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法高哲》 #30 道德的起源?

wenyi-avatar-img
發佈於BOOK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個人閱讀心得記錄,有很多個人想法。

/////////

長文閱讀

道德是種矯正嗎?

費德利希‧尼采 -《道德系譜學》

「從生物學觀點來看,人類由衝動構成,完全沒有內在約束的傾向,他的生命價值與道德價值甚至是有所對立的。生命價值驅使身體不慣改變並肯定身體的能量,道德價值則鼓勵約束和出世傾向。因此有必要確實去矯正人性,將人身上的動物性能量轉移,人因而以衰弱與腐化告終。」

「生命價值」指生理需求、生存和繁衍等,這種價值觀關注滿足個人物質和本能需求,如食物、安全、性等。「道德價值」包括道德倫理、自我約束、以及對他人和社會責任,如正義、誠實、同情等。

具體來說,生命價值在飲食上可能會偏向美味和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滿足生理需求和口味偏好。而道德價值則會考慮食物的來源、生產過程、是否對環境友好等。

「將一隻動物培育成可以做出承諾 — 這不正是自然在關於人的問題上為自己設立的矛盾任務嗎?這難道不是從人那裡來的最根本問題嗎?」

「動物」指的是人類。人類在自然界是一種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我們有作為生物的本能和需求,另一方面又有理性、道德的存在。

對於這個矛盾的問題,書中指出,有些人能夠將之「遺忘」。「遺忘」並不是單純的忘記或失憶,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書中用人體消化吸收食物來做比喻。身體會選擇性的吸收食物中的養分,去除掉不需要的部分。遺忘也幫助我們〝消化〞生活中的經驗,保留有價值的記憶,去除不重要或沒有幫助的訊息。

遺忘讓我們有些許的安靜、意識些許的空白,讓出新的位置給新的事物。如果沒有遺忘可能就無法感受到幸福、愉快、希望、驕傲等。他會如同一個消化不良的人,無法完成任何事。

遺忘不僅僅是一種被動的過程,也是一種表現健康、積極的心理能力。它是一種必要的能力,讓人們可以從過去解脫,專注於當前和未來的行動。

也是這種能力,讓我們能夠主動選擇記住某些事情,尤其是有關承諾或義務的事。這不只是簡單的記憶,而是一種持續的、有意識的努力,去維持對過去的承諾。所以有些人無法擺脫過去,或對過去某個誓言無法釋懷,是因為在「主動的不願擺脫」,是對於曾經意欲的事情持續意欲。

要做到這一切,人需要先成為可預知的、有規律的、必然性的存在。當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情感反應和決策過程,並將它們系統化時,就可以在面對未來時做出預測和計畫。這種自我理解和自我規範的過程使人能夠成為「承諾者」— 一個能預知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也能對自己未來的行為和反應有確切預知的人。

這就是人類社會如何逐步發展出一套複雜的規則和期望,讓人能夠承擔承諾和責任。作者將之稱之為「習俗的道德」— 社會和文化習俗對個體行為的深刻影響,這些習俗通過社會的壓力和期望,培育個體成可以承擔責任、遵守承諾的成員。儘管這過程可能苛刻、暴力甚至反智,但這些手段最終被視為合法並有其必要性。

其中痛苦和恐怖有時候是最有效的催化劑,能夠將事件或體驗烙印在人們的心中。比如宗教儀式中的獻祭、折磨等,可能是古代人們為了將某事件或價值觀烙印在人們的記憶中所採用的手段。即使在現代,這種現象仍然存在,比如新聞媒體、社交平台對特定事件或議題的宣傳報導,來引起恐慌和焦慮。

在過程的終點是培育出「獨立自主的個體」,那個與自身相同,擺脫習俗道德之人,那自律、超越習俗的個體。有自己的獨立與長期意志的人,有權力承諾者。一種真正的力量意識與自由意識,就是人類的完滿感受。

而這自由者也會由自身出發去看待他者,他會尊重與自己相同、強者和可信賴者。同樣的,他也準備好斥責那些沒有權力卻許諾者、欺騙者。對於這種責任非比尋常的驕傲認識、這種罕有的自由,這些沉入最深處成為他的本能,書中稱之為:良心。

良心讓自己有能力估算自己、肯定自己。但沒有人能知道良心什麼時候會產生,即使在一切都準備好的狀況下,沒有人能夠承諾它的出現。


Q:道德教育是否都必然具有某種形式的訓練?

