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厭棄的基督徒(馬可福音6:1~29)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上週回顧:大利大,古米!

上週的題目「大利大,古米!」(意思是:小女孩,我吩咐你,起來!)(可5:41)講道的重點要我們放下自戀情節,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因此有兩個反思問題:「為何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助?」、「如何將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

不願意承認無助,因為我們多少都有自戀情節,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自尊,寧願故作堅強,不願在人面前示弱。因此,「無助」顯得我很沒用,無法放下內心「自我」的包袱。

但「無助」正是將生命主權交給上帝的一個契機。如會堂主管葉魯擁有許多人脈資源,但面對女兒快死的事實,他只有無助。血崩12年的女人耗盡一切家產治療,但不見好轉,她同樣顯得無助。這種無助感,正是上帝在我們生命中動工的時候。

耶穌對女人說:「妳的信救了你!」(可5:34)對葉魯說:「不要怕,只要信!」(可5:36)所以我們在上帝面前,要勇敢承認自己的無助,還要有相信上帝的信心。「無助」加上「信心」,就是將生命主權交給耶穌的開始。

今天的經文,沒有延續葉魯與血崩女人的信心,反而看到一群不信的人。這群不信的人,正是耶穌同鄉的人。

二、被自己人厭棄的耶穌

當耶穌離開葉魯,回到自己的家鄉,在安息日教導人。聽到耶穌教導的人都很驚訝,因為教導有智慧,還能夠行神蹟。

不過,他們說:

「他豈不是一個木匠?他不就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瑟、猶大,和西門的哥哥嗎?他的妹妹們不是都住在我們這裡嗎?」於是他們厭棄他。」(可6:3,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我們對熟悉的人,都有嚴重的刻板印象。例如一些用語:「小時候我還抱過你」、「我是看你包尿布長大的」、「你身上有幾根毛我都知道」。所以愈熟悉的人,愈了解這個人的優缺點,愈容易產生刻板印象。

耶魯大學心理學的教授安宇敬說:

「熟悉只是一種『捷思法』(heuristic),是一種經驗法則,一種不花太多力氣找出夠好答案的應急方式。」(《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安宇敬,博客來電子書)

「捷思法」就是依據經驗,來尋找答案的方法。這個方法沒有不好,他能幫助我們快速處理事情,讓我們大腦專注更重要的事。

但「捷思法」容易造成偏誤。例如耶穌故鄉的人,看到耶穌的智慧與神蹟無法理解,所以就依據過往經驗,為自己尋找一個「刻板印象」的答案。

人性很有趣,對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我們覺得沒什麼;但對於不熟悉的人事物,我們反而覺得驚喜。就像一句俗語「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國貨比台灣貨還好、外國的講師比本土好。

教會也一樣,佈道大會如果是外國的牧師,參加的人數會比較多。在家庭中也一樣,親人說話都不愛聽,不過外人說話,反而可以信。所以我發現,領導者或宗教領袖要保持神秘感,信徒才會追隨。

如果沒有神秘感,知道牧師會大便、會挖鼻孔、會放臭屁,還知道牧師的缺點、八卦、軟弱的事情,牧師分享的內容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厭棄。耶穌也一樣,在自己的故鄉被人厭棄,因為太過熟悉。

美國心理學家陶德說:

「有一件事的力量比渴望歸屬更強大,那就是我們害怕被排擠。」(《集體錯覺:為什麼我們寧可欺騙自己,也不敢跟別人不一樣?》,陶德.羅斯(Todd Rose),p71)

我們在教會裡面,都渴望有歸屬感、被人尊重,不過我們更害怕被人排擠。不過,耶穌沒有擔心被人厭棄、排擠,反而繼續在附近的村莊教導人。

三、跺下腳上塵土的門徒

耶穌召集十二使徒,派他們兩個兩個出去傳道、醫病、趕鬼,吩咐他們只帶一根手帳、不帶食物、旅行袋、不帶錢,只穿一雙鞋,不需兩件內衣。耶穌不是要求傳福音、做事工不需任何資源,而是象徵倚靠上帝的供應。

我們會發現一件事,現代教會講求資源、人力,但愈來愈少學習倚靠上帝。我們要做一件事工,第一個煩惱的是錢,不是煩惱上帝有沒有與我們同在。所以耶穌要求使徒什麼都不要帶,要他們學習倚靠上帝,不是倚靠自己。

耶穌接著說:

