡慶芬的敢於爭取愛,擅於觀察、擅於守候、適時補位、有勇有謀,讓你很難真的指摘,她是第三者。或許自始至終,感情談的,只有誰更適合。然而簡慶芬的故事,成在此,敗也在此。
Thumbnail
「是答案在前方等待我們,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簡慶芬在與老公何瑞之日復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到疲乏,在社群上關注了12年前老公的前女友Rebecca,將她視為「假想敵」,開啟一連串「意識碰撞」的故事。
因為同事不斷提起這齣戲劇,加上演員很吸引人,就追了下去。 最近應該很多女人開始思考著,自己到底是老公的"Rebecca"還是"簡慶芬"?? 這是我追劇期間最常問自己的一句話,等到劇終了,我才有了答案。 整部劇是從簡慶芬的視角開始,有很大篇幅的自我對話,連劇終了,也是在簡慶芬的自我對話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