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香港社會的根本問題與解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時今日,經過了疫情的洗禮後,香港社會各種看似難解的問題再度浮上了檯面——老齡化社會、物價飛漲、樓價高昂、經濟疲弱、房屋供應等,讓人心惶惶,更爆發了一波移民潮。看似失去了曙光的城市,要如何能夠起死回生?

現在,筆者將重點講解香港的現況,以及解決的方法。

首先,種種社會問題看似一盤散沙,其實有著根本上的錯綜纏繞,本是一體。要看穿他們的端倪,要從土地問題開始細說。香港人口稠密,地少人多,這是不爭的事實,筆者也無須多說。既然土地不足,政府也有積極建立住宅樓宇,為什麼問題仍然在?這大概是因為,建樓的速度比不上人口增長的幅度,以及樓價和租金皆是難以負荷。樓價和租金,是持份者或業主決定,看見有利可圖,他們自然會坐地起價。這無異於加速了貧富懸殊的速度,窮人想要上車,不吃不喝也要23年才能順利上車,買一角蝸居;富人則在定價後坐享其成,輕易憑物業賺取巨額財富。由於生活壓力,商戶則需要增加商品價格,才能盈利,導致物價飛漲。

除了樓價、物價高企,令人難以負荷,由於住屋空間有限,間接導致老齡化社會的情況惡化。老人只能獨居於小空間內,或是住進只有床位的老人院,生活條件惡劣,只能說是苟活。另一方面,由於香港人生活壓力巨大,造成了拜金與消費主義的普遍現象,以賺取更多金錢來成就安全感。由於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對著孩子亦態度變差,造成學童的壓力也很大,造成精神問題;更甚者有家庭暴力案件,無法給下一代一個美好的童年。如此陰霾之下,香港人如何活得開心?

而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在於學習其他國家的好榜樣,達成政府與市民的雙贏局面。第一,香港已經有太多人口,因此需要收緊移民政策,減少外地勞工。其二,學習房屋政策為人津津樂道的北歐,讓政府成為香港最大的地主。然後以1980年代的樓價供應給市民,並立法設定樓價每平方米上限,如果超過上限需要向政府申請特赦批准。不然的話,如果只顧富人階層的利益,壓榨基層市民,最後只會自食苦果,讓香港失去生命力與未來。

除了解決土地問題,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是不得不提。現在的學童為了有光明的未來,沒空玩樂,顧著興趣班、補習、應付功課考試,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造成學童輕生率屢創新高,精神問題也漸惡化。說來諷刺,反觀芬蘭的教育政策,他們的學校完全沒有功課與考試,每個上學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好奇的領域盡情探索,而香港只有國際學校有類似的教育方法。香港政府應成立考察團,往北歐當地考察教育制度,反思東亞的教育模式有多守舊過時,然後發現對學童來說,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無憂無慮地玩樂,會讓一個地方變得充滿希望。

祝願香港變得越來越好。

avatar-img
27會員
9內容數
這裏會分享一些茶果子的生活心得、閱讀分析,幫助大家一起實現自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茶果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有幸讀了《運氣是可以鍛鍊的:工學博士37年親身實證!淨化心靈的3大技術》,來分享一下閱讀心得。 市面上很多告訴大家改運的方法,穿搭打扮的顏色、水晶手鍊等等,五花八門,也有不少人相信。然而,我覺得今天這本書的方法,是由內而外的去改善一個人的磁場,有空的話可以試試看。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件事,「運
近日香港的學童輕生個案創新高,讓我不禁關注香港教育制度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因此寫了這篇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截至去年11月的數字,學童輕生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家庭以及精神健康因素。學校因素有學業成績及校園欺凌,學生因學業問題與朋輩關係,也許會承受壓力與煩惱。專家建議父母聽到孩子的傾訴時,應多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因為有身邊的朋友覺得閱讀很難,打開書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開始昏昏欲睡。於是,研究了一下如何達成閱讀入門,跟網友討論一下,歸結了這篇心得文章,跟大家分享。 第一步、如何開始閱讀?
今天有幸讀了《運氣是可以鍛鍊的:工學博士37年親身實證!淨化心靈的3大技術》,來分享一下閱讀心得。 市面上很多告訴大家改運的方法,穿搭打扮的顏色、水晶手鍊等等,五花八門,也有不少人相信。然而,我覺得今天這本書的方法,是由內而外的去改善一個人的磁場,有空的話可以試試看。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件事,「運
近日香港的學童輕生個案創新高,讓我不禁關注香港教育制度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因此寫了這篇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截至去年11月的數字,學童輕生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家庭以及精神健康因素。學校因素有學業成績及校園欺凌,學生因學業問題與朋輩關係,也許會承受壓力與煩惱。專家建議父母聽到孩子的傾訴時,應多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因為有身邊的朋友覺得閱讀很難,打開書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開始昏昏欲睡。於是,研究了一下如何達成閱讀入門,跟網友討論一下,歸結了這篇心得文章,跟大家分享。 第一步、如何開始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進步,全球經濟格局正悄然改變,香港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經濟體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2024年,這個轉折之年,對香港經濟而言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中,還是在區域發展競賽中,香港都需要敏銳地調整策略,以維持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樞紐及創新城市的地位。 本篇部落格將從多個角
Thumbnail
歷史街區的更新活化,是否應讓街坊既有的生活肌理,和社區的獨特之處,得以保存?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Thumbnail
更多的「新香港人」代表著香港,於大灣區訴說著各種「香港經驗」,仍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進步,全球經濟格局正悄然改變,香港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經濟體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2024年,這個轉折之年,對香港經濟而言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中,還是在區域發展競賽中,香港都需要敏銳地調整策略,以維持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樞紐及創新城市的地位。 本篇部落格將從多個角
Thumbnail
歷史街區的更新活化,是否應讓街坊既有的生活肌理,和社區的獨特之處,得以保存?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Thumbnail
更多的「新香港人」代表著香港,於大灣區訴說著各種「香港經驗」,仍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