「某種形式」並不侷限在學校的教學,而是在日常生活的觀察、學習等,也都會接收到社會、他人的道德和價值觀,比如在家庭、學校、工作等地方與別人的互動,以及不同的媒體、文學、電影等。

Q:就生命的生物學定義而言,一切教訓人的道德形式,在多大的程度上與生命對立?

這問題主要在問「規範人們的道德規範、價值觀、行為準則等,是否與生物本能衝突?」

人類的生物本能和道德的存在是一種矛盾,主要是因為生物本能多是在追求個人利益和生存的行為,而道德則要求人們犧牲個人利益來服務他人或社會;生物本能追求如食物、性等,而道德則在食物、性有各式各樣的限制與規範。

然後稍微想了一下,這問題最後講「多大的程度上」好像不等於是在問「是否」,而是在問這兩著的衝突、矛盾是什麼。

Q:是不是沒有生物學的基礎,就該放棄建構道德?

恩…這題好像是在問「道德的起源是什麼?」,因為本來是要回答,不是生物,就不存在思想或道德,但我們人類也是經過漫長的演化,道德規範也是由這演化發展而來,所以…好像不是說〝放棄〞,而是自然發展而成。


總結「道德是種矯正嗎?」

讀到後面都忘記是在問這個問題..。

上述文本提到的,比較多是在探討「道德的產生」。某方面也是回答到這個問題,因為通過理解道德產生的過程,來判斷道德是否是一種矯正。

從結果來看確實是一種矯正,因為會透過各種手段來規範人們應該要怎麼做,比如文中提到的宗教儀式、獻祭等。而文本一開始也提到,會發展成現今的道德規範,是因為人類歷史漫長的演化,是因為要將人培養為一個「獨立的人」,所以文中也提到「儘管這過程可能苛刻、暴力甚至反智,但這些手段最終被視為合法並有其必要性。」

現在看來..好像有點理解。


raw-image


avatar-img
11會員
187內容數
日常 / 心得 / 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enyi 的其他內容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9 國家是否應該對公民實施道德教化?
這是一篇討論道德應該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情況下是否能容許例外的文章。文章引用康德和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來論述這個問題,同時也討論道德規範對社會的重要性。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9 國家是否應該對公民實施道德教化?
這是一篇討論道德應該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情況下是否能容許例外的文章。文章引用康德和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來論述這個問題,同時也討論道德規範對社會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Thumbnail
★皮亞傑-無律、他律、自律 ①無律/道德前期(0-4歲) 缺乏服從規則的意識,人我之別的意識未分化。
Thumbnail
本文分享法國哲學教育特色,探討其對於語文教育的啟示和借鏡。透過思辨的哲學教學,法國學生培養了批判思考能力,並且法文科考試強調寫作能力的培養。此外,法國教育重視人文學科,讓學生擁有更廣視野的人文素養。最後,本文強調哲學對國文教育的啟發,包括不應安於標準答案、勇於表達個人觀點及語言能力與思維邏輯的訓練。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也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那句老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早就明白了,這麼做可能不會得到外在獎賞,不見得有人稱讚,也不見得能得到好處。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Thumbnail
★皮亞傑-無律、他律、自律 ①無律/道德前期(0-4歲) 缺乏服從規則的意識,人我之別的意識未分化。
Thumbnail
本文分享法國哲學教育特色,探討其對於語文教育的啟示和借鏡。透過思辨的哲學教學,法國學生培養了批判思考能力,並且法文科考試強調寫作能力的培養。此外,法國教育重視人文學科,讓學生擁有更廣視野的人文素養。最後,本文強調哲學對國文教育的啟發,包括不應安於標準答案、勇於表達個人觀點及語言能力與思維邏輯的訓練。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也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那句老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早就明白了,這麼做可能不會得到外在獎賞,不見得有人稱讚,也不見得能得到好處。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