「當你們到了一個地方,哪一家願意接待你們,你們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那地方。」(可6:10,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節還可理解,不過下一節會覺得耶穌沒有愛心。耶穌說:

「無論到什麼地方,如果當地的人不接待你們,也不聽你們的話,你們就離開那地方,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表示對他們的警告。」(可6:11,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剁掉腳上的塵土」是敬虔猶太人的風俗。敬虔的猶太人認為,前往外邦地區回來以色列之後,避免將外邦地區的污穢帶回以色列聖地,所以要象徵性的剁掉腳上的污穢。

不過使徒跺掉腳上的塵土,象徵著彼此之間沒有關係,也不用為對方負責。

可能我們會覺得不妥,應該要盡力傳福音給對方,被拒絕還要再接再厲。但我們忘記一件事,我們不能強迫他人接受福音,也不能為別人的決定負責。

別人會來信主不是因為我們的引導,是上帝的引導,也是對方自己的選擇。但是教會不懂的拿捏分寸,常常會有強迫人、不尊重人的狀況。

例如:用人情壓力要求對方一定要來參加活動、故意安排事工要求對方一定要來參與,有的時候會讓人不舒服。

我知道我們很熱情,但不能忘記要尊重對方的決定,也不能忘記還有一位上帝在引導。所以,跺掉腳上的塵土,並不是放棄福音的工作。只要持續關心、代禱,有一天上帝會巧妙的引導人來到教會。

另外,跺掉腳上的塵土,也象徵傳福音過程被拒絕是正常的,不要放在心上。如同徐志摩說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雖然耶穌被自己人厭棄,雖然門徒被人拒絕,但不要執著,而是繼續往前。

但要小心一件事,千萬不能自己為是。例如我傳福音、邀請參與事工,讓人很有壓力而且不尊重對方,我還自以為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不懂的反省自己,還認為是對方的問題,這要很小心。

有一位哲學皇帝奧理略:

「會有人鄙視我嗎?讓他自己去決定吧。但是,我會監督自己不要有足以令人鄙視的行為或言語。」(《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雖然基督徒是上帝的兒女,但不要因此自認「蓋高尚」,反而要隨時反省自己的行為與言語是否聖潔。尤其下一段經文,提醒我們是否活出正直聖潔的生活。

四、說真話被砍頭的約翰

耶穌的事情傳到希律王的耳中,他以為是被砍頭的施洗約翰復活了。施洗約翰為什麼被砍頭?因為他屢次指責希律王:

「你佔了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對的!」(可6:18,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希律的兄弟是腓力,腓力的妻子是希羅底。雖然約翰一直指責希律王,不過

「希律王怕約翰,知道他是一個正直聖潔的人,就保護他。希律每次聽了約翰的講論,都非常不安,不過他仍然喜歡聽他談論。」(可6:20,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基督徒不能只用嘴指責對方,不能只跺下腳下的塵土,也要成為一個正直聖潔的人。所以約翰的正直聖潔,保住他的一命,使希律王又愛後恨。喜歡聽他談論,但又很不安。

不過英雄難過美人關,還有君王面子要顧。希律王在一次宴會中答應希羅底的女兒說:

「無論你求什麼,就是我江山的一半,我也給你!」(可6:23,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男人要小心,千萬不要太過開心就誇下海口。因為這句話,約翰的頭就被放在盤子上了。

約翰是一位正直聖潔的人,所以不會昧著良心說謊話,反而勇敢說出真理的話。

不過,追求真理不是現代人渴慕的事情,因為說真話、追求真相的人,往往被人討厭。所以現代社會講求包裝、行銷,連政府核銷、KPI都要包裝的美美的,只要能有知名度,說個小謊或技巧性的作假也沒關係。

如果約翰活在現代社會,會被認為不懂變通的人。我們會說:「政府官員要娶什麼女人,關你什麼事,為什麼要雞婆,命都不要了!」

杜克大學神學院教授韋利蒙說:

「如果牧者是言說真理的先知,那麼他們將要面對極大的試探:說謊。」(《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p264)

有人曾問:為什麼牧者的道德良知特別高?因為牧者是為上帝說真理的人,所以面對最大的試探是說謊,只要面對虛假的事,良心會譴責自己。

使徒、約翰是傳揚上帝真理的人,他們無法昧著良心說謊。如同宗教改革神學家馬丁路德說的:

「我的良心被上帝的話語俘虜了。我不能也不會撤回任何事,因為違背良心之舉既不安全也不正當。」(《宗教統治(下:基督宗教如何塑造世界,一部橫跨兩千五百年的人類史)》,湯姆.霍蘭(Tom Holland),p496)

如果耶穌為了討好(巴結)家鄉的人說謊、如果使徒為了受人接待不跺掉腳上的塵土、如果約翰為了活命不講指責的話,那我們會如何看待上帝揀選的奴僕?

