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欣:重返少年時:鍾肇政與《八角塔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重返八角塔下

1964年的春天,時任龍潭國小教師的鍾肇政,如同往常一般待在宿舍伏案寫作。在妻子購置的大書桌上 ,他攤開稿紙,在卷首寫下「八角塔下」幾個大字,腦中同時浮現去年秋天的淡水中學之行。

淡水中學校是鍾肇政的母校。日治時期,他從龍潭公學校畢業後,投考公立學校失利, 在堂兄的勸說下,報考位於砲臺台埔上的淡水中學校。從14到19歲,在淡水河、觀音山美麗的景致陪伴下,度過五年的青春歲月。但畢業後,他扛著入學時父親給他的柳條箱離開,便之後不曾再踏足此地。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重與感傷,阻擋他回返的步履。

一晃眼20年過去了。1963年9月,鍾肇政的筆友曹永洋到淡中任教,得知他曾在此處求學,便邀請他回母校走走。或許是時間離得夠遠了,年近40歲的他,對於年少時的經歷,終於找到能夠面對的心境。過去從未出席同學會的他,這次決定接受曹永洋的邀請。

「進了校門,開始是寬約二公尺左右的紅磚路——一塊塊紅磚頭舖起來的。它在兩旁的無數棵榕樹挾持中蜿蜒伸展開去,直伸入虛無縹緲中……紅磚路一轉彎,眼前豁然開朗,校舍映現在前邊。
正中是一座八角塔,大概有四層樓那麼高——這不算很高,但比起臺北總督府的那瘦而長的塔身,卻顯得格外沉著安穩。兩旁是二層樓。前邊兩廂伸向西,各有三間教室,都是平房,廂端又是兩座八角塔,但比正中的要矮一大截,也小得多,整個的畫面構成一種和祥安寧而充滿均衡的莊嚴相。」


銘刻於心的少年創傷

那一天,在曹永洋的引領下,鍾肇政重回淡水中學淡中。遠遠地他就看見母校的精神標誌——八角塔,沉靜地矗立在那裡,一如他離開時一樣,讓他不禁想起初入校園的憧憬。

懷著熟悉又陌生的心情,在校園裡左顧右盼。中學時認識的人,幾乎都不在這裡了。然而,穿梭於校舍之間,他不斷與中學時的自己重逢。原本是懵懂無知的鄉下孩童,在學校對襯衣、褲子、鞋、帽等日常穿著的繁複規定中,一點一滴學習怎麼當個中學生。

多年以前教師 教官的訓示彷彿仍在耳邊:皇軍為什麼世界最強?就是因為對上級絕對服從。你們現在雖然只是中學生,但為了成為優秀的皇民,現在就必須養成絕對服從的觀念!就好像皇軍對待上級一般 ,對上級生(學長)和師長要絕對服從!

為了表達服從,在校園裡無論遇到學長或師長,都必須恭敬地把右手掌舉到帽緣,搭配眼神的注視表達崇敬。若敬禮的手勢、神情不被認可,不是被學長巴掌伺候,就是被叫去說教一番。

在日復一日的教訓之下,年少的他盲目地接受絕對服從的觀念。直到那一天,綽號「狂犬」的舍監不由分說地指責他是喧鬧的禍首,用柔道一次又一次將他摔倒在地。言語、肢體暴力如驟雨般落在他的身上,也淋濕他的內心,使他苦澀地質疑:過往師長總說天皇陛下對本島人一視同仁,可是,為什麼日本教師老師能夠這樣無端施暴,彷彿不顧臺灣人的尊嚴與性命?

