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覺醒:揪出我執和自我中心,擺脫輪迴束縛的根源|利器之輪|勝義菩提心
我若依此法門修行,很快便可降服敵人!
我若依此法門修行,很快便可降服顛倒妄想!
我將修習無我的無分別智。
怎會不得到佛的色身因和果呢?
聽啊!總此一切,不過緣起。
緣起性空,非自有自成。
世間事物如虛幻的幽靈,變化無常,
如(旋轉的火)現起火圈,只是幻境。
聽啊!法護大師要告訴我們重要的訊息:總此一切,不過緣起。無論生死還是涅槃,無一法有自性,其實只要對這個陳述有初基的理解,就開始撕碎我們的輪迴了。目前,我們看起來法法皆有自性,我們順著這個表象,執著它們有自性。有自性是獨存的同義詞,也就是說,一法的存在,無論如何都不需依待因緣。獨立的法是自我封閉的實體,自有自成,與因和緣、組成元素、能認識和施設此法的心等等都毫無關連,獨立和從屬是相互排斥的:沒有一件事物同時具有這兩種性質,因此,如果一切法是緣起的,就不可能是自有自成的。我們目前視為理所當然「確有其事」的客觀實體,和認識的心截然不同而且分離,根本就不是那樣存在的。
一切法空無自性,從我們無明染汙的心看起來卻是本然存在,因此它們就像一個虛幻的幽靈,顯現成一個相狀,存在又是另一個相狀。若法有自性,它們就是固定、不可改變,因爲它們與因緣無關。然而,它們變幻無常,有如幻相,如有客觀的實在性,其實並沒有。如果我們拿一把火炬或一炷香,轉個圈,一個火圈就會出現,然而根本沒有火圈,只是表象。
我們只有觀照才會發現,看起來真真實實存在的(火圈)並沒有真實存在;一不觀照,這個火圈就虛妄地存在了。同樣的,我們只要一不觀照,人和法就好像是客觀、獨立的實體;只有觀照,才會認識到他們是空無自性的存在;然而我們只要一不觀照,人和法就顯現出來而且有作用。他們如何存在?依存、虛幻、世俗、僅只是表象。
猶如芭蕉,生命力沒有內在核心;
猶如泡沫,生命期沒有內在核心;
猶如霧氣,細(看)便消散;
猶如陽燄,遠觀似鬼魅;
猶如鏡像,好似有形而真實,
猶如雲煙,好似端住而持續。
「自我」這會屠殺的敵人,也是一樣,
表面上看似存在,其實從未存在。
雖然看似真實,其實從不曾真實,
雖然顯現,其實超越常斷。
業力之輪如何能輾轉不息?
雖然業無自性,
業行和業果卻如杯水中之月影,
示現各種虛幻的偽裝,
雖只是表象,我還是會恪遵戒行。
如果事物是空性的,業力如何運作?空性並非指不存在,而是指缺乏獨存性,是緣起的。正因為業力是空性,而且沒有自性,才能帶來果報。
有個譬喻說得好:杯水中之月影。水杯中沒有月亮,但由於因緣條件而顯現出月的倒影。水、月光、月亮的位置和這杯水彼此的關係,才有倒影。雖然這杯水中沒有月亮,但是月亮的倒影以虛幻的表象存在,它的存在並不同於其表象。
同樣的,業行和業果卻示現各種虛幻的僞裝,我們所處的一切情況,都是受我們過去世造業所影響,它們依著我們過去世所造的因,以及我們現在世一連串特定的因緣。
人們也許會說:「既然一切皆空,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無善、惡可言。」這反映了對空義的誤解,以為空是完全沒有,而且因為把戒行拋到腦後,於是造作了感受極端痛苦的因。若對空性有正確的理解,並不會認為空性和業力、業果衝突,而是相互兼容。事實上,對智者來說,空即緣起,緣起即空。既然遵循戒行是最必須了解的緣起,智者是非常尊重戒行的。
夢境中世界末日山火焚燒,
灼熱令我害怕,雖然山火並無自性。
同樣的,雖然地獄道等並無自性,
但由於山火熔化、燒毀等令我畏懼,我會防範(不善行)。
當我感染熱病神志不清時,雖然並不黑暗,
卻覺得墜入無底黑洞,
雖然,無明等並不真實存在,
我將運用三種智慧,驅除無明。
樂師彈奏美好的樂曲時,
在觀照之下,樂音並無自性。
若不觀照,優美的樂音依然可聞,
且能撫慰眾生的心苦。
同理,若仔細觀照因果,
發現它們本來無論是一或異,都沒有自性,
萬法生生滅滅,栩栩如生,
看似真實,我們在其中體驗各種苦樂。
因此,在這幻相中,我會恪遵戒行。
當一滴水一滴水注滿水桶時,
既不是最初一滴水的功勞,
也不是最後幾滴水、或個別的水滴所注滿。
而是由眾緣和合而成。
同理,苦樂的〔業〕果也是如此,
果報既非來自因的最初剎那,
也非因的最後剎那。
苦樂的果報是由於眾緣和合而成。
因此,在這幻相的世界中,我將恪遵戒行。
啊!只要不觀照,一切都非常愉悅。
幻有的世界沒有實性;
卻現起如真真實實的有。
實相甚深,愚劣的人要見到並非易事。
蘋果的存在,依靠許多組成元素和原因,所有這些都「非蘋果」。有如此多「非蘋果」的元素,以特定的組合方式,只是假名施設,蘋果突然就出現了,多麼奇怪啊!蘋果出現,卻空無自性;它空無自性,卻仍然顯現,實相甚深,愚劣的人要見到並非易事。
我們身體、情緒、念頭和意見也是一樣,看起來非常真實,這些我們相信必須保護不受到傷害的事物,如不觀照,便會幻現,若以根本智觀照,又無跡可尋。「我」和「我的」也是一樣:它們看似真實而且重要,但只要去確認它們究竟是什麼,就消失不見。一旦深刻理解到這一點,內心會有一個新發現的廣闊空間。
當我們等持修三昧,
除了這幻現的世俗諦,還有什麼是確定有的?
什麼有?什麼無?
何處有「有」宗、「無」宗?
無「所」,無「能」,也無〔法的〕究竟本性,
無戒德,也無邊見戲論。
因此,我若能用無造作的覺性,
自然安住這常住、與生俱來的境界,便可任運成為摩訶薩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