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枝跟先生育有九個小孩,為了養小孩,夫妻倆沒日沒夜的做,一下子種蓮霧、一下種檳榔、一下子做鰻苗、一下子種高麗菜,最後種到木瓜才穩定下來。不過木瓜樹怕風災,有時候一年來兩場颱風就把淑枝跟先生的辛勞全部掃落地。
九個孩子長大成人獨立自主之後,淑枝跟先生也來到晚年,卸下經濟重擔兩人半做半退休,每當先生要去果園拔草巡視,就會順便載淑枝去做志工,忙完果園再去把太太載回家,夫妻同進同出,羨煞許多人。不過人生就是這樣,先生的終點站到了先行下車,淑枝哀傷不已,志工不斷關懷,淑枝才又走進花花世界,繼續為人服務。
忙完菜園果園,淑枝一定先到「老人」的家裡陪坐,「老人」是一位老太太,長淑枝七八歲,人未到聲先到,把老人巍顫顫從屋裡喊出來。老人叫阿秀,八十五歲了,早年跟淑枝是農伴,一起下田做事,除了吃飯睡覺沒有在一起,其他時間都見得到彼此。這些年,阿秀的身體走下坡,腿力漸失,需要助行器才能走路,淑枝擔心阿秀獨自在家容易失智,每天都要上門跟她「練肖話」,掐一掐阿秀的腦細胞才能安心。
「練肖話」時間結束,就是淑枝撿回收的時間。她推著一輛工地運沙的獨輪車在社區巷弄一家撿過一家,一個上就撿滿一車,有時要三兩車才能收完。淑枝撿七天的量需要一輛三噸半的貨車跑兩趟,電力十足,是社區的清道夫,也是鄰居敬重的老好人。大兒子在父親往生後回到故鄉屏東做飼料工廠,主要是為了陪淑枝,陪她一起種木瓜,一起生活、話家常。兒子說,父親先走一步,他有義務接下父親的責任,把母親照顧好。
善良的人有善知識圍繞,善知識可能是外人,也可能是家人,我們怎麼付出,別人就怎麼對待。老智者說,有些人辛苦一輩子,晚年能休息了,卻也捨不得休息,轉換跑道做福來囤。也有一些人,五十歲就退休了,正值壯年還能利益社會卻說時間還早,等到七十歲再考慮,七十歲不是做志工的年紀,是跑醫院準備抗衰老的年紀。付出的人不怕無福可享,吝於付出的人就怕福享不到,總是,自修自得,好事多做不會吃虧,就算想吃也吃不了,因為樂於付出的人不虞匱乏。
#能做是福
#知足是大富
#付出無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