當年身體承受的疼痛,如今已經淡去。但心靈的糾結與震撼,卻成為鍾肇政難以釋懷的心事。淡中一遊,讓他決定以中學的經歷為素材,為母校寫一本小說。他透過文字化身為《八角塔下》的中學生陸志龍,展開一趟重返少年之旅。起初還算順利,1964年春天執筆,到年中已完成上半部。但下半部卻走走停停、一度輟筆。直到1967年4月才寫完全書。

寫作的波折,中年的負重

寫作的波折來自於生活的忙碌。寫這本小說時,鍾肇政已經脫離因不熟悉華語表達,頻頻被退稿的窘境。憑藉著《魯冰花》出名,也獲獎連連。數年以前,他也開始透過《濁流》、《江山萬里》等長篇小說,梳理臺台灣人在日本統治下的認同困惑與屈辱。《八角塔下》可說是同一精神脈絡下的產物。

寫作雖然走向順遂之途,但鍾肇政手上的待辦事項卻不斷增加。教書、寫作、與文友通信之外,此時他也涉入編務。1964年4月吳濁流創辦《臺灣文藝》,他除了協助小說編務,也暗自思考同輩作家創作質量已大幅提升,新一代的本省籍作家也人才輩出,應該以「臺灣光復20周年」為名義,出版臺灣作家叢書(即《台叢》),突顯本省籍作家的創作實績與系譜。

然而,在他全心投入文藝活動的同時,咳嗽、喘病等疾病的陰影也趁隙而入。

「我的喘病還不好,一直在服藥,藥量也較以前增加了。不見得壞下去,也不好起來,真傷腦筋。」(鍾肇政致江上第23信)
「謝謝你為我找來了藥品,我很願試試。」(鍾肇政致江上第25信)

 他在給文友江文雙的信中,除了鼓勵對方的創作,也屢屢提到為疾病苦惱,感謝對方代為買藥。

『本來是打算先把「八角塔下」下半部寫完的。可是因為明年是台灣光復廿周年,我覺得有必要把大作品在明年推出,所以改變計畫。』(鍾肇政致江上第31信)

儘管病況起起伏伏,鍾肇政並未停下手上多個寫作計畫,僅是調整書寫順序。1964年8月,他得到文壇社的穆中南承諾出版臺灣作家叢書,隨即展開文友聯繫、集稿的工作。不因身體的病痛而放棄文學的大業。

中年時期的鍾肇政,在精神與創作能力上已足夠強韌,能夠透過文字回望少年時被日本殖民的苦楚、傷痕。然而,《八角塔下》寫作的小停頓,也引領我們注意作家中年肉身的負重,以及如何背負著巨大的文藝使命前進,也許途中稍稍暫停,其後,仍是一步步往下一篇作品走去。

鍾肇政《八角塔下》圖書。(藏品/李魁賢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鍾肇政《八角塔下》圖書。(藏品/李魁賢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者小傳

鍾肇政(1925-2020),生於桃園龍潭九座寮,客家人。曾擔任龍潭國小教師、《民眾日報》副刊主編、《臺灣文藝》雜誌社社長兼主編等職。其創作類型包括短篇小說、散文、傳記、論述、隨筆、兒童文學、劇本,而以長篇小說為大宗,被譽為開啟臺灣「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一生致力於臺灣文學的創作、推廣、鼓勵提攜文友,而有「臺灣文學之母」的美稱。