所以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觀念很好,

蘇格拉底認為人的行為,應該以執行自己良知的指示為依歸,而不是以獲得別人的肯定為依歸。(《隱士:透視孤獨,彼得.法朗士,p18)

身為基督徒,應該有來自上帝良知的指示為依歸,違背上帝給我們的良知,難道不會覺得罪惡感嗎?

五、扮演世界良知的教會

所以提出兩個思考的問題(回家功課):「教會在本鄉、本族、本家扮演什麼角色?」、「基督徒是否活出正直聖潔的生活?

教會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我們拉大聖經視野,會看見約翰傳道的最後下場,就是被關在監獄,然後被砍頭。耶穌傳道的下場,就是被送審,然後釘十字架。使徒傳道的下場,同樣被送審,然後遭受許多迫害與苦難。

傳福音沒什麼好下場,因為不能昧著良心說假話,要勇敢說真話。說真話也沒有好下場,不是被人討厭,就是被人排擠,更慘一點,就是受到政治迫害。例如二二八及美麗島事件,長老教會為福音的緣故勇敢說真話,因此許多牧者被抓,會議被監聽,被國民政府列管。

所以台灣神學家宋泉盛牧師才會這麼說:

「耶穌的信息是福音,不是因為它使人明哲保身,甚至是使人的心靈靜如止水。耶穌的福音在於催促人不要只顧獨善其身,不要只求靈魂得救。」(《生死大事》,宋泉盛,p183)

耶穌的福音,不是只顧自己的信仰,更要為台灣的未來說真話。因此,長老教會秉持信仰良知說話、參與政治、走街頭。

不過,長老教會有可能會漸漸迷失信仰的良知。因為當政黨輪替的時候,我們以為政治的成功就是福音的成功(不管任何教派都會)。如果長老教會偏向民進黨,可能為了執政黨的利益,失去扮演先知的角色,不敢照信仰的良心說真話。

因此,我認為教會在本鄉、本族、本家應該扮演信仰良心的角色。如果連教會都失去良心,我們要怎麼面對上帝。

或許我們都希望耶穌說的:

「先知在本鄉、本族、本家外都受人尊重。」(可6: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教會也希望受人尊重。不過受人尊重,不是因為我們說假話、順應民意、追隨時代潮流,而是因為我們勇敢表達真理的話。就像施洗約翰的正直聖潔,他沒有昧著自己的良心,反而勇敢活出基督徒的樣式。

所以,我們是否敢當一個「被棄絕的基督徒」,即使被世界討厭,仍願意順服上帝的良知而活?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提醒。盼望,我們要持守福音的真理,不論社會如何改變,真理在我們的心中永遠不改變。

