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緣心。顛倒想。不迷。不取。不動。

sunnielei-avatar-img
發佈於往內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如果你是安住在真如,生命就沒有好壞,它只是個影像而已。但是你開始仁者心,這個世界就跟著,生死業力、宇宙萬法也就開始,生命就變成了二分法,有好的、有壞的--有些東西你會起貪慾去追求,有些東西你會起瞋心去排斥,這是業力的問題。

raw-image

第二個,你會產生錯誤的想像。

業力給你的種種景象跟感受,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但是你會生起顛倒想,認為應該去追求,這個對生命是好的。然後過去的宿業,一旦跟顛倒想結合起來,你就造罪了。怎麼辦呢?《楞嚴經》是怎麼去對治攀緣心

《楞嚴經》是認為:業力所變現的這一部分,我們沒辦法改變;哪些人會對你比較好、哪些人會討厭你,這一部分你沒辦法改變。釋迦牟尼佛身為佛陀,他也不可能事事如意,所以他的家族要被滅亡的時候,佛陀也沒辦法改變,他用神通力阻止琉璃王不要去殺害他的家族,也沒有辦法,這是業力。

但是佛為法王,於法自在,他不起顛倒想,所以我們的目的不是在消除業力這一塊,而是消除你的顛倒想。《楞嚴經》提出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身,意思是說:當我們今天遇到人事的問題時,是先啟動慧身--不迷

你要先觀照這個景像是本來沒有的,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雖然這個人跟你講一些不好聽的話,但是這些都是因緣所生。所以上等人直接從不迷下手,從生死業力中通過去,這個業就消了。 但是,要像上等人不迷,不容易,完全靠智慧化解問題的人不多,那怎麼辦呢?>>不取

你要我不迷惑我做不到,我明明看他罵我是真的,那就不要取--不要住在上面。就算這個影像是真的,但我不住,即便你罵我是如此的真實、你傷害我也是如此的真實,我可以選擇不要把心住在上面,我可以去祈禱、念佛、去想一些未來光明的事情,透過無住啟發定身--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如果你的智慧、禪定都薄弱,智慧的觀照也薄弱、禪定的安住力也薄弱,你又取著了,那麼最後的底線就是戒身了--不動,不要亂動!雖然我現在心裡很氣,但是我先不動,靠持戒的功德來收攝自己的煩惱

所以《楞嚴經》是先啟動慧身--不迷,如果這個防線被破壞了,就用定身--不取,不取又被煩惱破壞了,就用戒身--不動。所以持戒是整個身口意的最低防線,如果連不動也被破壞了,那就失敗了!這是《楞嚴經》對治攀緣心的三道防線。


如果「無我」,那麼是誰在輪迴?

修行當然就是對『我』的一種反觀,在靜默的觀想中將自己剝離,
剝離成一滴一滴的血液、一根一根的髮絲、一截一截的骨骼、一段一段的記憶,
當一切剝離殆盡,自會發現所謂的『我』不過是空無一物。

某天有個人心血來潮,看準了淡水線上熙來攘往的人群,決定用TNT炸藥讓迷途眾生早日解脫凡塵,往生極樂,於是轟然巨響,把上班族、菜市場大媽、科技新貴、職業軍人、高中生和清道夫一起萬物平等的炸成一灘肉泥,讓他們回到粒子分散聚合的本真狀態,這個人是否有罪?判他死也不過是和那些被炸死的人一樣回到粒子分散聚合的本真狀態...

到了法庭上,我可以和法官說,因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我」不過是基本粒子的聚合與分散,那些我殺的人也不過是基本粒子的聚合與分散,那些粒子組成的「我」,也就是五蘊,不斷的生滅,因此沒有一個時刻有一個完整的「我」存在前一刻的我更不是後一刻的我,因此並沒有一個「我」殺了人。而且,生命有漏皆苦,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不過都是永劫般的輪迴,倒不如就讓我幫助他們物理涅槃,往生淨土,豈不美哉?

好險方丈不能當法官。佛教,做為一個哲學流派,自然有它無法自圓其說的部分。這些矛盾,很讓歷代佛教內部優秀的思想家們感到苦惱。如果「無我」,那麼是誰在輪迴?到底是一個一個基本粒子往生極樂了呢,還是一團完整的「人」往生極樂?

raw-image

尤其佛家講放下。真不知道當歹徒侵門踏戶,舉著槍,把自己多年奮鬥的積蓄洗劫一空的時候,有多少人可以像洪應明一樣在《菜根譚》裡笑瞇瞇的說:「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窗外雲捲雲舒」。反正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薩波達王割肉餵鷹,慈悲喜捨,連命都可以不要,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點損失又算什麼呢。

然而最要命的問題是,如果錢可以不要,為了維持佛法的邏輯一致性,老婆被玷污了是不是也要放下?小孩被殘殺了是不是也要放下?房子被一把大火燒了是不是也要放下?《大般涅槃經》認為佛自在心中,但一個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一動也不動的無情之人,說是成佛,和成為一粒石頭有什麼不同?


