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約了一位來自福州的好友小魚見面,計劃請她到鼎泰豐餐廳飽食一頓。青菜、小籠包、雞湯都可大快朵頤,面面俱到之際,應該不失禮數。但臨時因故取消,只好約在月底見面。
估計請客,至少花費4000塊。既然取消,只好把豪氣轉向書店消費。說是消費,但用學習比較恰當。一下午逛了三家,淘了一堆書。其中兩本有關流行時尚的新書, 另外兩本則是文化史,還有一本是涉及精神分析,論述抑鬱和憂鬱的差別。身為一位作家,執意砸下重本,祭出豪情,不斷為寫作量身打造,甚至儲存軍火,將來一下筆,必然左右逢源。
相比之下,記得曾經陪了一位女詩人逛二手書店,一出手竟然買了三本二手書,只花費56元。那天剛好是日本戰神山本五十六的忌日,一驚之下,以為她是山本大將的頭號粉絲。她本身是大型出版社編輯,後來離職之後,計劃當起專業作家,可惜經過一年多,便重新回到出版社。
有位早期的暢銷作家,每次到書店,一出手稍微多一點,兩本90元。有一次,到一家二手店,蹲了一下午,老闆看不下去,走過來怒氣沖沖說:「鼠先生,難道我們店裡沒有半本讓你看上眼嗎?」鼠作家一聽之後,落荒而逃。老闆故意把姓氏發音成「鼠」教人懷疑是不是有意將他視為「倉鼠」!?
記得早年日本大量派遣遣唐史,到唐國學習,有些一住,就是20年,有些則短短幾年就回國,比如說空海大師提前回國,帶回中醫典籍、佛書、艾條、器物。我懷疑唐國潮服可能也包含在內。我常常突發奇想,每當拿到一本新書,就如同一名遣唐使回國向我報到,相信應該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啟示。
人生在世,要有好幾個倉庫,一個在銀行,存錢;一個在腎臟,存精氣,而身為作家,腦中應該有一個記憶庫,儲存閱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