avatar-img
7會員
38內容數
每週講道篇,提供參考、複習用。 如有問題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教,協助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馬的講章 的其他內容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英國社會思想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一艘輪船發生船難,其中一名乘客在船底被發現時,身上纏著裝了二百磅黃金的腰帶。這個人是沉下去淹死的,是他擁有這些黃金嗎?抑或黃金擁有他?」(《給後來者言》,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博客來電子書)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奧伯格(John Ortberg):「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英國社會思想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一艘輪船發生船難,其中一名乘客在船底被發現時,身上纏著裝了二百磅黃金的腰帶。這個人是沉下去淹死的,是他擁有這些黃金嗎?抑或黃金擁有他?」(《給後來者言》,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博客來電子書)
阿根廷諺語:「說者撒種,聽者收割。」(《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博客來電子書)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奧伯格(John Ortberg):「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在我們的生命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並且試圖在這個世界上實現這些信念。然而,有時候,這條道路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有些人可能因為自己的勇氣而被討厭,被誤解,或者被排斥。這種情況通常讓人感到孤立和失望,但同時也是一個展現真正勇氣的機會。
Thumbnail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每本書在每個年齡層看的感想都不同,但這本書依照當下的心情狀態不同,得到的感想和見解也大不相同,這或許就是這本書的特色之一。
Thumbnail
「你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 「我真的以你為榮!」 「你做得很好!」 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幾句話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我從很久以前只要聽到或看到類似的話語,總是感覺怪怪的,看似稱讚但卻覺得講這句話的人帶著洋洋得意的態度,無論講些話的人是父母、老師或公眾人物,在我的感受裡會吐出這樣言語的人似乎自認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意味著你不需要證明自己而取得他人認同,而是你問心無愧 清晰坦誠對自己負責,能對自己感受負責,堅定自己的原則底線。哪怕拒絕對方、對方會惱羞成怒,反咬你一口、情緒勒索、道德綁架。 在與人互動中,我們容易陷入交情、身分等部分,而模糊界線、妥協於他人、積累自己的感受情緒。
Thumbnail
現在人不只希望被周邊的人喜歡,連上網留個言都希望那些陌生的網民們能認同自己,不要討厭自己。 明明不是明星,卻有顆明星的玻璃心,希望所有的鍵盤都可以對自己釋出善意,而你連他長得是圓是扁叫啥都不知道,卻希望自己可以不被那些人討厭。
本來是要借被討厭的勇氣,但等待人數暴多,決定先借第二部來看看。 本以為日本作者寫的勵志書應不同於歐美人士寫的重複又瞎掰,看不到四分之一,我忍不住快速翻閱,總算也看到一句受用的話,人想要改變的時間限制是直到你迎接死亡的前一天。 但不正經的我,立馬想到如果肺癌患者死前一天才想要戒菸,也沒屁用了:口腔
Thumbnail
那天,跟朋友吃飯,無意間聊起一個我倆都認識的人,這人與我們相處的時間並不長。當然,感情的培養也沒那麼久。 但卻意外發現,她被封鎖了。 因為並不是朋友,所以被封鎖,只是被封鎖,沒有太多的情感存在。 可是,我們竟然為了這被封鎖 這件事討論著。 我們會被什麼樣的人封鎖呢? 這個話題很無聊
Thumbnail
你只要討好自己、喜歡自己、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你自然就會培養出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在我們的生命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並且試圖在這個世界上實現這些信念。然而,有時候,這條道路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有些人可能因為自己的勇氣而被討厭,被誤解,或者被排斥。這種情況通常讓人感到孤立和失望,但同時也是一個展現真正勇氣的機會。
Thumbnail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每本書在每個年齡層看的感想都不同,但這本書依照當下的心情狀態不同,得到的感想和見解也大不相同,這或許就是這本書的特色之一。
Thumbnail
「你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 「我真的以你為榮!」 「你做得很好!」 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幾句話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我從很久以前只要聽到或看到類似的話語,總是感覺怪怪的,看似稱讚但卻覺得講這句話的人帶著洋洋得意的態度,無論講些話的人是父母、老師或公眾人物,在我的感受裡會吐出這樣言語的人似乎自認
Thumbnail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意味著你不需要證明自己而取得他人認同,而是你問心無愧 清晰坦誠對自己負責,能對自己感受負責,堅定自己的原則底線。哪怕拒絕對方、對方會惱羞成怒,反咬你一口、情緒勒索、道德綁架。 在與人互動中,我們容易陷入交情、身分等部分,而模糊界線、妥協於他人、積累自己的感受情緒。
Thumbnail
現在人不只希望被周邊的人喜歡,連上網留個言都希望那些陌生的網民們能認同自己,不要討厭自己。 明明不是明星,卻有顆明星的玻璃心,希望所有的鍵盤都可以對自己釋出善意,而你連他長得是圓是扁叫啥都不知道,卻希望自己可以不被那些人討厭。
本來是要借被討厭的勇氣,但等待人數暴多,決定先借第二部來看看。 本以為日本作者寫的勵志書應不同於歐美人士寫的重複又瞎掰,看不到四分之一,我忍不住快速翻閱,總算也看到一句受用的話,人想要改變的時間限制是直到你迎接死亡的前一天。 但不正經的我,立馬想到如果肺癌患者死前一天才想要戒菸,也沒屁用了:口腔
Thumbnail
那天,跟朋友吃飯,無意間聊起一個我倆都認識的人,這人與我們相處的時間並不長。當然,感情的培養也沒那麼久。 但卻意外發現,她被封鎖了。 因為並不是朋友,所以被封鎖,只是被封鎖,沒有太多的情感存在。 可是,我們竟然為了這被封鎖 這件事討論著。 我們會被什麼樣的人封鎖呢? 這個話題很無聊
Thumbnail
你只要討好自己、喜歡自己、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你自然就會培養出被討厭的勇氣。