你來自哪裡和不為所動

raw-image


avatar-img
83會員
718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傾向是我們的行為舉止和個性特徵,是我們用來從外在事物中獲得身分安全感的遊戲和操縱。 另一方面,特徵並不依賴物體、事件和人的身份,而是貫穿它們,保持其存在感的清晰度和確定性。
「我不是眼前世界的受害者」 奇蹟課程釋義系列 -對大部分學員來說,這一課若不是他最喜愛的,就是他最反感的一課。我們在前文已經解釋過,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為了抵制童年痛苦經驗而打造出來的防衛機制,而且這個受害記憶還被我們的社會視為不可輕言放棄的神聖權利。
70歲的姥姥對AI動漫感興趣,是不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呢?! 我的AI Gemini 回答 : AI動漫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興藝術形式,它將AI技術與動漫相結合,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和故事情節。
靈魂「遭遇業力」的結果是,所儲存的痛苦記憶可以藉由見證相同的苦難而被喚醒。最終,靈魂對於痛苦變得非常敏感,因此,看到別人正在受苦的任何情況時,會立即有反應。 起初靈魂的反應只是「同感 (com-passion)」也就是與別人「共苦 (suffers with)」。
與我共鳴的文章將是既發人深省又發自內心的文章。它會探討人類經驗的普遍主題,例如愛、失去、希望和韌性。這篇文章將以一種既誠實又富有同情心的方式書寫,並會讓我感覺與作者有聯繫。
每個人的業力都是自己選擇的。業力與審判無關。業力只不過是你曾經體驗的能量的延續和平衡,而如今你想體驗對立的能量來平衡它,以便你能創造一份融合,對“兩邊”都獲得理解。 業力不是審判,而是一份欲望,想要達成極性融合的欲望。體驗一件事情,並體驗它的反面。 崩潰和瓦解都是為了重建和重新裝配
傾向是我們的行為舉止和個性特徵,是我們用來從外在事物中獲得身分安全感的遊戲和操縱。 另一方面,特徵並不依賴物體、事件和人的身份,而是貫穿它們,保持其存在感的清晰度和確定性。
「我不是眼前世界的受害者」 奇蹟課程釋義系列 -對大部分學員來說,這一課若不是他最喜愛的,就是他最反感的一課。我們在前文已經解釋過,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為了抵制童年痛苦經驗而打造出來的防衛機制,而且這個受害記憶還被我們的社會視為不可輕言放棄的神聖權利。
70歲的姥姥對AI動漫感興趣,是不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呢?! 我的AI Gemini 回答 : AI動漫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興藝術形式,它將AI技術與動漫相結合,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和故事情節。
靈魂「遭遇業力」的結果是,所儲存的痛苦記憶可以藉由見證相同的苦難而被喚醒。最終,靈魂對於痛苦變得非常敏感,因此,看到別人正在受苦的任何情況時,會立即有反應。 起初靈魂的反應只是「同感 (com-passion)」也就是與別人「共苦 (suffers with)」。
與我共鳴的文章將是既發人深省又發自內心的文章。它會探討人類經驗的普遍主題,例如愛、失去、希望和韌性。這篇文章將以一種既誠實又富有同情心的方式書寫,並會讓我感覺與作者有聯繫。
每個人的業力都是自己選擇的。業力與審判無關。業力只不過是你曾經體驗的能量的延續和平衡,而如今你想體驗對立的能量來平衡它,以便你能創造一份融合,對“兩邊”都獲得理解。 業力不是審判,而是一份欲望,想要達成極性融合的欲望。體驗一件事情,並體驗它的反面。 崩潰和瓦解都是為了重建和重新裝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東方哲學和靈性學說中的業力概念,以及思想對業力的影響。文章提出了培養正念、設立積極目標、練習感恩、行善事以及自我反省等方法來創造良好的業力,並強調了思想和意圖對人生走向和結果的重要性。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執著心比較淡的人,容易聽取正向言論,聽見智者開示好的道理,馬上入心,有機會就應用在生活上。有的人執著心比較重,容易生無明,無明就是缺少智慧領導心性,智者說的話不想聽,愚者說的話聽入心。 這兩種人分別有不同的結果,前者福慧雙修,所以福緣俱足,生活事業家庭都會順利。後者因為業力大於福澤,要親身度劫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東方哲學和靈性學說中的業力概念,以及思想對業力的影響。文章提出了培養正念、設立積極目標、練習感恩、行善事以及自我反省等方法來創造良好的業力,並強調了思想和意圖對人生走向和結果的重要性。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執著心比較淡的人,容易聽取正向言論,聽見智者開示好的道理,馬上入心,有機會就應用在生活上。有的人執著心比較重,容易生無明,無明就是缺少智慧領導心性,智者說的話不想聽,愚者說的話聽入心。 這兩種人分別有不同的結果,前者福慧雙修,所以福緣俱足,生活事業家庭都會順利。後者因為業力大於福澤,要親身度劫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