自我介紹

劉承欣,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候選人。曾參與《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拾藏:臺灣文學物語」等寫作計畫,並獲得後生文學獎、東華奇萊文學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留職停薪將變成輪流放無薪假中國地方財政危機不斷擴大,中央提出財政支援政策,需要地方政府搭配裁員,因此中國江蘇省公布支持省內編制人員(鐵飯碗)到2025年每年有20萬人成功自主創業,通知編制內人員願意離開創業可以留職3年,保留體制內的身份與待遇,可以延續社保與企業年金,不影響年資與升遷。 留職停薪鼓勵創業不是新政策,在199
avatar
洪耀南
2023-10-23
美國就業薪選擇:建築師的高薪前景曝光! NewSchool建築系91%高就業率成留學首選建築產業的誘人薪資,讓許多人想要投入,爭取更好的薪水與生活,到底建築產業的薪水狀態如何?又該怎麼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國際領域取得先機?進入建築產業,獲得高薪機會的兩大關鍵:專業與時間。NEWSCHOOL美國新建築與設計學院,到底如何做到91%的高就業率?想要成為建築師的你一定要知道!
Thumbnail
avatar
NSAD
2023-09-19
誠心推薦劉必榮老師優質的線上課程-孫子兵法孫子兵法雖然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作品,但直到今天在西方依然頂尖大學研究戰略與軍事的學者重要的參考對象。所以重要著作《戰略大歷史》於2020在台灣出中文版的英國國王學院戰爭研究學系教授Lawrence Friedman,在2015年還在美國研討外交政策最重要的雙月刊《外交事務》上發表專文討論如何解讀孫子
Thumbnail
avatar
趙君朔
2023-06-13
間歇性心流(二)|成長的真正關鍵是讓專注力激發你的無限潛能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休息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初步了解什麼是「心流」,這一篇將更深入的探討間歇性心流如何維持工作與休息的平衡,並藉此發揮無限的潛力與創意,找回屬於自己的能量狀態。 如果還沒看過上一篇文章的讀者,建議先閱讀過後再接著和我們一起探索更多唷!文章連結傳送門請點👇🏻 間歇性心流(一)|深度
Thumbnail
avatar
Tings 聽思
2023-05-21
從一場體育盛事看串流影音廣告資源板塊流動 ;觀影環境、受眾數據分散成新挑戰 文、圖/OneAD 智能品牌廣告專家   台灣人愛看影音,人流帶來商機,根據 DMA 調查,台灣廣告主影音廣告預算規模連年達兩成以上成長。而一場體育盛會,讓我們可窺見影音廣告資源在不同媒體平台間的流動趨勢。   2023 世界棒球經典賽(WBC)自三月在台灣開賽,如雷貫耳的「Team
Thumbnail
avatar
廣告雜誌
2023-04-19
【新潟】卷機山~我要看到雪流成河白茫茫的一片, 實在令人陷入童話中的美好。 殊不知等待你的居然是"我要看到雪流成河~~~~"
Thumbnail
avatar
岳球漫步
2022-12-30
把誠心留給願意珍惜你的人把誠心留給願意珍惜你的人 每個人想法都不盡相同,當你用一樣的誠心去對待他人,難免會遇到曲解你誠心的人,覺得你別有目的,讓你被誤會而受委屈。 當然,也會遇到珍惜你的誠心之人,讓你內心暖洋洋,我們的生命有限,理所當然要多跟這些人靠近,減少自己不快樂的機會。 你越常跟懂的珍惜你的誠心之人們相處,時間久了,
Thumbnail
avatar
姚念廣
2022-11-09
【怪咖系列】紀錄片《尼泊爾布思議》│ 順應心流,勇敢成為自己,就能為世界做出大貢獻假如說我們這個地球是78億人,那我們就可能有78億個地球,每個人所投射出來的,都是不同的世界;在我們多數人眼中的「怪咖」,其實都是正常人,只是他們願意去直視自己的痛苦跟恐懼,然後讓他變成生命的厚度跟力量;如同大自然裡面的東西全部都不一樣,卻又可以很和諧的在一起;大家都不一樣,不是超棒的嗎?——林念慈
Thumbnail
avatar
亭安 Ann Lin
2021-12-09
劉燕婷:信仰、維穩與制裁,讓伊朗成了疫情新戰場在宗教實踐與維穩思維下,伊朗首先錯失了預警時間,也缺乏良好的監控追蹤系統,導致疫情向中東擴散;但當其開始應對後,又碰上美國制裁緊咬不放的困境,實在力不從心,疲於奔命間,顯得氣喘吁吁、面色蒼白。
Thumbnail
avatar
劉燕婷
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